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中国的代名词:瓷器

平常我们吃饭的时候,是用什么来装饭的呀?当然是碗啊,没错,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碗是属于哪一类材料制品呢?比如说,我们的桌子是木头做的,它属于木制品,装东西的塑料袋是塑料做成的,它属于塑料制品,而我们吃饭用的碗呢,则属于瓷器制品。

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瓷器

图片来源:Pixabay, Public Domain

除了吃饭用的碗,厨房里的碟子,盘子,喝茶用到的茶壶等等,很多都属于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的创造。

制作中的瓷器坯体

图片来源:Pixabay, Public Domain

那瓷器是怎么制作的呢?其实啊,瓷器的制作过程很复杂。首先,要将原材料高岭土、瓷石等打成粉,然后去掉里面的一些杂质,加上水和成泥块,再用手来回地揉搓或者用脚踩,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接着呢,把泥团放在一个可以转动的盘子上,师傅们就要用这些泥团来制作模型,也叫作坯体。

制作好的坯体

图片来源:Porzellanmanufaktur Ludwigsburg GmbH - Wikimedia Commons, CC-BY-SA-3.0

等泥巴做出差不多的模型以后,就用模具将他们压制均匀,还要用专门的刀刮去模型上多余的泥巴,让这些瓷器模型的外表看上去光滑光滑的。瓷器的模型做好后,就要把它们晾干,师傅们要用刀具在它们外表面上刻出一些精美的花纹。

烧制中的瓷器

图片来源:Pixabay, Public Domain

刻完图后,就要进行一道非常重要和艰难的工序了,称作“上釉”,有了这层釉,瓷器摸起来就光润平滑了。之后师傅们会把这些上了釉的泥巴模型搬到专门用来烧制瓷器的窑里边,然后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烧整整一天一夜。

煮好的米饭不像生米那样松散

图片来源:羽諾 - Visual hunt, CC BY-SA

烧制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粉末做成模型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会开始收缩,最后形成紧密、结实不容易破裂的瓷器。这就像煮米饭的时候,生米泡在水里像散沙一样,但是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煮熟以后,米粒的表面出现粘稠状物体开始相互粘接,这样米饭就是黏糊糊的一大块了。

一件釉上彩瓷器

图片来源:Simon831012 -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等烧制的模型冷却以后,师傅们还会在瓷器上画画,比如鸟啊、鱼啊,花朵啊等等,然后在800摄氏度的炉内再烧一次,就这样一件精美的瓷器就做好了。

陶瓷牙

图片来源:Bin im Garten -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中国的瓷器因为做工细致,绘画精美,在国内外一直特别受欢迎。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瓷器在工业上也有了更多新的作用:比如我们家里铺地板用到的瓷砖,化学实验中用来装化学物质的容器,医学上用到的陶瓷牙等等。

快把有趣的节目分享给小伙伴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