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兵聖”韓信傳奇的一生

“詩仙”李白,名滿天下。所謂“詩仙”,在於你永遠猜不出他的下一句,等看到後,卻會覺得驚世駭俗而又理所當然。“兵仙”韓信,亦是如此。

韓信是我極為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他的一生波瀾起伏,稱為傳奇毫不為過。

曾落魄如乞丐,靠漂母施捨充飢,但數年之後卻位極人臣;曾是個不知名的小軍官,卻一夜間被蕭何舉為大將;曾為劉邦出謀劃策,規取天下,卻沒能保全自身;曾經統帥千軍萬馬轉戰南北,卻被婦人斬於菜刀之下。

韓信實在是個很奇怪的人,許多矛盾如水火的性格同時存在於他的身上。項羽和韓信大約是劉邦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甚至比蕭何和張良還要重要,項羽是他早年反秦的盟友,之後成了爭天下時的仇讎, 而韓信是他打敗項羽的左膀右臂,之後成了大漢帝國的不穩定因素,不得不借老婆之手除去。

韓信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自從他登上拜將壇的那一刻,楚漢相爭的大幕便緩緩拉開。他通過詳細的分析,說服劉邦與項羽撕破臉皮,還為劉邦部署了進軍的方案,漢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平定三秦,攻取中原。之後劉邦不小心玩脫了,在彭城高地被項羽用騎兵反殺,逃跑中狼狽至極,劉邦的性格也是纖毫畢露。韓信及時出現,在滎陽擊破楚軍,維持了戰線穩定,保全了漢軍主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戰中擊敗楚國騎兵,為劉邦掙回臉面的是韓信麾下的“郎中騎兵”,最後在烏江逼得項羽自刎的也是這支騎兵部隊,他的遺體被五位漢軍騎士奪得,這五人因此而封侯。其中一位赤泉侯楊喜,他的第五代孫楊敞是司馬遷的女婿,而司馬遷沒有兒子,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司馬遷能把追殺項羽一役寫得猶如親臨現場,他可以很輕易的聽親家聊起祖上的豐功偉績,這世間真是有很多幸運的巧合。

再說回韓信,他麾下這支“郎中騎兵”的主要成員都是從前秦軍的騎士,在楚漢對峙中以其機動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之後韓信“木罌缻渡軍”奇襲安邑,平定魏地,接著偕張耳在井陘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此時韓信可謂名震天下。但是命運也在此時埋下了伏筆,平定趙地後韓信遣使赴燕國,燕王見漢軍勢大遂投降,韓信“乃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為趙王,以鎮服其國。

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為趙王。”這條記載很值得玩味,張耳是韓信的同僚,韓信此舉毫無疑問會刺激到劉邦,畢竟劉邦才是扛把子,如何封賞部下並不是韓信應該考慮的,他這個舉動有著很強的僭越意味。何況目前漢軍還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此時替自己的同僚請功大約只有一個解釋,韓信玩了點小聰明,張耳不過是他的僚機(大霧),尚能獲封趙王,那麼自己未來的封賞會更為豐厚。面對如此下屬,劉邦安能不忌憚?

項羽在二十萬大軍敗於韓信之後派人遊說韓信,希望韓信能背反劉邦,進而三分天下,被韓信拒絕。他的謀士蒯通也試圖說服韓信背反劉邦,同樣被拒絕,有趣的是,韓信兩次的說辭極為相似。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漢十年(前197年),韓信家臣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列侯群臣都來祝賀。 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記載了西漢開國功臣韓信一生的事蹟,突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累累戰功。功高於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注入了作者無限同情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