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被仰望的和被遗忘的——记李华筠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球报》独家报道:

在某种程度上,李华筠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的孤本,这种独一无二,源自他的名声和跌宕起伏的足球经历。

年少成名,而且是一战功成,铸就了享誉世界声望的大名。体制束缚,无奈的年龄限制,让他在巅峰期数次错失留洋机会。伤病痴缠,使得这位天赋凛然的边路球员在短时间内便光芒尽褪。不得不让人感慨造化弄人,天妒英才。也许足球对于他来说,终究就像是个没做完的梦。

一代天才隐匿人间,江湖上再难觅此等利器,兜兜转转几十年,再遇李华筠,昔日在赛场上一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模样的少年郎已是人到中年,潮到岸边。

如今的李华筠依旧清瘦,还是一张黝黑的脸,留着平头,操着一口浓重的大连口音,额头上虽已爬上皱纹,但并不能掩盖一身固有的英气。现在他已是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U17梯队的教练,但他的球队中,很多年轻球员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教练当年是和巴斯滕、罗马里奥并列世青赛“六大未来之星”的人。

谈话间,李华筠会在某一时刻陷入沉默,双眼不自觉的望着窗外,不知是在翻找着记忆的痕迹,还是在细细的咀嚼着他人生的百味。

窗外的街边,已是华灯初上,似乎每个匆匆行走在城市中的人,都跟他一样,有着一身故事,却不知从何处说起。

“六大新星”,赋予他魔力与负担

回到时光隧道的原点,其实这本应是一个关于足球传奇人物的故事。

1963年,李华筠出生于大连,从小就在胡同里和马路中间踢球长大,到了十四岁,李华筠遇到了他的启蒙教练孙文忠,进入了大连七中的校足球队开始接受正规足球训练,虽然接触正规训练时李华筠的年龄偏大,但是过人的天赋让他进步神速。在学校里,大家根据他速度快的特点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海豹”,意思是他带球跑起来像海豹游泳一样快。

1979年初中毕业后,李华筠被选入到大连市体校足球班学习,同年入选中国中学生足球队,参加亚洲中学生足球锦标赛。1980年被当时在省内到处“搜刮”好苗子的倪继德选入到省中心体校,入选了辽宁青年足球队,1981年,李华筠代表辽宁青年足球队参加全国青年足球联赛,荣获全国冠军,1982年,李华筠入选了高丰文、倪继德带队的中国青年足球队,参加第23届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并获得亚军。

在右边锋的位置上,李华筠有着极为惊人的速度和能力。把李华筠挑选进辽宁队的倪继德就曾说过:“我感觉我当年踢球时速度就挺快,但李华筠的绝对速度比我都快。”倪继德说,李华筠在拿球时的那股爆发力是他见过的球员里最快的,打比赛时,拿他去冲击对方后防线简单实用,甚至还有点“不尽人情”。

“怎么说呢,海豹带球时是迎着防守球员过人,直接靠速度生吃你,等防守的人反应过来了,他早就从正面趟过去了······”

当年李华筠在大院田径馆里训练,跟短跑运动员较劲。100米他能跑进11秒,比完100米后,他又开始跟人家比前30米启动加速,他憋足了劲一下跑了3秒6,给了田径队的人好大的难堪。

真正让李华筠从球员成为球星的契机是1983年在墨西哥举办的世青赛,这是中国队首次参加世界范围比赛。与中国队同组的有阿根廷队、捷克斯洛伐克队和奥地利队。

首场比赛对阵阿根廷,中国队虽然以5比0惨败,但是比赛过程却并不像比分那样“一边倒”,起码,中国队在射门次数并不逊色于对手,比赛中还至少获得五次绝佳破门机会,这些机会全部都是李华筠一人创造的,其在右边锋位置上展现出的极快速度和犀利突破,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次轮对阵欧青赛亚军捷克斯洛伐克,李华筠继续交出上佳的答卷,先是右路切入对方禁区制造一粒点球,由麦超主罚射入,随后又利用一计铲射亲自打进一球。但由于当时的中青队比赛经验过少,并没有保持好领先优势,在终场前被对手连续反击得手,最终以2比3输掉了比赛。

