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夜深人静,每日摩挲,享受古玉之美!

审美感悟,是古玉鉴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或环节。美,一定是有内涵的。

战国 玉镂雕螭凤纹出廓瑗 江西省博物馆藏

就艺术风格而言,古朴是一种美,精致是一种美,简洁是一种美,繁缛也是一种美。每一种美都给人以不同的感悟。

春秋晚期 龙形玉佩 山西博物馆藏

朴拙之美

是一种原始的美,总是带有一种朴拙之气。尽显质朴自然,既是一种追求形、质之美的艺术创造,更需要有大巧若拙的智慧。

夏代 玉钺 国家博物馆藏

《礼记》有这样的说法:大圭不琢,美其质也。可见在古代的玉器雕琢中,早就有这样的一种艺术境界。

粗犷之美

就玉器而言,粗犷包含了一种壮美内涵,是一种力量美,而不是粗野或粗糙的感觉。

夏 镶嵌十字纹方钺 上海博物馆

流畅之美

是一种自然律动之美。一件或剪裁得当构思灵巧,或纹饰婉转线条利落的古玉,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轻松愉悦之感,那么,它所体现的,便是一种流畅的魅力。

东汉 玉辟邪 1978年陕西省宝鸡市北郊金河砖厂吕仁墓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华丽之美

即便是社会劳动生产力再不发达的年代,你不能不惊叹古人对于华丽的追求同样是那样的耐心和那样的虔诚。

战国 龙凤活环玉佩饰 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简约之美

《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便道出了简约之美的本质。

汉代 黄玉琀 故宫博物院藏

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明简约之美是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它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美学感悟和艺术积累。这在作为艺术品的古玉身上,同样可以得到验证。

古玉之美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呢!大致而言,即质美、色美、形美、工美。

质美

古人对材质的不断发现和认知,体现了先人对美的不断认识和审美感悟能力的不断总结提高。“石之美者为玉”,那是对玉石具象化的感悟。

秦代 黄玉虎纹璜 故宫博物院藏

“温润如玉”,便是对玉的内在美质有了进一步的揭示。而孔子将玉喻德,并列举出诸如“温润而泽”、“其声清越”、“气如白虹”等特质,更是完成了对玉质的审美的全部核定过程。

色美

色美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玉的本色美,二是古玉的沁色美。

战国 白玉鏤空螭紋環 江西省博物馆藏

玉的本色美无须赘述了,大凡会辨玉材者都会懂得,青、白、黄、墨、绿中,虽以白、黄为上佳,但若揉合其他因素(精工、巧色等),亦各有所长。

西周 玉璧 委员会

说到沁色之美,那是一种意蕴深厚、无以言表的美丽。古玉沁色的形成过程,是历史的年轮深深刻上的印记。

商 玉龙 国家博物馆

在它身上,无疑包含了社会人文学、历史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美学、风俗学等丰富浩瀚的信息量,它记录了沧桑的社会发展面貌,反映了风云变幻的时代动荡,昭示了大自然所赋予的种种神奇演变。因此,真古玉的沁色,对于我们的审美感悟应该是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的。

形美

古玉的型制既是古代用玉制度和用玉思想的体现,也是古人审美观念的集中表达。无论是巫玉、神玉还是王玉乃至世俗化用玉时代,玉的器型都是古人对神权、生命和大自然高度想象的审美产物。

春秋 扁平圆环状雕龙玉壁 宜昌博物馆藏

因此,每一件古玉的器型,都是经过玉匠精心构思、巧妙雕琢的艺术作品,而不是马虎草率、随意为之的摆设。它必须是灵性的、生动的、整体和谐的,而不是生硬的、呆滞的、生搬硬凑的。

商代 玉人 国家博物馆

古玉的形美,不但是直观的,而且还有其丰富的内涵之美。它不但是表象的,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美学价值。

工美

常常在欣赏一件古玉的时候,总是为其巧夺天工的构思和工艺而感慨,与读《诗经》时读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时感受到的情景,是一脉相承的。

漢 玉鏤空龍紋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工艺之美,同样带有时代的印痕。但每个时代的工艺,都有其不同的美妙之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古玉工艺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是对历史生产力和不同时代审美观念的回顾。

战国 玉卷尾龙(一对)江西省博物馆藏

石器时代的工具是简陋的,因此其工艺应该是稚拙古朴的;铜器时代的工艺开始向精细发展,而铁器发明以后,其工艺则愈发精美。

古玉的魅力就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美学意义。从审美的角度去鉴赏或研究古玉,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更有利于我们对古玉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