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李仁堂

如果評選銀幕上的“中國男子漢”的形象典範,每一位觀眾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個選擇。年紀大一點的觀眾可能會想起《青松嶺》中的張萬山、《創業》中的華程華政委、《淚痕》中的朱克實、《如意》中的石義海,還有《被告山槓爺》中的山槓爺……這些人物身上凝聚了正直、樸實、豪爽、憨厚、深沉、耿直等等中國人的典型性格,他們全都是由著名錶演藝術家李仁堂扮演的。

李仁堂(1930.2.28—2002.6.24),原籍山東諸城郭家屯鎮,中國話劇、電影演員。1975年任河北省話劇院演員、副院長,並曾任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戲劇家、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華夏文化藝術海外聯誼會會長。曾獲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中國電影三大獎影帝殊榮。國家一級演員。

1949年參加革命文藝工作,在其後三十年的話劇舞臺生涯中,成功塑造了許多古今中外的人物形象,如《戰鬥裡成長》中的趙鐵柱、《李闖王》中的闖王、《膽劍篇》中的勾踐、《雷雨》中的周樸園、《以革命的名義》中的列寧、《紅色風暴》中的施洋、《紅巖》中的許雲峰、《青松嶺》中的張萬山等。

之後,話劇《青松嶺》被改編拍攝成電影,李仁堂在其中成功扮演了張萬山的角色,並開始接觸電影。 1975年任河北省話劇院演員,並曾任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李仁堂被調至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在離休前,他共參加了近二十部影片的拍攝,並在《創業》、《元帥之死》、《淚痕》、《子夜》、《田野又是青紗帳》、《焦裕祿》、《市長與市民》等影片中擔任主要角色。他在1995年因在電影《被告山槓爺》中扮演山槓爺而榮獲電影"百花"、"金雞"獎和中國電影"華表"獎,後又在當年中國大學生電影節上獲"黃鶴"杯最佳男演員;同年又獲"中華影星"表演成就獎等。

1965年,話劇《青松嶺》被改編拍攝成電影,李仁堂在其中成功扮演了張萬山的角色,由此成功地登上影壇。1973年,《青松嶺》重拍,李仁堂繼續扮演張萬山。在新版的《青松嶺》中,那首由蔣大為演唱的《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隨著影片一起走進千家萬戶。兩拍《青松嶺》,使李仁堂成為文革期間了了可數的比較著名的"電影工作者"。1974年,李仁堂演出影片《創業》,因影片大獲成功而更加引起影壇注目。1976年,他又拍攝了《鎖龍湖》一片。能不斷在文革期間拍攝的電影中擔任主角,可見李仁堂當年的號召力。

《創業》劇照

《創業》劇照

1973年李仁堂應邀來長影,在反映大慶油田工人艱苦創業的影片《創業》中扮演政委華程。這是一位工業戰線黨的領導的典型形象。李仁堂精心準備,潛心創作,調動他所有的藝術積累,把華程身上集中的我黨優秀幹部的特有素質鮮明生動地表現出來。對群眾來說,華程的形象,在嚴寒中他是烈火,在困難中他是力量,在挫折中他是信心,在前進中他是燈塔;華程的形象是我國工業戰線萬千領導幹部的典型代表。

影片《創業》上映後,李仁堂血肉豐滿地塑造了華程的形象,為影片增添光彩,贏得了觀眾熱烈稱讚,從此一舉成名,成為我國影壇著名演員。

1975年,李仁堂調入河北省話劇團。

1980年,是李仁堂在電影界最輝煌的一年。他拍攝於1979年的《淚痕》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靈。1980年,他還拍攝了一部描寫賀龍的《元帥之死》,影片也相當感人。

李仁堂因心臟病突發,於2002年6月24日在山東逝世,享年73歲。

李仁堂作品年表

《九九豔陽天》(1999)

《昨日的承諾》(1998)

《被告山槓爺》(1995)

《警官崔大慶》(1995)

《第九號懸案》(1990)

《焦裕祿》(1990)

《風流女諜》(1989)

《巍巍崑崙》(上下集)(1988)

《向著藍色的未來》(1987)

《超速》(1987)

《田野又是青紗帳》(1986)

《通天塔》(1986)

《幸運的人》(1986)

《乾杯,女兵們》(1985)

《花園街五號》(1984)

《藍色的花》(1984)

《如意》(1982)

《子夜》(1981)

《元帥之死》(1980)

《淚痕》(1979)

《十月的風雲》(1977)

《鎖龍湖》(1976)

《創業》(1974)

李仁堂 - 所獲獎項

1980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淚痕》

1980年獲上海電影文匯獎最佳男主角獎《淚痕》

1994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主角獎《被告山槓爺》

1995年獲第十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被告山槓爺》

1995年獲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被告山槓爺》、《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

1997年獲第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被告山槓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