第三轮比赛,中国队迎战同样两战皆负的奥地利队,李华筠在比赛中再次上演右路突破的好戏,在下半场第3分钟送上助攻,由柳海光打进第一球,随后中国队由郭亿军和段举再入两球,以一场3比0的大胜结束了这届世青赛的征程。

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在评价中国队时说,他很欣赏中国队的技巧和速度,这是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队伍。

虽然中国队没有小组出线,但李华筠却凭借着优异的发挥而在该项赛事中一夜成名,他的名字大量的出现在墨西哥当地的报纸上,人们被他招牌的“Z字过人”深深吸引,整个赛事结束后,他在国际足联和美联社等机构的评选中被选进了最佳11人阵容,同时还被评为世青赛中涌现的“6大希望之星”之一。

关于这“6大希望之星”,由于年代久远,考证困难,日后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一种版本是“6大新星”分别是荷兰的巴斯滕,巴西的罗马里奥、贝贝托,中国的李华筠、前苏联的普罗塔索夫、米哈伊利琴科;第二种版本是:热奥瓦尼·席尔瓦、贝贝托、邓加、巴斯滕、李华筠、普罗塔索夫;还有一种版本为:波兰的守门员纳姆齐克,荷兰的巴斯滕,巴西的贝贝托,阿根廷的加布里奇,韩国的申连浩,中国的李华筠。

无论哪一种版本真实准确,至少都可以看成李华筠在当时已经步入了“世界级”足坛新星之列。当然,在那之后的三十多年的时光里,李华筠也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巴斯滕和罗马里奥先后加冕世界足球先生,连他们的面都没有见过。此为后话······

赛后,世界各足球俱乐部纷纷把眼光对准了李华筠,很多邀请纷至沓来,有墨西哥当地球队甚至立即找到他,希望他可以加盟球队。但每当有外国媒体问道李华筠出国踢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总像背书一样的说出:“我是祖国培养的,中国更需要我。”有人说,这句话是主教练高丰文教给他应付采访的,李华筠老实,说的一字不差。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在那个年代的体制下,他真的走不出去。

李华筠的第一次留洋梦碎,碎的有些不真实,但碎的还算好看。

留洋梦碎,击垮的不只是希望

打完世青赛回国之后,全国各地的球迷信数以万计的邮寄至国家队驻地龙潭湖12号,大部分信件的请求是希望国家体委能保留这支国青队,然后顺利的过渡到国奥队和国家队,但最终,几麻袋的信件没有动摇上层的决定,国青队依旧被解散,李华筠、柳海光、贾秀全被抽调进曾雪麟新组建的中国国家队。

李华筠是这支国家队中年龄最小的球员,比年龄最大的李富胜整整小了十岁,比同位置的古广明也小了四岁,但属于李华筠的时代才刚刚开启,

1983年11月,李华筠就代表国家队参加了新加坡“鱼尾狮”杯足球赛。1984年,这是李华筠最风光的年份,年初代表国家队参加“尼赫鲁”足球邀请赛;7月,代表国家队出访联邦德国,罗马尼亚;年底,代表国家队参加新加坡举办的第八届亚洲足球锦标赛。在这届亚洲杯中,李华筠再次成为中国足球的英雄,在半决赛上,李华筠在加时赛第108分钟长驱直入几十米后打入致胜球,帮助中国队1-0小胜卫冕冠军科威特,帮助中国队首次晋级亚洲杯决赛。

在当年全国十佳运动员的评选中,李华筠也进入了参选名单,差点入选十佳,在当年,足球运动员很难有这样的待遇,“海豹”的名号至此威震全国。

1986年,德甲不莱梅队准备到日本去参加麒麟杯赛,不莱梅这次路途还中多了一项任务,就是作为友好城市访问中国,并和大连队踢一场比赛,当时从被临时抽调到大连队李华筠在比赛中发挥出色,打进一球,帮助球队最终1-1战平不莱梅。名帅雷哈格尔非常吃惊于李华筠的个人能力,在赛后立即征询了李华筠能否到德国踢球的可能性,但因为当时条件受限,没有翻译人员,空有爱才之心却无法表达的雷哈格尔只好怏怏而退,回到德国后,雷哈格尔再次向中方提出运作李华筠的转会,但是当时中国足协规定28岁以下的国内球员不许留洋,年龄不够的李华筠也就这样再次错过了前往海外踢球的机会。

