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戲海玩膩了,不如換個口味遊海口火山

來海南玩的人,幾乎是奔著大海去的,可曾想到去看看海口的火山。


遠古時期瓊北的一次火山爆發,給海南留下了36座錐狀火山口,而我們此行去的是其中的一個。

雷瓊地區是我國四大休眠火山群之一,這裡曾經也是半島,後來活躍的地殼運動導致陸地塌陷,讓海南成了海島。


走進雷瓊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正逢一所學校組織活動,不禁要為該校點贊,因為當今學校要帶娃外出需要極大的勇氣,不像我們那個年代在春遊活動中若不慎死傷都不會訛學校。

​我要看的火山遺蹟呢,別急,先看看這個,小姐姐們都認識這是啥吧?我知道你們很喜歡它。

這個是什麼,小哥們就不一定都認識,因為不太逼真,旁邊的石頭上寫著:“生命之源”。

往裡走即被眼前節理狀的石頭所吸引,聽過導遊的講解才明白這些稜狀的巨型石頭是由於火山岩漿噴發而成的。陽光透過樹葉撒在這些石塊上,似乎是將這些無情的灰黑色石賦予了生命。

當地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是,在自家的田地裡用鐵鏟順手挖一下,第一鏟挖出的肯定是火山石。

景區應景地造了個“龍水”,這是富龍我吐的口水。

地面上有一片熔岩流,這是火山噴發遺留下的景觀,看上去像一條幹枯的黑色河床。

玄武石陣也是火山噴發的傑作,公園堪稱一個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石陣下面有一個湖,叫玄武池,水清景美。

印象中的火山是寸草不生,而這裡卻是綠樹成蔭,沿途皆見熱帶雨林景觀。

人家的樹比我們的值錢多了,黃梨花樹是海南特有的樹種,其木材比金子還貴,快,給我裝一貨車。

竟然出現了瀑布,超乎了我的想象力。

六曲橋潭,曲徑通幽,我來到了一個假的火山公園。

再往裡有個圓形的小廣場,常有團建活動在此舉辦。

石屋裡陳列著農村早期的生產、生活用具,城裡的孩子可以瞭解一下,屋內的光線不太理想,我就沒拍。

屋外有個石碾,那是農民碾稻穀之類用的,如今早已用上了機械,解放了繁重的體力。


沿著盤山小道而上,向山頂攀去。

半山腰有隻飛不動的公雞,見者會大吉(雞)大利。

山腰處有一不大的平臺,平臺上有一座火山神廟,沒廟,也沒菩薩,但供臺上的供品從不缺席。

供臺邊開了兩家小賣部,消費了的可在店裡免費往隨身帶的水杯中加開水。


別的地方觀看火山要乘坐氣球,這裡不要,因為山不高,不用半小時即登頂。

懂書法的你,“火山口”這3個字是不是很有力度,可知它是九十高齡的老人寫的,我看他可以娶個翁帆式的女人。

火山頂部四周都建有觀景臺,每個觀景臺所見風景不同。


揭秘時刻到了,這個凹陷下去的洞口就是火山口了。

大約一萬三千年前

一次火山噴發炸開火山錐,

形成了眼前這個幾百米寬的火山口

災難造就了這個絕美景觀,世界就是這麼怪。


火山口的植物生長得很茂密,幾乎把整個洞口堵住了,因為植物太旺盛,所以站在火山口頂部是看不清底部的。

​別被制高點這一丟丟的數字迷惑,這個是眾火山中個子最高的,海撥222.8米,是海口市的制高點。


火山頂部建了兩條步道,每一條都可以下到火山口腰部和底部。

我們擇其中一條下到了底部,谷底的苔蘚很厚,誰能想象若干年來是光禿禿的。


好奇害死貓,我剛拍了2張照片,一大幫孩子呼啦啦地就跟著下到谷底了。

所有的大地藝術中,我最愛的是海口火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