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宜宾:分类施策激励公务员队伍担当作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黄金时光,怎样才能让各个年龄段的公务员始终不忘初心,永葆旺盛激情?近年来,宜宾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公务员特点,实施分类指导,探索出“导师带徒”“多岗锻炼”“退而不歇”等一系列正向激励举措,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注入了强劲人才动力……

导师带徒:为年轻公务员系好入职第一粒扣子

“根据刚才了解的信息,我准备对这次事故做如下处理……”初冬的一个上午,南溪区应急管理局又接到一起紧急安全报警,在出行处置事故途中,刚工作仅半年的罗天鹏有条不紊地向自己的导师----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钟小葵汇报处置方案。

近年来,南溪区结合青年公务员的成长特点和规律, 精准实施“导师带徒”工作计划,让初心与使命成为青年公务员入职的第一粒扣子。“我们坚持发扬党的‘传帮带’好传统,从全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专业领军人才或综合素质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的同志中,择优精选了200名组建导师智库,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工作上精心辅导、生活上关心指导等多方面着力,让青年公务员成长少走弯路。”南溪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波介绍。

据了解,南溪区结合发展实际,以胜任关键、重点岗位为导向,细分城建、文旅、金融、招商、产业、党建等类别,并充分考虑导师和帮带培养对象的工作岗位、专业经历、个性特点等因素,为青年公务员择优选准帮带导师。作为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的罗天鹏专业知识扎实却缺乏工作经验,导师每次处理事故都让其先提方案再纠正完善,事后又及时评点得失。随着时间推移,小罗的处置方案越来越得到导师肯定,他也不像刚上班时忐忑不安了。

本着年轻人缺什么导师就帮什么,年轻人存在什么问题导师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南溪区在认真分析培养对象个体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拟定方向性培养岗位成长规划、明晰培养时限、细化分解培养措施方法,改变了原有的公务员“大水漫灌”培养机制,做到有的放矢。

南溪区大观镇党委副书记张毅(右,导师)辅导大观镇政府选调生唐敏(徒弟)。

“转眼间到大观已经一年多了,我这只‘菜鸟’也学会了怎么跟村民打交道,晓得做工作先从哪儿下手......这些蜕变都离不开导师----镇党委副书记张毅的悉心系统指点。”大观镇信访干事严敏发自肺腑地说道。

2018年8月,刚刚走出校门的严敏,时常为工作中给领导搭不上手,平日和群众说不上话而犯愁。导师张毅一边鼓励她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市区的相关政策中,了解掌握工作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安排她在村情复杂的八角村担任主任助理并兼任民利村主任助理。“张书记经常让我参与处理复杂的群众工作,比如让我独自参与协调,化解村民纠纷。”身兼三职的严敏通过处理复杂的矛盾,提升了应急应变能力,变得能够独挡一面。

“这一年来,小严适应了乡村工作,学会了与群众打交道和按照轻重缓急有序处理问题,还获得了依法治区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个人进步远远超出预期。”言语中,在机关和乡镇工作近20年的张毅对这个徒弟很满意。

南溪区坚持把年轻公务员培养工作与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选派130余名年轻公务员跟随导师到“六个一线”实践锻炼,真正做到在一线工作上“带”、在项目落地上“传”、在解决难题上“帮”,大大加快了成长步伐。截止到2019年底,全区已有44名年轻公务员通过导师带训走上了科级领导岗位。

“正如习总书记教诲的那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初入社会的年轻公务员有个好导师传帮带,对于他们养成良好职场习惯,培养过硬思想作风以及亲民感情至为关键。”宜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谢玉平说。

双向选择:让“退二线”公务员重上火线

帮助“好牛道”公司扩大生产养殖基地,协助县上领导找五粮液集团降低酒糟价格扶持养牛大户,同时积极引导“牛犇”公司组建肉牛联合养殖社……刚从筠连县畜牧水产局局长、党组书记任上退下的刘后林成天东奔西跑,简直比在任时更忙。在煤海筠连县,一批刚刚卸下担子的领导干部又活跃在扶贫奔康、招商引资、拆迁改造等工作一线,他们的饱满激情得益于激励“退二线”干部的有效措施。

郑如均(左二)到筠连县中华街棚户区拆迁现场指导工作。

一度时间,筠连县也为管理“退二线”又不到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犯愁: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好好上班,产生了消极影响;有的老同志精力充沛想干事,却又顾虑别人风言风语……“很多老同志经验丰富又事业心强,闲置浪费实在太可惜了,应该鼓励他们重上火线建功立业!”宜宾市副市长、筠连县委书记王萍掷地有声。广泛调研后,筠连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统筹使用“退二线”干部,让歇劲者继续发力:出台退出领导岗位科级干部管理办法,通过在脱贫攻坚、巡察督导等“四个一线”,采取统一分派任务、专项考核、目标绩效“三个统一”管理,充分发挥“退二线”公务员工作经验丰富等优势。

本着既尊重“退二线”干部意愿特长,又有益于推动工作的原则,筠连县实施了双向选择的措施。“一旦双向选择成功,除继续保留其原有待遇外,还可以根据工作情况享受嘉奖、立功等表扬奖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刚介绍,被选上的正科级领导仅从收入一项来说,每年比落选的同级别干部高出两万多元。

“增加点收入并不重要,关健是还能继续得到组织认可,这种被信任所带来的幸福感,那是再高的收入也换不来的哟。”调研中,许多刚下一线又上火线的领导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如果没被选上,是否可以心安理得喝茶看报,悠悠闲闲坐等退休?“不得行,如果没被四个一线的分管县领导选上,你就老老实实每天打卡上班,接受单位领导安排的工作,总不能只领工资不干活呀。”筠连县公务员局局长章兆伟说。

