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台州美景入他画中 被拍卖2亿元 还有多幅"亿元级"画作




11月18日晚,中国嘉德《大观——近现代书画夜场》重磅举槌,潘天寿顶级巨作《初晴》以1.79亿落槌,加上佣金以2.058亿成交,再造拍场传奇,这也是潘天寿作品在拍卖市场中的第三高价。作品《初晴》以浙江天台山琼台仙谷景区(原地名叫百丈坑)上的一棵松树为蓝本绘作而成。《初晴》画心高141公分,宽364公分。画幅右上方题跋:“初晴。一石一花尽奇绝,天台何日续行踪。料知百丈岩前水,更润百丈岩前松。一九五八年戊戌黄梅开候,天寿。”


潘天寿《初晴》140.5×364cm

这幅描绘天台山的巨作,在消失40年后横空出世,必将引来空前的关注。1958年,浙江省政府邀请潘天寿为即将新落成的华侨饭店定制一幅大画。华侨饭店是省政府接待重要宾客的酒店,而潘天寿创作的这件巨幅作品,将被悬挂在大堂。面对咫尺西湖,潘天寿想起不久前登临的天台山百丈崖,长松、山花、流水,随着记忆纷纷落于笔端。


1964年,潘天寿在杭州华侨饭店作《初晴》


杭州华侨饭店旧影

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


嘉德秋拍预展现场

潘天寿自小生长的家乡宁海自古就属天台,这里临近天台山脉,让他骨子里有一种天然亲近。他儿时常常放牧的村西雷婆头峰,就属于天台山支脉。根据卢炘先生的梳理,潘天寿早在1931年就画过天台石梁。如今宁波奉化文管会所藏的《石壁飞瀑图轴》,幅面虽小但巨松从天倒挂而下,枝下川流不息,颇见精神——彼时的潘天寿才三十出头。1958年到1961年,潘天寿连续四年游考天台山。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潘天寿不常对景写生,但他对天台山情有独钟。

记写百丈岩古松1959年作

潘天寿纪念馆藏

钓鱼台国宾馆藏


潘天寿以天台山为题材的创作几乎贯穿了他的艺术生涯,尤其在他艺术创作的全盛期(1955-1965),与彼时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文化契合生发,成为潘天寿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创作类型。

美丽的天台

美丽的天台


美丽的天台

自1958年开始,潘天寿频繁地将天台山纳入其创作中。《初晴》(1958年作)、《记写百丈岩古松》(1959年作)、《长春》(1961年作)、《雨霁》(1962作)、《初晴》(1964年作)等等一系列巨幅创作,构成了潘天寿艺术盛期的重要创作序列,学者们称其为“变体画”序列。

《初晴》局部

《初晴》局部

1944年初夏,潘天寿回到天台山考察创作,并以诗记述和抒发爱国情怀。他再次登上华项拜经台,写下了六首七绝,画了《华顶归云》等胜迹。

登天台莲华峰拜经台作(其一)

潘天寿

盲风拖得雨云开,莽莽万山天外来;

检点金瓯残缺甚,为兜大笠上高台。

1960年春三月,潘天寿重游天台,宿华顶寺。此次他的主要目的是桃源洞,未曾觅到,但却给我们留下两首七绝。

庚子三月重游天台,宿华顶寺。

寻桃源洞未至(二首)

潘天寿

重峦复涧水沄沄,时见桃花映百云。

应有胡麻仙子在,寻喜何碍日将曛。

名山长自护云霞,鸟道依柿云外斜。

此是刘郎前度路,石梁即去定非赊。

潘天寿的五大亿元级画作

No.1 潘天寿平生最大指墨作品


潘天寿 《无限风光》358.5×150cm

成交价:2.87亿元

中国嘉德 2018秋拍

No.2 10年增长近24倍,创下先生当年画作最高纪录


潘天寿 《鹰石山花图》182.3×141.8cm


成交价:2.79亿元

中国嘉德 2015春拍

No.3 就是今天的主角儿了


潘天寿《初晴》

成交价:2.058亿元

中国嘉德 2019秋拍

No.4 还是嘉德拍出的


潘天寿 《耕罢》227×121cm


成交价:1.589亿元

中国嘉德 2017春拍

No.5 上海嘉禾拍出


潘天寿 《鹰石图》110×300cm


成交价:1.15亿元

上海嘉禾 2015秋拍

全国多地有他的巡展足迹



浙江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


潘天寿写生稿


潘天寿写生稿


潘天寿 雁荡山花图(图源中国美术学院)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写生稿



授课中的潘天寿(图源人民美术出版社)


文章整理自天台山和合小镇、天台山旅游、神秀天台、中国嘉德拍卖、大柒艺术、台州交通广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