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改變人生的第二個能力——學會思考(1)

前情提要

前面我提到改變人生的第一個能力——情境假設。當你在不停的假設未來的種種可能性的過程中,你會更加明確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你會更加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這其實就是在幫你樹立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正是你內心最想完成的。

有了人生目標並不意味著你走向了人生巔峰,恰恰相反,這其實是一切的開始。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夢想。所以你需要自己獨立的思想,這樣才不會被被人的成見所束縛。

書籍推薦

《我們如何思考》 約翰 杜威

《學會提問》 尼爾 布朗和 斯圖爾特 基利

《知性改進論》 斯賓諾莎

《第五項修煉》 彼得 聖吉

《你的燈亮了嗎》 唐納德 高斯和維拉爾德 溫伯格

《自然辯證法》 恩格斯

《邏輯學》 黑格爾

《瑜伽經》 帕坦伽利(潘麟譯本比較好)

《道德經》 老子

《六頂思考帽》博諾

這些書我就不一 一介紹了,感興趣的可以上網查一下。需要書的可以聯繫我,free,好書就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才會更有價值。

讀書摘要

知性改進論:

因為要想鍊鐵,就必須有鐵錘,而鐵錘也必須經過製造才有。但是製造鐵錘又必須用別的鐵錘或別的工具,而製造這種工具又必須用別的工具,如此遞推,以至無窮。因此假如有人想要根據這種方式以證明人沒有力量可以鍊鐵,這當然只能是徒勞。 (三一) 因為人最初利用天然的工具,費力多而且很不完備地做成了一些簡單的器具,當這種器具既已做成之後,即可進而製造比較複雜的工具,費力比較少而且比較完備。如此循序漸進,由最簡單的動作,進而為工具的製造,由工具的製造,進而為比較複雜的工具、比較新穎的器具的製造,一直達到費最少的勞動完成大量複雜的器具。

同樣,知性憑藉天賦的力量 ,自己製造理智的工具,再憑藉這種工具以獲得新的力量來從事別的新的理智的作品,再由這種理智的作品又獲得新的工具或新的力量向前探究,如此一步一步地進展,直至達到智慧的頂峰為止。

也就是說我們的知性是可以改進的,不過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你要知道你的起點在哪裡:你能思考多遠?能想像的多廣?其次你需要自己製造理智的工具,然後不斷的運用獲得新的力量。

摘錄這一段,我只是想讓自己明白,你的智商是可以提高的,只是我們沒有去訓練就被別人口中所謂的天賦打敗了

瑜伽經:

對物與人

本質上這個世界都是一切真實無隱曲的顯現

所有不同的事物——可歸類的,不可歸類的,模糊的,清晰的——皆是本質的顯現

現象即本質,本質即現象

之所以有一個被成為現象世界的存在,是因為我們的無明。因無明故,不能如其所是地來理解一切

若沒有無明,真實世界和現象世界之間表面的分裂即不復存在,圓覺將自由展現出來

知性的增長是通過對構成事物的法則、過程、條件這三大要素和原理地不斷深入瞭解而獲得的

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背後存在著不易的法則

作為變動不居的萬物背後的這個不易的法則,正是意識模式

對萬事萬物的三大基本構成要素的變化規律進行深入觀察,即可獲得對過去和未來的洞見

名詞、含義和陳指對象,這三者之間緊密關聯,如果其中之一不明,將影響對另兩者的諦解。對這三者相互關係的潛心體會,將對存在的語言大的深入的洞明

對意識進行深入的覺察,便可洞悉前世的情況

對他人做深入覺察,便可體證此人之生命

但不能體證此人所學習和了解的客觀知識

當設想事物的外形對我們不再構成障礙是,心靈之眼即可直接探出事物的內在屬性和特徵等

同理我們不再固執地認同五官時,便可解脫對五官的束縛而用心靈直接去聽,用心靈直接去嗅,用心靈直接去嘗,用心靈去感知一切事物

深入覺察一個人的行為或研究相關的徵兆,即可知曉那些必然到來的結果——無論這些結果是即將到來還是隔了一段時間,乃至知曉死亡和來生

通過對事物個方面的深度覺察,瑜伽士精通各事物

通過對各感官的感覺的過程、固有的特性、相對的獨立性、相互之間的關聯性以及他(她)們各自的意志的深入覺察,瑜伽士能夠深入的掌控他(她)們

即從這些感官中獲得自由,此時感官在進行感知活動時,與心靈的互動因而更加直接而變得更加迅速,不像之前,外部現象世界是曲折或緩慢地經過各感官而抵達心靈

能夠通過事物的起因、特徵、方位等所有可能的方面,洞悉出他們的而同一性

以這種方式——通過超越的平等觀而消弭現象世界的中各種表象的差異性——才能見出天地萬物皆是本性的化現

過去與未來皆內在於同一事物之中,他(她)們是處於時刻遷流之中的事物的兩個不同部分

的存在

無論他們的存在方式是隱潛還是顯明,皆源於事物內在之因果性

所有事物都是全新的,他皆是本性之化現

對己

通過觀想將我們化身於大象的力量和勇氣之中,久之,我們即會有大象般的力量和勇氣。同理,觀想將自己化身於某個事物,久之我們即會擁有此事物的品質和特徵

若人生和生活充滿著友誼、慈悲、快樂和從容等,他們將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力量和能量

通過對對錯不斷的深入的辨識和覺知,可有效地促發我們的聽覺、感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功能獲得飛躍式的提高

獲得這些超常之神通可能會讓自己或他人誤以為獲得了大成就。很可能讓我們止步不前,從而影響到我們修行的真實目的——真我

當修行者清楚的意識到,甚至全知也不可生執著和貪念之時,一切人生和身心中的各種痛苦與煩惱之源必然斷絕,圓覺之照徹如太陽一般高懸

深入覺察念念相續、轉瞬生滅的意識之流,瑜伽士可洞察各種分歧的根源。

道德經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忘。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與易。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自然辯證法:

所謂客觀辯證法是支配著自然的,而所謂主觀辯證法,即辯證法的思維,不過是自然界到處盛行的對立中運動的反應而言,這些對立,以不斷的鬥爭和最後的相互轉換向更高的形式轉變,來決定自然的生活。事實上,一切真實的,詳盡無遺的認識都在於:我們在思想中把個別的東西提高到特殊性然後再從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們從有限中找到無限,從暫時中找到永久,並且使之確立起來

辯證法的規律就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被概括出來的,是歷史的這兩個方面和思維本身最一般的規律

前人的思想總是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但這並不是你的智慧。真正的智慧來源你的內心,只有你真正的融入自己的思考,並且不斷的在實踐中檢驗,你才會擁有屬於你的智慧。這是我自己的一點摘抄筆記,下一節我將會闡述一些我自己總結的思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