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四川:“阳光问廉”问出麻辣味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深度延伸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12日讯(记者 胡旭阳)7月10日,四川省纪委召开中央和省级媒体采访“阳光问廉”工作座谈会,邀请媒体观摩我省“阳光问廉”开展情况,进一步深化和规范“阳光问廉”工作,通过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带动整个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深度延伸。

据了解,“阳光问廉”节目是我省率先在全国以电视直播形式把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结合创新的正风肃纪监督模式。“节目聚焦干部作风、脱贫攻坚、基层‘微腐败’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难题和‘四风’问题,直击庸政懒政、剑指为官不为,成为医治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良方,成为转作风、改作风的助推器,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郑东风告诉记者,全省市、县两级采取“市级主办+县级自办+市县联办”模式,每年至少播出4期节目,走出了“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新路子,切实回应社会关切。

会议指出,各地要立足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准确把握“阳光问廉”“坐北朝南,站在政府立场解读民意;坐南朝北,站在群众立场监督政府”的深刻内涵,通过媒体暗访曝光、群众现场监督、纪检追责问责的一体化监督,综合运用电视、电台、广播、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丰富播出方式,使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媒体敢于主动监督、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成为习惯和风尚,让监督无处不在、密密麻麻,让批评直言不讳、警醒辛辣,让“四风”无处遁形、违者烫手,唱响正风肃纪“麻辣烫”品牌。

“自贡市‘问廉’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运行不规范问题,一次性问责51人,在当地党员干部中引起震动。”省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问廉”见筋见骨、辣味十足,“台上扫面子、台下打板子”,释放了“违者必究、究者必严”的强烈信号。“阳光问廉”坚持动真碰硬,紧盯“关键少数”,坚持现场质询、现场回答、现场承诺,坚决防止“曝光表象—现场认错—突击整改—死灰复燃”的现象。近年来,全省开播“阳光问廉”节目492期,开展“院坝会”活动3871次,现场“问廉”所提问题13808个,涉及部门(单位)3127个,涉及党员干部4587人。

“阳光问廉”并非一问了之,在省纪委的指导下,各地做好“问廉”的“后半篇”文章,对节目曝光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整改销号,既对问题整改情况跟踪回访,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将整改进行到底。在整个过程中,正确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不收敛、不收手的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早预防,达到问廉一个、警示一线、教育一片的目的。近年来,通过“阳光问廉”,全省问责2218人,党纪政务处分1028人。

“‘阳光问廉’把‘阳光’照射进党员干部心中,驱除了阴霾;照射进普通群众心中,给予了温暖。”这是一位现场观看“阳光问廉”节目的观众的感慨。近3年来,全省各地在探索中坚持,在坚持中深化,始终保持“阳光问廉”犀利“麻辣”的锐度、群众满意的温度,成为群众监督高地和社会舆论磁场,问出了干部好作风,问出了群众获得感,党员、群众普遍“点赞”。去年,全省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量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下降的基础上再下降3.7%;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指数达到85.87,实现连续6年提升。

会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纪检监察报、法制日报、中新社、中国网、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华西都市报等15家中央和省级媒体赴成都、遂宁、广元三地实地观摩“阳光问廉”节目。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