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質量管理,管什麼?--乾貨解釋!

20世紀前,產品質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藝水平和經驗來保證,屬於“操作者的質量管理”。20世紀初,以F.W.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促使產品的質量檢驗從加工製造中分離出來,質量管理的職能由操作者轉移給工長,是“工長的質量管理”。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品複雜程度的提高,產品有了技術標準(技術條件),公差制度(見公差制)也日趨完善,各種檢驗工具和檢驗技術也隨之發展,大多數企業開始設置檢驗部門,有的直屬於廠長領導,這時是“檢驗員的質量管理”。上述幾種做法都屬於事後檢驗的質量管理方式。

所謂質量管理。就是將產品質量的不穩定減到最低,甚至剔除;也就是說質量管理就是管理者為了達到公司質量目標,所進行的一切活動。

1、從不穩定的產品質量抓起

5M:人機料法環

2、質量管理基礎—標準化

野蠻製造的“剋星”

標準化是管理不穩定質量出現不可或缺的準則

統一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簡便化

3、質量管理基礎—信息化

數據化可以說對偶發不穩定的管理最有效的辦法。所謂數據化,就是儘量將事情用數值表示。

內部質量信息與外部質量信息的處理

4、質量管理基礎—質量教育

持續提高員工質量意識是企業永恆的主題

讓員工第一次做對。

5、質量管理基礎—質量成本分析

預防成本

鑑定成本

故障成本

質量成本的構成

6、質量管理基礎—質量缺陷分析

輕微缺陷

一般缺陷

嚴重缺陷

致命缺陷

產品質量缺陷嚴重性分級

7、質量管理基礎—設備管理

設備優化

由傳統的大型化、通用化、高速度轉變到小型化、專業化、低價化。

U型設備要求的原則是:速度不快、品質穩定、故障率低、折舊壓力小。

設備保養

一級保養由操作人員負責

二級保養由班組長負責

三級保養由設備管理部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