筠连县正向激励力度大,反向约束更不手软,除了加强“退二线”人员日常管理外,还大力开展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2019年8月,通过《阳光问廉》公开曝光县农业农村局“吃空饷”问题,一次性处分6名责任人员、谈话诫勉2名责任人员,在全县引起强烈震慑,促使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

长期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辗转多个乡镇的郑如均退出领导岗位后自告奋勇参与拆迁工作,担任筠连县中华街片区棚户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郑坚持“精准分类,公正对待”,仅用10个月时间就让这个有1068户,5000多人的宜宾市最大棚户区改造工程签约进入尾声,全过程无一起集体上访。

刘后林(右二)陪同筠连县领导调研指导济合农业。

刘后林在指导本县肉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后,又和邻近的云南省昭通市同行加大合作力度,酝酿推动边界经济联合发展,共同打造川滇肉牛产业深加工基地,一起携手脱贫奔康。“退出领导岗位后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把在位时想干但没干成的事专心干成干好,个人的职业生涯就不会留遗憾了。”在筠连调研时,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据统计,2018年以来,筠连县从“退二线”公务员中选派18名同志参与5个“百亿产业工作组”、26名同志参与巡察督导工作、9名同志参与王家沟、后沟水库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选派10名同志组建5个脱贫攻坚督导组,确保了全县2019年顺利脱贫摘帽。

“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让一批热爱工作、经验丰富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始终保持旺盛激情,刚下一线又上火线,这无论对于脱贫攻坚还是发挥好‘传帮带’作用都有重大意义。”王萍评价。

多岗锻练:逼出全能型人才

“横向交流可以让公务员跨部门拓展能力、丰富阅历;纵向交流既让乡镇公务员到上级机关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又让部门公务员在乡镇(村)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增长才干。”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聚焦区情需要,着力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突出“一专多能”,通过多岗锻炼提升公务员综合能力。

刘代荣(戴眼镜者)参与农民工讨薪宣传活动。

15年间先后辗转司法局、乡镇、法院等多个岗位的宜宾市叙州区司法局局长刘代荣最大的体会是,公务员首先要精通自己的专业,同时作为党政干部必须成为适应各种复杂情况的“多面手”。主政司法局后,刘代荣推出了一系列督促干部成才的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定期进村(社区)了解民意,面对面化解矛盾纠纷;新参加工作的职工直接参与初次接访工作,深入了解情况;司法所和局机关干部每年有三十天互换挂职,以此增进了解、相互体谅……

“刘局长最厉害的一招,就是要求四十五岁以下的职工参加司法资格考试并同评优表彰挂钩。”司法局职工压力山大的同时又对严厉的领导心存感激,全局已有18人通过司法资格考试,超过在职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唐久才(前排左二)向叙州区人大代表介绍横江古镇建设及旅游开发工作。

“机关干部有眼界、有思路、有情怀,基层干部善于引导群众和攻坚克难,二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就能提升工作水平。”在机关和基层都干得出彩的叙州区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唐久才感触良多。

2015年,宜宾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唐久才调任川滇交界的横江镇党委书记。上任不久,就赶上申报四川特色乡镇。“这是难得的机遇,一旦申报成功,横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唐久才和同事铆足了劲精心准备,他坚持在展现优美山水风光的同时,重点凸显古镇的文化内涵,“我们只有以独特的文化特色才能显露自身优势,否则将湮没在众多千篇一律的乡镇中。”果不其然,“这里不是横店,这里不是丽江,这里是横江,独有的川滇商号小镇”的宣传主题深深打动了在场评委,一举入选四川省第一批特色小镇。随后,大量资金源源注入横江,基础设施改善,风貌改造提速,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业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唐久才谦逊地说:“如果不是有机关工作经历,多见过些世面,我也未必能想出这个办法。”

近年来,叙州区围绕“大城市、大农村”区情变化和经济发展新形势,选派132名列入后备干部的优秀公务员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招商引资、创新改革、信访维稳等“六个一线”实践锻炼,以此提升公务员独挡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双向互派和中层干部交流制度,推进公务员上挂、下派、外派、横向交流。近年来,有51名公务员上挂省、市重要部门,下派70名公务员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52名公务员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外派18名公务员驻外招商、17名公务员参与援藏援彝,138名优秀公务员在区级部门间、乡镇与部门间交流锻炼。

工龄不到10年的区发改局副局长张艳梅已经有了乡镇、经济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多个单位历练经历,并且在省发改委上挂锻炼一年。“在乡镇工作了解民生疾苦,在纪检部门工作懂得了用权不可逾越红线,上挂锻炼知道了项目申报要领,懂得了如何更好争取政策支持……”从2019年3月起,张艳梅坚持组织分管股室的年轻干部每周集中学习省市有关县域经济的相关文件,并从中筛选适合叙州区的内容提供区委区政府领导决策参考。一年来,区发改局一批年轻干部学习研判能力明显提升,提供的近百条信息中有25条获得批示,区委领导夸奖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善学习爱思考,称得上发改局的小政研室了!”

“叙州区发挥职级激励作用,统筹全区职级总数的12%,用于激励担当奋进、实绩突出的公务员。”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伍绍彬介绍,叙州区2016年以来,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公务员116名,鲜明了实干担当导向。

链接:宜宾市还建立公务员常态化正向激励机制,如将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重要专项工作任务、年度考核结果充分结合起来,及时开展嘉奖和记功奖励,2019年市本级记三等功公务员14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