2004年,雷哈格尔率领希腊队问鼎欧洲杯,当老帅见到去葡萄牙采访比赛的中国记者的时,居然还可以记得当年那个速度奇快的李华筠,而在了解到李华筠在中国的情况后,雷哈格尔一时哑然无语。

有人说,雷哈格尔如果在2004年来到中国,去天津就能见到那个让他牵挂多年的遗珠。当时的天津泰达队有一个围住球场飞跑,兢兢业业拣拾着球员们踢飞的皮球的小老头,那就是做助理教练的李华筠。

运气来时没有把握,终有一天会用尽。李华筠在他足球生涯最巅峰时期没有走出国门,厄运却找上了门来。

1987年初,李华筠同国家队一起前往巴西进行短期留学,国家队刚到巴西就与强队弗拉明戈队打了一场教学比赛。比赛开场仅15分钟,李华筠惯例带球突入禁区,对方后卫从侧边飞铲过来,李华筠一声惨叫倒在地上,等他再次醒来时,已经是躺在当地医院的病床上。医生告诉他,他的伤势右腿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撕裂,这次伤病不仅让李华筠修养了大半年时间,更是成为了日后他状态一路下滑的罪魁祸首。

1987年10月,国家队在广州与日本队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主客场比赛的第一回合中0比1失利,回京后,国家队的几位教练——高丰文、张俊秀、胡之刚、肖笃寅聚在一起找李华筠谈话,大意是,你留在国内安心把伤病养一养,这次就不用去日本打客场了,广东的吴育华会顶替你的位置。

李华筠起初对这次谈话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只是说:只要情况对国家队有利,我接受任何安排。离开球队前,李华筠还跟老领导年维泗打了个招呼,年维泗对他说:养好了伤争取再回国家队······

让他没想到的是,此后,国家队再无海豹。

从国家队离开之后,李华筠觉得心灰意冷,便动了退役的心思,他考上了东北财经大学,选择了热门的税务专业,收到了入学通知书,还参加了开学典礼,甚至还代表该校打了好几场学生比赛.

正当李华筠觉得生活将翻开新的一页时,崔大林突然找到他,对他说辽宁队这段时期走了很多老队员,接下来正要打泰王杯和马来西亚的莫尼卡杯。说希望李华筠能回到队伍中再帮助辽宁队打两年。就这样,拖着一条伤腿的李华筠又回到了辽宁队,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又帮助球队拿下了“十连冠”中的两座奖杯。

等李华筠再回到大连时,已经是1990年了,27岁他本想回到东财继续完成学业,但是学校的回复“很不客气”:你前面两年的书都没念,也就不用再接着念了。就这样,李华筠没有拿到大学的文凭。

没学历、没生计、连房子都没有的李华筠走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时候,他迫切的需要维持生存最起码的物质条件,他顾不得身上曾有的那些光环,只能放下身段寻找一个栖身之所。于是,慌不择食的海豹一头扎进了大连当地还在打乙级联赛的铁路足球队,他们曾经承诺会给李华筠一间房子作为犒赏,但最终他们只让海豹上场比赛,却什么都没有拿出来。

第二次再找工作,李华筠把姿态放的更低,他选择了一支位于大连甘井子区南关岭的农民足球队,同样是打乙级联赛,球队的主教练姓徐,是李华筠的老相识,他推荐海豹出任球队的教练兼队员,这一次,憨厚老实的农民企业家们没有失言,李华筠终于拿到了盼念已久,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处40多平米的单间。

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李华筠把过往的十多年足球之路在头脑中过了一遍,却发现好多事情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历经风雨,重新寻回自已

