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原来油滴盏可以这么美?难怪日本人珍藏八百年



一、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油滴盏



年代:南宋

等级:国宝(1951年认定)

口径:12.2~12.3CM 高度:7.0~7.1CM

足径:4.3CM

日本将重要文物划分为三个等级,国宝为上,重要文化财(重要文化遗产)次之,重要美术品再次之。日本文化厅仅认证14件陶瓷类文物为日本国宝,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是唯一一家有两件藏品的机构。

其中一件就是于镰仓时代传入日本的油滴盏(日称油滴天目茶碗),这只盏曾经为丰臣秀次所有,后经西本愿寺、京都六角三井家和若狭酒井家流传,最后流传到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该盏器型为束口,圈足低矮,盏口略作收分;器型极为周正,无丝毫形变。胎体选料粗砺,器壁厚实,口沿包金边,应为日本工匠所另配。

该盏烧成釉色呈浓重黑灰色。釉汁浓厚,有明显垂坠感。黑釉色泽深沉悠远,油滴斑点遍布器物全身,自下而上逐渐变得稀疏,均呈现金属质感,随光线角度变化可产生金色、银色或青色辉光。


另附织锦袋子两个,漆器盏托三个,传世文书一份,与建盏作为整体一同登录国宝名录。


该盏是唯一一件被日本列为国宝的油滴盏,无论是造型、釉质还是油滴斑效果,都堪称名品中的名品。




二、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油滴盏



年代:南宋

等级:重要文化财(1931年认定)

口径:12.6CM 高度:7.0CM

九州国立博物馆是日本四大国立博物馆之一,位于福冈县。

该馆所藏这件油滴盏被认为是与大阪馆所藏盏可称为双璧的油滴天目。


该盏器型为束口,线条流畅,盏口扣金,釉色黑沉,釉质肥厚,挂釉垂至圈足底,露胎相对较少。其内外壁黑釉上遍布有金、银、青色闪光油滴斑,由内至外随光线与角度不同产生不同的光彩。


这样品相的茶盏在本身等级就高的油滴盏中也属极品,以其优美的器型及折射出不同光辉的油滴状金属感斑纹而著称于世。

《室町殿行幸御饰记》记载,油滴盏在室町殿中的新造会所、泉殿会所、南会所均有陈设。即使没有东山御物(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知名藏品系列)的传说,也能通过这件完美的作品来感受室町幕府将军家的华美。


该盏内箱中墨书有「ゆてき」以及「天目」字样。据说这是千利休(日本茶道宗师)或古田织部(千利休之弟子)的笔迹。



千利休,日本尊为茶圣

本品曾为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日本封建时代最后一个时期)后期著名茶人松平不昧所藏,在其收藏品目录《云州名物帐 大名物部》中记录为“油滴 古织 土井利胜 木下长存 伏见屋”。


在《云州名物帐》一书中,松平不昧将在日本的茶器分为「大名物」、「名物」、「中兴名物」三等。龙光院藏、静嘉堂藏两件曜变天目被他归类为大名物。大阪藏油滴盏亦为大名物。


三、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油滴盏



年代:南宋

等级:重要文化财(1955年认定)

口径:19.6~19.7CM 高度:8.0~8.1CM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由三菱株式会社第二代社长岩崎弥之助与第四代社长岩崎小弥太合作创立,为日本私立博物馆之翘楚。

静嘉堂除藏有碗中宇宙之称的国宝稻叶天目外,亦藏有一件器型难得的油滴盏。多数存世宋盏的主流器型为束口,这只却是撇口。


该盏器型流畅优雅,斜壁,自口向下迅速收敛,平底小圈足。从底部图可见,胎为灰黑色,足底刻划“新”字铭文。


器内外皆施黑釉,釉垂流至腹部成滴珠状,釉面布满较大的银白色圆形和卵圆形斑点,斑纹较其他油滴相对更大更鲜明,分布疏朗错落。部分照片由于光线等问题,导致该盏窑变斑看上去变化不甚明显。


四、东京根津美术馆藏油滴盏



年代:南宋

等级:重要美术品

口径:11.8CM

高度:6.7CM 足径:3.9CM

根津美术馆设立于1941年,为保存并展出创始人根津嘉一郎(1860~1940年,日本企业家)的日本、东亚古典美术收藏品所建。

此盏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内箱盖表面有小堀远州(千利休和古田织部之后的江户时代初期代表茶人之一。)以金粉所书「曜变」字迹。其实这件盏应当分类为油滴,并无曜变斑特征。

该盏器型为束口,釉汁黑沉肥厚,釉未及底,无垂釉滴珠。



《君台观左右账记》中关于油滴盏价值的描述原文

而由宋代传承至今、器型完好的油滴盏,数量极其稀少,价值已不可估量。加上工艺及审美方面的独特性,油滴盏在日本国宝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理所当然的。

新盏欣赏

交流建盏知识与文化,加笔者V:2970846335,暗号“玩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