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哥窑诞生于羡慕嫉妒恨,我选择相信


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件出色的宋代哥窑作品:鱼耳炉。

宋 哥窑青釉鱼耳炉


它的尺寸不大,高8.3厘米,口径12. 5厘米,造型设计很美,炉的侧影近似长方形,其外轮廓线表现为口沿下向内收缩,而器腹微微外凸,这样一收一凸的器体弧线,显得十分丰富有力。


两旁配置的鱼形双耳,向外扩张,更增强器物的庄严、凝重的效果,加以哥窑的釉层比较肥厚,因此,在视觉上给人以浑厚、稳定的感觉。


鱼耳炉因可用来焚香且炉身两侧置鱼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


鱼耳炉是哥窑的成功作品之一。哥窑瓷器的一个特点是器身布满冰裂似的纹片,这种自然形成的釉纹与其造型相配合,更显得器物的稳重、雅致。


关于哥窖瓷器的烧造,特别是瓷器表面出现冰裂纹,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宋朝时候,浙江省龙泉县有弟兄二人,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弟兄二人都以烧造瓷器为业。


章生一所烧的叫琉田窑,因为他是哥哥,所以人们称它为哥窑。章生二烧的叫龙泉窑,人们就称它为弟窑。


当时哥窑产品造型美、品种多、质量好,远近畅销,很受用户的欢迎,而弟窑生产的瓷器差,销路受到很大影响。章生二为了这件事十分妒忌,可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超过哥窑产品。


有一次.,正当他哥哥开窑时,章生二在极度嫉恨的心情下,将满窑瓷器泼上冷水。这时,度温还没有下降,窑中器物突然遇冷,釉面便产生了大小不同的裂纹。


这许多碎纹,好像冬天江河中的冰裂,变化万千,别饶风味。消息很快传开,这种新的哥窑产品,引起人们更浓厚的兴趣,觉得比原来的产品更为美观,具有一种雅致的自然美。


从此,章生一努力研究冰裂纹的成因,终于找到了它的形成规律。此后,哥窑就专门改烧这种周身布满裂纹的瓷器。


从工艺烧造角度来讲,这种裂痕确实是一种病态。


章生二万万没有料到:他的妒忌和怨恨,却使哥窑瓷器产生了陶瓷装饰艺术的一个新品种,这犹如画家们变败笔为神奇一样,成了一种艺术风格。


当然,这仅仅是民间传说。



有彩蛋:

物华天宝-重要私人旧藏古董珍玩专场(三)

正在进行中......

等你来!

近期热文链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