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一流创新从这里来

让创新成为增长的新引擎,为创新保驾护航,是时候了。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1月28日《南方周末》)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纲领性、全局性文件,文件凡23条,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文件提出:力争到2022年,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局面明显改观。为此,研究降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入罪标准,提高量刑处罚力度;探索建立侵权行为公证悬赏取证制度;建立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企业名录社会公布制度;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站式”纠纷解决方案等。

中国已到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阶段。作为GDP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目前中国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要继续往上攀升、突破可能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成为一流国家,亟需大量的一流创新。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开放,为一流创新提供更自由、宽松、公平、中立的环境。

对后进国家而言,为了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学习、借鉴与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或是不可避免的路。但统观全球、综观历史,要想迈入一流国家行列,都必须努力走上创新之路。虽然艰难,但只有努力在创新之路上向前跋涉,只有不断往价值链上游攀升,才能真正具备越来越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而创新之路上,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关重要。假设某个企业持续创新投入发明了某个技术,应用后产品性能有大幅度提升、深受市场欢迎,该企业预期可以通过产品销售或专利授权赚大钱,让自己的技术创新得到巨额回报。但在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的情况下,这个产品一经面世就出现了大量仿品。这些仿品因不需进行创新投入,成本更低,售价更低。最后,原研厂家销售惨淡,连投资成本都收不回,众多山寨厂家大赚一票,转头又去寻找下一个猎物。显而易见,这种情况会让有志于自主创新、研发一流技术的厂家心灰意冷。

所以,不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就会抑制创新。创新本质上是达尔文算法/进化算法,是一个不断试错、淘汰与优化的过程,创新的可行之路是反复探索出来的,从来就不存在一条既定的创新康庄大道,画在地图上、照着走就行。

创新极低的成功概率,是说往往只有在成功之后才知道此路可行,意味着用补贴等方式来押注,成功率同样会极低,而且可能会扭曲探索的方向与路径。极低的成功概率,也意味着必须要有极高的预期回报来平衡,企业家才会敢于下注,这就是政府为什么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惩侵权行为。

总之,让创新成为增长的新引擎,为创新保驾护航,是时候了。

南方周末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