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薛兆豐,有點心疼他

本季《奇葩說》,越看越迷,集集吃瓜。

薛兆豐的隊,最為迷幻。

從選新人做隊長,屢被老奇葩拒絕,到隊長許吉如被淘汰,唯一的老奇葩楊奇函落寞離場。

剩下的5個隊員,連名字也記不全,不由得為薛兆豐隊捏一把汗。

前期鬧得亂,後期就算復活回來了,觀眾眼睛也要進沙子,看得難受。

說到這,小編不由得對這個加槓的賽制產生疑惑。

越先淘汰的人越先得到復活權,那後面淘汰的優秀選手,豈不是更復活無望?

迷。

回到薛兆豐戰隊。

既然打的是團體戰,團隊綜合實力才是取勝關鍵。

正常的組合是以老帶新,看看薛教授這一窩:

難。

先不說實力,就憑觀眾的眼緣和對老奇葩的情感依戀,一般都不忍心去淘汰熟人,來保一個定位尚不明確的新人。

小編就斗膽地預測一下,薛教授戰隊這季,怕是逆位第一。

薛兆豐是一個“沒有感情”的經濟學家,所以不太留意人之常情。

看過前幾季的人都知道,顏如晶要跟黃執中、龐穎要跟詹青雲站隊。

只有單純薛,不知。

眼睜睜看著龐穎走向蔡康永的隊,薛兆豐這才恍然大悟。

“啊,原來如此,那祝福她(薛內心活動的猜測)”

兩輪輪空,連馬東都看不下去了。

他是一個“沒有感情”的經濟學家,但懂得在團隊淪陷之時,力挽狂瀾。

隊長被淘汰,他當然會不捨、會慌張。

他鼓足力氣的總結髮言就是證明。

可能連許吉如為什麼被淘汰都不清楚,在他看來,她很優秀。

他是一個“沒有感情”的經濟學家,所以在羅振宇送出“在下不服卡”時,毫不猶豫選擇接受。

也許他未曾考慮到背後的議論,只是在當下,抓住了隊伍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他必須拯救隊伍,降低沉沒成本。

畢竟他是教經濟學的。

薛兆豐稱自己是個不看悲劇、捨棄文藝小說的人。

相比人文價值,他覺得看清現實、理清事物的社會關係更為重要。

他是一個好的講師,但語言執拗、處境意識弱,阻礙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傳播者。

他淡定自若,在《奇葩說》聽到或滿意或反對的觀點,面不改色。

註定,少了些視線聚焦。

相反,鏡頭常常轉到李誕和蔡康永面前,記錄他們大笑或深沉點頭的樣子。

這些比較有感情的人,更有表現力。

薛兆豐,就默默坐在導師席的一端,靜靜聽著辯論,梳理反駁思路。

薛兆豐最帥氣的一刻是什麼呢。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他每次做總結陳述時,眼睛都是發光的。

他真的很認真,很自信地陳述自己的經濟學論點。

就好像在名師講堂上課一般。

但那時候的薛兆豐,是一個發著光的、優秀的教授。

相對單純的薛兆豐,蔡康永才是狡猾,經常給他挖坑。

薛兆豐是個直男,從不迴避問題,正面回應,難免就會跳進坑裡去。

而第五季引發神仙吵架的一個辯題:

“奇葩星球新技術,可以讓全人類大腦一秒知識共享,你支持嗎”。

面對蔡康永步步緊逼,薛兆豐步步擊退,邏輯完全不輸對方。

那一戰,算是薛兆豐的終極爆發,精彩至極。

然後呢。

還是敗了。

敗在哪裡。也許是蔡康永的氣場,或他煽情委婉的表達。

薛兆豐的邏輯,對事。

蔡康永的抒情,對人。

如果觀眾只有一秒鐘的時間做選擇,還是會選那個打動自己的人。

那一場比賽,淘汰了趙英男。

薛兆豐覺得是自己的錯,沒給戰隊爭取到名額,站起來鞠了躬,道了歉。

那一刻我覺得,他怎麼沒有感情,他就是不太明顯地流露自己的感情,罷了。

可曾留意過,他的微博頭像,上面還戴著一個金燦燦的皇冠。

這就是他內心的小世界,最微妙的體現。

薛兆豐靠直白單純,吸粉無數,參加《奇葩說》,讓他離自己的願望又近了一步。

他說要儘量消除知識的神秘感。

他讓許多人對經濟學產生了興趣。

也有人批評他,說他販賣的是三流知識:

一流知識難以理解,它只服從根本重要性的準確表達,而絕少服從願意付費的大眾根據市場交換原則而預期的通俗化標準。

意思是說,一流知識是買不到的,普通人難以理解的。

薛兆豐回應:

有這樣一些學者,以為知識天然地就分為三六九等。

有一些學者,有意無意地把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囫圇吞棗和故弄玄虛當做做學問的一種境界。

我相信,哪怕再深奧的知識,也能夠清晰地表達出來。

反過來,一種思想,如果表達得不清不楚,那別人也無法指出它的錯誤。

普通人無法辨別一流與三流知識,但更多人因為薛兆豐開始關注起經濟學,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作為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前北大院聘教授,薛兆豐的學識涵養一定受人尊敬。

不過在《奇葩說》這樣的綜藝舞臺,他看似還欠缺一些帶隊技巧和參賽套路。

隊員上熱搜,他也難免被牽扯進來。

不知觀眾是否會因此對薛教授改觀。

薛兆豐隊往後的比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