1992年,李华筠终于把自己的身份关系从那个让他伤心的大院里抽出来,正式调到辽宁省外贸机械公司工作,在新岗位上,他跑过业务,干过工会副主席,专门负责文体工作。期间,公司的领导考虑到李华筠是全国闻名的人物,就以他的绰号为名,开了一家叫“海豹美食城”的餐饮机构让他负责具体经营,李华筠就当起了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美食城的经理。这时候的李华筠完全是个商人了,整天与客人、钱物的支出和进账打交道。

“海豹美食城”也很是红火了一阵,辽宁省委领导、国家经贸部领导及冰岛大使等人都光顾过这里。辽宁队和大连队的球员也都成了这家饭店的常客,“来大连,找海豹!”甚至成了圈内一句响亮的口号。

没人知道,做上经理的李华筠在离开足球的日子里,内心在经受着怎样的挣扎。

有一次,辽宁队与大连队在大连市人民体育场比赛,李华筠前往体育场去看望昔日的老队友。进了体育场,他与几名熟络的记者打过招呼后,就跟在他们后面进了球场中,还没等到与辽宁队的旧友一一问候,身边就围上了两名场地的工作人员,指着他就问:“你是干嘛的?谁让你进场地的?赶紧出去!”

不远处的辽足球员隋明云看见后径直跑了过来,对那两个工作人员说到:“喊什么喊!你们不知道他是李华筠?”

事后,有记者回忆,李华筠像站在了孙悟空给唐僧画的圆圈里,直愣愣的,半晌不说话,脸色极难看,“你是难以想象的,他曾经是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的英雄······”

有很长一段时间,李华筠不再谈起足球,别人在他面前也不能提到“足球”,他不只一次地对身边的朋友们说:“谁再跟我提足球,谁就不是我的朋友,别怪我跟他翻脸。”然后,没有圈内人再敢去“招惹”他,就连老教练高丰文曾几次去大连公差顺路提出想跟海豹见个面,李华筠都没有赴约,他说,跟圈内人想不出什么新鲜的话题,对足球已经厌烦了。

直到另一个人多方探寻他的踪迹,并在他面前再次出现时,他终于敞开了封闭的心。

这个人就是前国家队主教练戚务生,当年他在国家队辅佐曾雪麟时就和李华筠结下了很深的师徒情。戚务生不忍李华筠就此离开足球,于是在他执教云南红塔时期,在带队回到大连比赛的间歇,他和李华筠取得了联系,久而久之,师徒两打开了心扉。一次,李华筠向戚务生表达了他想重新回到足坛的打算:

“戚指导,我想回来,我想做教练······”

“想回来,很好,但你必须学习。”

戚务生并没有直接把李华筠带进教练组,他对海豹讲,你要当教练员必须要学习,要有执教证书。于是,戚务生给李华筠报了教练培训班并交付了费用,他让弟子从C级开始一路学到A级。

这还不够,2000年8月,戚务生亲自到北京高德公司举荐,再次个人掏腰包资助李华筠去英国学习考察,当时正好范志毅在水晶宫队踢球,戚务生就提前跟范志毅打了招呼,让他在英国帮忙照顾好李华筠。于是这两代国脚在异国他乡有了一段特殊的交往。范志毅去训练前,先开车去接李华筠,晚上范志毅的爱人做好饭后又等待他们回来一起吃。那段时间,李华筠与范志毅几乎是天天在一起,水晶宫队每个主客场比赛,李华筠都能够随行。

在英国学习考察的时间里,李华筠先后到阿森纳、曼联、水晶宫等知名俱乐部观摩学习,学成归来后,李华筠跟着戚务生前往昆明,加盟了云南红塔,在历经风雨后,终于开启了自已的教练员生涯。

无悔初心,淡看云卷云舒

“我到了云南红塔,直接就做了俱乐部U19梯队的教练,当时那支梯队的素质很不错,是红塔集团从山东整体买了一支青年队过去,队伍基本成型了。”

