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会说话
甲骨文没有「渭」字,所以你找不到。
题主找「洛、汝、渭」三个字的甲骨文,其隐含判断就是这三个字都是表示「河流」。但这个隐含判断是有问题的:
1、「洛」在甲骨文中,是不是表示河南的洛河,还有很大疑问。
2、甲骨文的「汝」其实是「(女水)」字,在甲骨文中用作人名,跟表示河流的「汝」字恰好同形。
甲骨文没有「渭」,你可以直接用甲骨文的偏旁进行组合。
好,下文就详细谈一下这几个问题。
--------------------------------------------------
目前的出土文献来看,西周金文都没有「渭」字,「渭」字始见于战国时代陶文和楚简文字。
引自,高明等,《古文字类编(修订本)》(2008,上海古籍出版社),页648引自:《字源》(2013,天津古籍出版社),页959另外,要注意的是,洛河有两条,一条是河南的南洛河,一条是陕西的被洛河。
河南的「洛河」叫做「南洛河」,在河南偃师境内与伊河并流,所以亦称为伊洛河。「南洛河」是黄河的支流。而题主说的「汝河」是「淮河」的支流。
河南的「南洛河、伊水、汝水」地理图
在陕西、甘肃也有一条「洛河」,一般称为「北洛河」,是「渭河」的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
陕西的「渭河、泾河、北洛河」地图题主要问,甲骨文为什么没有「渭」,我觉得有两个可能:
第一:
甲骨文是占卜文献,不是《百科全书》《辞海》,不可能什么都记载,因此甲骨文没有记载「渭水」。当然,这个可能性不大。
第二:
甲骨文是商人的文字,汝河和洛河都地处中原之地,属于商人的地望,所以,在甲骨文中记载是很正常的事情。
渭水属于周人的地望,而且在商代,那里是「华蛮杂居」的化外之地,以当时人有限的地理知识,商人不知道渭河很正常,所以没有记载。
其实,「洛」在甲骨文中出现的并不多,整个《甲骨文合集》五万片甲骨,只有编号为【36960】一处卜辞提到「洛」。
【合集36960】卜辞「王卜,在洛」,从甲骨文的语法来看,「洛」的确表示地名。
但是是不是表示河南的洛河,还不是那么确定,因为只有一一例卜辞,无法归纳分析。
甲骨文中的「汝」根本不是表示河南的「汝水」,而是商代诸妇之一的人名「妇汝」,就跟「妇好」、「妇妌」一样的名字。
比如:合集10816有「妇汝」的称谓:
【合集14025】和【14026】记载的是商代两个诸妇分娩的卜辞:
一个叫做「妇(女力)」,一个叫做「妇汝」:
所以,甲骨文中「汝」其实是一个「(女水)」字,从「女」从「水」。
因为古文字偏旁位置不固定,左右皆可。恰好与后世的「汝」字形一样。
---------------------------------------------
虽然,出土文献「渭」字直到战国晚期才出现,在周代的《诗经》中有「渭阳」字,就是表示「渭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这里的「渭阳」就是指的「渭河南岸」,古人将「山、水」以北称为「阴」,「山、水」以南称为「阳」。比如:
「华山」以「北」叫「华阴」
「襄水」以「南」叫「襄阳」《山海经》也记载过「渭水」: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所谓,「渭」的称谓应该是周人的叫法,周人灭商以后,成为天下共主,「渭水」作为周人发祥地的母亲河,出现在周人的文学作品中,渐渐被天下人所知。
----------------------------
「渭」没有甲骨文,可以直接用古文字偏旁组合。
「三点水」的甲骨文和「胃」的金文(「胃」也没有甲骨文):
要注意的是,甲骨文是刀笔文字,写圆弧笔比较困难,这一点一定要考虑。
「胃」字上面偏旁,在甲骨文中没有,比较相近的甲骨文字形是「囟门」的「囟」,在甲骨文「囟」中加四个点就可以了。
「胃」字下面是「肉」字,在甲骨文的写法是:
所以,将这几个偏旁一组合,就是甲骨文的「渭」字,这在书法创作中允许存在的。
「渭」的甲骨文差不多就是这样写:
小汉字见大历史
这跟河南有什么关系,洛河整个流域都在陕西境内。现在也叫北洛河。
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那条叫雒河。现在叫南洛河,而洛阳古称雒邑,雒阳。东汉后改雒河为洛河,雒阳为洛阳。
在《史记》等东汉之前的古籍中关于雒河和洛河区分非常明确,从未混淆过。
如今改了名字就能蹭上洛河文明了?
嵩山那是叫外方山。
亲爹亲爹
夏商时期,在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即四方夷人)的观念,羌是属于西戎一支,位于陕西渭水河流域一带。商朝盛期,把当时王公贵族中一些犯错且又有一些能力的子弟责罚去陕西地带征服蛮夷。后续陕西地带戎民基本归拢。而当初统一他们的商朝有罪子弟怀揣着报复商天子的决心趁着商朝主力军队守卫边疆率领在陕西归拢的西戎军队谋朝篡位颠覆了大商,在现陕西宝鸡建立西周。所以西周天子祖先是原商朝犯错的贵族而臣军民百分之八十都是当初在陕西归拢的原住民!
