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混凝土與人工降排

一、混凝土基礎與樁基施工技術

1)獨立基礎的澆築

不允許留施工逢;澆築順序:先邊角後中間

2)條形基礎的澆築

採用分段分層連續澆築,一般不留施工縫。每段長度控制在2—3m

3)設備基礎的澆築

一般分層澆築

4)大體積混凝土工程

(1)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築方案

全面分層法:適用於平面尺寸不大的結構

分段分層法:適用於結構厚度不大而面積或長度較大的結構

斜面分層法:適用於長度較長的結構。上述三種方法,在施工中最常用的是斜面分層法。

(2)大體積混凝土的振搗

大體積混凝土的振搗二次振搗的目的:

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裂縫,減少內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實度,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和抗裂度。

(3)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

養護方法有保溫法和保溼法兩種

砼澆完後應在12小時內進行覆蓋澆水養護

普通水泥拌制的砼養護時間不少於14天,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拌制的砼養護時間不小於21天

(4)防止大體積砼因溫度應力作用產生裂縫的措施

採用低水化熱的水泥加微膨脹劑

減少水泥用量,設置後澆帶

加入緩凝劑,二次抹面

對砼覆蓋保溫保溼,使用膨脹水泥

減少澆築層的厚度 降低澆築速度

降低砼的入模溫度

進行人工導熱降溫

總之想盡辦法減少砼內外溫差,使溫差控制在25℃以內。

二、人工降排地下水施工技術

1)明溝、集水井排水

①明溝、集水井排水指在基坑的兩側或四周設置排水明溝,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m~40m設置集水井;

②排水明溝宜佈置擬建建築基礎邊0.4m以外

③集水明排水指用水泵從集水井排水

2)降水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井點降水方法;井點管長度、構造和數量;降水設備的型號和數量;井點系統佈置圖;井孔施工方法及設備;質量和安全技術措施;降水對周圍環境影響的估計及預防措施。

3)防止或減少降水影響周圍環境的技術措施

①採用回灌技術;

②採用砂溝、砂井回灌;

③減緩降水速度。

三、岩土工程與基坑監測技術

土按顆粒級配或塑性指數一般分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特殊性土。特殊性土通常指溼陷性黃土、膨脹土、軟土、鹽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