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市委举行座谈会研究完善“51+49”“10+3”模式

市委举行座谈会研究完善“51+49”“10+3”模式

进一步创新投融资工作

9月14日,市委书记赵德光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51+49”股权模式、“10+3”投融资模式工作进展汇报,研究完善措施,进一步创新投融资工作。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朱宏春,副市长杜春强,以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永投公司、市建投公司和五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等参加会议。

在听取了各县(市、区)“51+49”股权模式和“10+3”投融资模式项目进展和存在困难汇报后,赵德光强调,各地在实施工程中,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不必受“51”“49”“10”“3”等数字的限制;要进一步发挥融资效应,尤其要发挥好国有控股公司在融资方面的优势,进一步缓解融资难问题;要包装好项目,做好项目管控,规范用好创新机制,为建设“开放创新之城”做贡献。

“51+49”股权模式和“10+3”投融资模式是2016年初市委主要领导站在时代前沿创造性地提出的金融创新工作方法。具体说,“51+49”股权模式是指政府(国有公司)以土地、厂房或其他资本入股,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国有控股公司,政府占不低于51%的股份,企业占不高于49%的股份,到约定的运营时间后,公司再回购政府51%的股权。“10+3”投融资模式中的“10”是指10年的运营期限,“3”是指3年的建设期,是“PPP模式”的创新。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51+49”股权模式企业59户,其中市级17户、隆阳区6户、施甸县3户、腾冲市5户、龙陵县6户、昌宁县3户、保山工贸园区12户、腾冲边合区6户、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1户。按类型分,有产业基金入股型11户、货币资金入股型45户、土地厂房等实物入股型3户。截至今年上半年,此模式完成融资165.33亿元,涵盖种植业、农特产品加工、建筑、纺织、信息技术、电子、服务业等产业。

目前,全市共有“10+3”投融资模式项目34个,投资额946.6亿元,其中,市级项目9个,总投资528.9亿元。隆阳区项目3个,总投资58.84亿元。施甸县项目4个,总投资70.12亿元。腾冲市项目7个,总投资139.84亿元。龙陵县项目6个,总投资106.65亿元。昌宁县项目5个,总投资42.25亿元。项目涵盖市政建设、交通、旅游、教育、文化、水利、环境综合整治等13个领域。

“51+49”股权模式和“10+3”投融资模式,是我市破解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问题的重大创新,自实施以来,有效缓解了融资难题、利用了外来资本优势、解决了政府财力不足等问题,为我市“补短板”各项建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其中7个“10+3”项目被列入了财政部示范项目。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加强管控指导,出台补充细化政策,进一步完善好各种投融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