斯丹德
据考证,伏羲确有此人。我们一般所了解的伏羲是从神话故事得知,而考古犮现伏羲一族是从陇南兴起,后又北上至天水的秦安,庄浪一带,这一阶段要两千多年,期间诞生了伏羲,伏羲从小好学,敢闯敢作,又聪慧过人,逐被推崇为族长。邃人氏是我国上国时代的陕西境内秦岭北麓大片区域的领导者(族长),因钻木取火使族人吃上熟食而被推崇。两大部族在这个时期内互相交触,后又并为一族,开启了上古时候的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伏羲古邃人氏又生下了黄帝、炎帝等优秀子孙。
伏羲在这期间扩大了交往,制作了卦符,也就是早期的文字。河图洛书相应晚一点,是伏羲之后的事了。
我这里着重讲伏羲,是因为伏羲画卦于黄山。他善交往,穿行于各族与部落,看到了海,才识到到了地之大而应于天,在他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盖着地,地托着天,地不撑着天,天就会塌落下来。
黄山画卦就是基于他阅历而看天看地看事物。落脚黄山而感神秘,于黄山松佗峰座顶,传说九九八十一天,画岀三百八十卦符,之后圆寂。
姬性部落早期就在黄山周围的大片区域,以现在的河南安徽湖北为主。在得卦之后的姬性部落又发展了河图落书。之后又迁徙至陕西周原一带。
早期甲骨文也以这个部落创始。几大部落为得到伏羲卦象还发生了很多战争。
多次的战争创始了中华早期文明,期中的黄帝与炎帝周原之战,再是黄帝与蚩尤中原(河南商丘)之战,都是典行的文化之争。
也就是文字的原始期形成于河南省境内,当然渭水就不会有啰。
看了我的叙述,有何争议,评论区见。
细雨轻风36
挣钱吗?
溪石散人
这里所说的甲骨文应该是指殷墟甲骨文。在商代,宫廷占卜风气极盛,商王事无大小,必占卜,以占卜结果作为行为的指导。所以殷墟甲骨文基本都是卜辞,而非对历史的记录,也就是说,甲骨文不是用来记录历史的。在商代,国家最大的事情是战争和祭祀,即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商代早期,战争的对象是羌人和山西陕北一带的鬼方,土方等方国,后期战争主要是在山东一带。做为诸侯国的西伯周,在古公亶父迁族于歧山一样后,主要活动地域在周原岐山一带,与渭河无涉,并且在武王伐纣之前,商周之间并未发生战争,所以甲骨文中没有出现渭河,是因为商王的占卜事项涉及不到渭河。另一个原因是,渭河在古代称为yu河,古代一音多字,一字多音,所以甲骨文中即使出现关于渭河的记录,也不一定写作“渭”。
栗广野鹤
先周作为商朝的附属国,商朝没义务也没有必要记载先周地理历史。
先周自己没有记载自己历史地理的习惯,连自己的王位也只是粗略隔三差五的记载了15位,平均在位时间近70年,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且不说古代平均寿命,周王一直是朝不保夕的,周文王上一个西伯侯就是被商王杀死祭天的,所以只能解释为先周文化及其贫乏。
延伸一句,周礼的横空出世绝对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它就是在商文化的修补而来,所以那些说商周不是同一个文化的可以休息一下了,两者的区别只是换了件外衣而已。
有人说商文化是周礼的爹一点都不为过。
观事传
确实是因为甲骨文是殷商时代文字,殷商时期主要的活动场所就大致在河南境内,而那时的渭水特还别是关中西部还都是殷商附庸边陲,就像现在的主要文化,京城文化产物流传下去很少有记载一个西部四五线城市一样,所以,相同的甲骨文中能找到河南的洛水和汝水,很难找到渭水。
布谷直观
甲骨也叫龙骨,以前是中药,清朝有个人发现了才得以保护,其它字可能被吃完了,还有恐龙蛋化石起初也是被人吃的,有人偷运出国才被发现得以保护,只能说咱中国人太能吃了
迷你世界小骆骆
因为甲骨文是商朝的主要文字。
并且也是官方记述商王朝大小事件的。而渭水这个地方呢?在商朝的老西边儿。它是属于商朝的方国。商王朝记自己的事情,肯定不可能连自己附属国的事情也一块儿写下来。
就如同明朝,虽然越南是明朝的附属国,但是明朝的官方不会记住越南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甲骨文里边儿的和河、洛都是商朝所在的中原地区。和他的附属国、方国,周部落的那边渭水。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他也不会记载这些跟班儿小弟的山水。
由此可见。中原文明远远领先于周边的文化。这个回答好像是最靠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