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劉世錦:營商環境好壞中小企業說了算,中國有三處長項和三塊短板

11月23日,在優化營商環境高級別國際研討會“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濟內生動力”平行論壇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發表演講稱,營商環境好壞的評估,應該是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說了算。

他認為,分析世行中國營商環境改進的情況可以發現,中國有三處長項,即創業環境、供電、合同執行。同時,中國也有三塊短板:信貸、稅收、破產製度。

在他看來,未來中國在基礎產業及服務業放寬准入、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仍有較大改進空間。

圖:劉世錦在論壇上發言 21世紀經濟報道 夏旭田拍攝

劉世錦指出,按照世行的評價標準,中國營商環境近幾年來一直在上升。在他看來,大企業一般都會受到各地的優待,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不好得看當地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感受,中小企業的活躍與發展才是最明顯的、具有可觀察性和可衡量性的直觀指標。

通過分析今年世行發佈的關於中國營商環境改進的報告,並和其他國家進行比較,劉世錦認為,中國的營商環境比較突出的有三條:

第一條是創業環境不錯,在全世界排在靠前的位置;

第二條是供電,電力用起來很方便,成本也不高;

第三條是合同執行情況,過去大家對此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中國法治環境不太健全,合同有效執行可能存在問題,但從世行的評估來看還不錯,排名並不低。

同時,劉世錦指出,中國營商環境也有突出的三塊短板。

第一塊短板是信貸,特別是信用的獲取情況得分比較低。

“最近全國政協正在做一個調研,關於小微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狀況,經過調研我們發現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而且相當普遍。”

劉世錦表示,去年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之後,民營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情況有所改進,但基本的問題仍然存在。長期以來,中國的金融體系主要是給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傳統業務服務的,真正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服務的機構、能力以及金融產品都很缺乏。為中小企業服務需要解決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如何評估風險需要很強的專業能力,中國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專業能力是比較差的。

第二塊短板是稅收,單個納稅這一項中國的排名不是那麼高,但中國企業上交的“五險一金”的負擔從國際範圍來看是比較高的。最近兩年中國加大力度為企業減稅降費,這方面有一定的進展,“五險一金”的下降是很實際的降低企業負擔的一項措施。近年來中國正討論如何將國有資本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份額轉入社保基金,最近國務院在這方面也正在進一步採取措施。

第三塊得分比較低的短板是企業破產,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整個市場處於一輪大的出清的過程,有些企業比較困難,日子不太好過,相當一批企業是要出局的。

“有企業要退出就涉及到破產的程序,我們在這方面有短板。而且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由於現在事實上存在的不公平競爭情況,有可能存在‘劣不能退、優不能勝’。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有一個結構調整的陣痛期期,一方面要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又不願意結構性陣痛,這是不可能的,破產退出這套程序需要進一步健全。”

在劉世錦看來,中國的營商環境概念比世行要更寬泛,下一步改善整個營商環境,特別是在放寬准入和鼓勵公平競爭方面中國還面臨著很多挑戰。

他表示,未來這方面的改進有三個重點。

第一點是基礎產業怎麼放寬准入,包括石油、天然氣、通訊、鐵路、金融等領域,如果這些行業放寬准入,增加競爭,就能降低基礎性成本,這不僅對製造業有利,對服務業有利,對全社會人民群眾的生活也是有利的。

第二點是土地制度改革,特別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流轉,這對中國下一步發展,尤其是城鄉結合部、大都市圈的發展非常重要。

第三點是服務業進一步放寬准入,包括醫療、教育、文化、娛樂、體育等領域,還有一些可以放開但還沒有放開的地方,這一方面是對外資要放開,對外資放開的同時,對內資也得放開。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