03.03 【援鄂“疫”線】周靈芝:前路有光 背後有愛 我們便無所畏懼

作為桓臺縣第三批援鄂醫務人員之一,桓臺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護師周靈芝經過統一培訓後,於2月28日正式在武漢三院走上了戰“疫”最前沿。繁忙工作之餘,周靈芝手寫一篇日記,記述自己在武漢的所見所聞和工作情形,並表達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定信心。

周靈芝出征日記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早上6:15,睜開眼,看到空曠的房間,原來我在武漢。夢見兒子趴在床頭叫我起床,想想那天他打出那個稚嫩的敬禮,我想他應該不會怪我此刻的遠離。

每天都能收到社會各界對我們及家庭的關心和關愛,感謝大家的關懷,讓我能安心地在武漢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科主任和護士長多次到家裡慰問父母及公婆,他倆就像“爸爸”“媽媽”,都在關心著我在武漢的生活。

每天坐班車穿梭在這個城市,細心地觀察著一路的街景。如果不是它生病了,此刻它應該迎接著世界各地的友人。我已經適應了在這座城市裡,披上那厚重的鎧甲。曾經想過千萬種踏入荊楚大地的方式,卻未想到自己以一名白衣戰士的身份來到雲夢之鄉,只是希望武漢快點好起來。

下午14:30,從酒店出發去往三院值班,車上看到更多的是警車,這個曾經車水馬龍的城市顯得如此孤寂。我對醫院的各項流程已經熟悉,穿上防護服後,武漢的老師很仔細地幫忙檢查,她們也更像是母親,一遍遍地叮囑“不舒服趕緊出來”。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穿梭在每一個病房,發放晚餐、測體溫、測血氧、換吊瓶、拔針、測血糖、打胰島素、寫病重記錄,這些以前在科室乾的得心應手的工作,在這裡因為防護服的原因只能慢慢進行。兩層帽子、兩層口罩、三層手套、工作服、防護服、護目鏡、隔離衣的標配,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導致行動的極其不便。晚上感覺身上的汗從胸口不停地往下滴,內心在想,從中午到現在都沒喝過水,哪來這麼多汗。

晚上有個病人急查心肌酶,我是第一次帶三層手套採血,動作略顯笨拙。當看到有回血的時候,內心還是有點小雀躍。病房裡的患者不停地向我們致謝,同是華夏兒女,此刻我們共奮一線,魯鄂一家親。

看到黃鶴樓,夜晚的它依舊耀眼,武漢的這角落,隱匿而清淨。佇立千年的它,依舊那麼美。

回到酒店,看到我的小夥伴給我留的晚餐,就像夜班回家,聞到媽媽煮的清湯麵。

雖然在這片土地上,所到之處皆是萬巷皆空,但無論是領導,警察、患者還是我們的戰友,無一不深深感動、感染著我。在大家的身上,我看到了戰勝疫情的信心與決心,雖然我只是浩蕩戰“疫”大軍的一個小卒,但前路有光,背後有愛,我們便無所畏懼。

日記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