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武功八景和古城新貌

武功八景

姜嫄古墓小华山

姜嫄之墓位于武功镇南关小华山之巅,幕冢中高、两侧垂如翼,故称“飞凤穴”。居高临下俯瞰武功镇全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漆水映带,蜿蜒于郁郁葱葱的林木、花草、庄稼之间,时隐时现,飘忽不定,一年四季,各不相同,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人们观后无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教稼台封后稷官

教稼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为中国“八大名台”之首。后稷,名弃,为姜嫄所生,传说姜嫄履巨人迹而生后稷。后稷自幼热爱农业,好耕种,长大后教民培育良种,种植作物,帝尧举为农师,封于有邰国(今武功镇)。后人为了纪念后稷的历史功绩,而立教稼台。

苏武节碑龙门传

苏武墓位于武功城北二里之龙门村,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爱国主义典范,位封“汉典属国”。苏武墓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南北庑廊、苏武大殿、南北祭亭、苏武墓祭台、墓冢。

上阁钟声响九天

上阁寺位于武功县城西塬畔上,为人们历代祭奠姜塬圣母、始祖后稷所立之祠,松柏涛涛、依山间有窑洞、神仙塑像、楼台、亭、阁,曲回之山道,别具景象,楼台高筑,钟声响彻九天。上阁寺原名”宝意寺“,坐落在陕西武功故城内稷山之巅,为人们历代祭奠姜嫄圣母、始祖后稷所立祠之地,又是唐时李渊位于武功的三处别宅之一。

客山晚照晒书卷

客山庙位于县南二里漆水河畔东崖上,此地理位置奇特,居高远望西山,有夕阳重现之景观,传说唐李世民幼时在武功读书,在漆水河摸鱼嬉水,书没入水中,夕阳落而再现,将书晒干。

二水塔映两河弯

二水寺塔位于漆水河与漠峪河道交汇之塬头上,“风水古来佳、水明塔影秀”。塔为七级八面,玲珑清秀,影映漆水与漠峪河水中,可谓独特之景观。

东桥水波花柳显

东桥为古丝绸之路经漆水河之古桥,周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之一,先民以河两岸而居,垂柳成荫,水清见底,鱼族其中。同时其又是自古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 从西安出发,沿西宝北线西行82公里,这里曾经是走西府(西岐)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武功旧县城(武功镇)的东大门东坡桥口的天然屏障。

报本胡燕更奇观

报本寺塔于武功北门外,隋开皇十八年腊月二十二(公元559年1月23日)唐太宗生此别宅,为报母恩,遂舍宅为寺曰:“报本寺”,塔因之而建,唐末毁之,宋代重修。

古城新貌

民俗风情街

以武功古城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陕西民俗文化为特色,导入体验式、互动式、趣味化的主题商业,形成以餐饮、娱乐、休闲、购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明清风格主题街区。

有邰嘉苑

位于杨临路之西、徐杨村之东、新区二路之南、新区四路之北,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项目,亦属与武功古城开发建设联动项目,是城区居民的重要生活基地。

后稷广场

东起杨临公路西侧,北至洗锦湾,总占地面积100亩,漆水北来西绕东折绕流迂迴而过,这里传说为昔年祥龙瑞凤游览之境,是尧舜时代农神后稷开耕试种之处,也是周代后稷苗裔们回归故里举行军祭马祭之处。

漆水湖湿地公园

利用漆水河、漠峪河水系,开辟湿地公园,设置生态栈道、白玉桥、御驾桥、漆水湖、立心岛、怡心岛、亲水平台、游船码头、特色廊架、音乐喷泉、名人雕像等等。

美阳关

凭借史志记载,利用特殊地型,恢复美阳关,再现古战场,新建城墙、烽火台、景观亭、风雨廊、悬索吊桥、玻璃栈道、影视基地、5D环球影院等特色景观群,与“古八景”之东桥花柳融为一体

古城南门

武功古城南门总高18余米,分为两层,下为阕门,四柱三洞;上为牌楼,飞角翘起,朱柱挺立,白脊蓝瓦,古朴典雅,庄重巍然,颇具雄风。

家乡美食

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不可被辜负。去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美味,可最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的就是家乡那一碗碗热汤汤的旗花面、饸络面、油茶麻花,金黄油亮的馇酥、油糕,辣香满味的凉皮,肉嫩离骨,醇香可口的普集烧鸡......

陪着家人孩子行走在古城的街巷品尝美食,

带孩子逛古城历史景点,

感受七大优秀传统文化,

古城尤常见,此地绝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