李华筠能回归到足球圈,最感谢的人就是戚务生,所以无论戚务生去那支球队,李华筠都是一路追随。2003年底,戚务生从云南红塔辞职,当年12月签约天津泰达,李华筠自然也来到天津继续辅佐恩师并任泰达队助教,然而让外界没想到的是,戚务生在天津完全施展不开拳脚,开局遭遇八轮不胜,不到半年就丢掉了帅位。戚务生离职后,李华筠也离开了天津泰达,当时他已经42岁了。

回到大连的李华筠,在家休息了一年就又开始出去找工作。2006年初,他被广西北海一家叫“宏源足球职业学院”的足校聘去当副院长,按合同规定,一年下来,他可以拿15万元的工资。然而一年干到头,他只拿到了区区3万元工资。“我跟学院领导多次提该怎么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足球教育,但他们从来不听。反而以招生没达到预期效果为名,认为我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不给我开工资……”让李华筠更气愤的是,这家学校就是想利用他的名声招生挣钱,压根就没想过如何培养青年球员。

再后来,李华筠出人意料的选择拿起了女足教练的教鞭,对此,很多人曾说,李华筠性子急,女子足球速度又慢,他怎么可能去执教女足。但没想到李华筠在女足教练员的位置上真的坐住了。他先是去了长春华信女足执教了一年,为国家队培养了郭月、娄晓旭和许美爽3名国脚。然后他又在09年南下江南,做了杭州西子女足的主教练。

他接手杭州女足时,全队只有11名运动员,其中还有两名守门员,球队连基本的对抗都打不起来。面对这种情况,李华筠先是向俱乐部立了一份“军令状”—— 铁定将这支球队带进八强。然后他又通过各种关系,到处联系运动员,最终赶在春节前一天,全队勉强凑齐了17人。

于是,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每到分组训练,哪个队缺人,李华筠就自已上场补到哪个队中,所以在杭州桐庐县体育场中往往能看见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四十多岁,身材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带球过人,矫健的穿梭在一群女孩中······在这样的开局下,这支平均年龄20岁的球队经过了李华筠几个月的调教,在次年的足协杯比赛中,竟真的打入了前八强。

在执教女足的这些年里,李华筠还曾参加过一次男足国字号教练的竞聘,他想竞聘的教练位置包括国奥队助理教练、国青队或国少队的主教练,但是与其他竞聘者相比,李华筠这些年的国字号教练履历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那次竞聘最终的结果也是石沉大海。

2011年,李华筠结束了数年的漂泊生活,回到了家乡大连,进入大连实德女足任助理教练。2013年,大连足球重新整合,他也进入了阿尔滨队,担任U19梯队的助理教练,至此,李华筠生活就此开始变得平静起来,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看球,看欧洲五大职业联赛,也看国内的比赛。每周末他都会与好友在东北路与其他业余球队过招,从未间断过,只是他现在踢球时,把时间控制的很精准,绝不超时,因为他的膝盖活动多了之后还是会出现积液,这是他的陈年老伤。

联赛间歇期,他会参加足协组织的教练培训班,在培训班上他会见到李树斌、唐尧东、马林、高升等老友,每一次的相聚都让他感到既怀旧又开心。

他的儿子已经从辽宁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现在做了一名基层足球教练,教小球员踢球。曾几时,李华筠也希望儿子能走上职业足球运动员这条道路,当年实德挑选小球员,他给儿子报了名,儿子也很争气,在500多名候选球员中,进入了108人的大名单,此后也一直在实德的各级梯队训练,还入选过中国足协的青少年集训队。可最终,他并没有像父亲一样有名,过早就放弃了职业球员这条路,但李华筠对此早已淡然。

现在,李华筠在大连一方俱乐部任U17梯队教练,每天与小球员相处,让他觉得既充实又心安。让人感慨的是,可能正是因为他太长时间的“沉寂”,人们也经历了一段仰望他到遗忘他的过程。所以,即便在这些年里,他也经历了人世浮沉,风华不再,但在人们的记忆中,李华筠依然是那个在墨西哥高原上横空出世,银鞍白马的侠客形象,记忆的尽头,依然是一片花团锦簇。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球报记者 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