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公子
孟姜女哭長城、天仙配、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臺被稱作中國的四大愛情故事,以民間傳說的形式而被人們口口相傳,雖說是人們對偉大愛情的嚮往而神話了這些傳說,但也並非憑空想象,而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為依據。
孟姜女為何哭長城?
傳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防衛北方匈奴的入侵,以蒙恬收復河套地區的駐軍為基礎,又從天下徵調了80萬民夫修築長城,當時幾乎只要是成年男子都逃脫不了服徭役的命運,不是修築長城就是建造秦始皇陵與阿房宮。
而陝西人孟姜女結婚僅僅三天的新婚丈夫範喜良也在被徵召之列,在送別丈夫之後,每天守在村口等著丈夫回家,可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過去了,孟姜女都差點變成“望夫石”了也不見丈夫的蹤影。
於是孟姜女心急如焚,她不在苦苦守候,而是身著單衣千里到了河北尋找丈夫,可到了長城邊上,聽到“工友”一說,才知道丈夫早就去世了,並且屍骨就埋在長城腳下。
孟姜女最後一點希望徹底磨滅了,他不禁放聲痛哭,一邊哭著丈夫,一邊痛罵朝廷的暴政。她哭的感天動地,哭了三天三夜後,長城竟然奇蹟的崩塌了,這才漏出了丈夫範喜良的屍骨,孟姜女捧著丈夫的屍骨,絕望的投海自盡,留給人們無限傷感與哀愁。
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
其實,這件事是一個大大的烏龍,孟姜女確有其人,但她並非陝西人,而是春秋時期齊國人。我們看名字其實也能猜出個大概,由於齊國乃姜氏封地,常見於歷史的女性名字多以孟姜、文姜、齊姜等為人熟知。
《左傳》中曾有這樣一條記載:齊莊公四年,齊國攻打晉國、衛國,回師途中攻打莒國時大夫杞梁戰死,其妻孟姜在城門迎接丈夫遺體,哭了十天十夜,把城牆都哭倒了。
而後世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以及酈道元的《水經注》也都記載了孟姜女哭倒的是齊地的莒城,而並非是萬里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為何安在秦始皇身上?
這與後來民間演義和戲劇密不可分,從唐代開始,開始就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戲劇,而在元代戲劇蓬勃發展的時代,孟姜女哭長城的曲目更是深入人心,而杞梁也被傳成了喜良。
相比於正史,顯然民間傳說在老百姓心中更有地位,於是慢慢的把齊地的孟姜女逐漸演化成河北哭長城,雖然是真人真事,但張冠李戴,把這件事安在了秦始皇的身上。
正是由於秦始皇在古代的“暴君”形象以及秦朝的暴政,讓人們也願意相信孟姜女哭長城乃是真人真事,每次看到這心裡都會痛罵一遍秦始皇吧。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孟美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古代四大民間愛情傳說故事之一,關於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們小的時候幾乎是奶奶們必講的故事。
當然,由於這個故事在之前都是“口口相傳”的形式,所以版本眾多,縱橫就講一個大眾一點的版本,如果和你聽的不一樣,千萬不要質疑。
相傳秦朝時期,江蘇松江府孟家莊,有一個孟老漢擅長種葫蘆,有一年他種的一棵葫蘆延伸到了鄰居姜家的院中,姜孟兩家一向交好,於是兩家便約定結出的葫蘆兩家一家一半,即化解了歸屬權糾紛,一家一個瓢也算成全了兩家的情分。
到了秋天,那條越界的藤,果然結出了一個大葫蘆,兩家人都非常高興,把葫蘆摘下來準備一起分享。
萬萬沒想到,這葫蘆裡竟然傳出了小孩子的啼哭聲,孟老頭覺得很困惑,便用刀把葫蘆切開,居然發現有個小女孩坐在葫蘆裡,小女孩有著撲閃撲閃的大眼睛,紅彤彤的小臉蛋,十分惹人喜愛,以至於兩家人都想要撫養這個可愛的小女孩。
為了爭奪小女孩的撫養權,兩家甚至起了爭執,一時間竟無法抉擇,只好請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者來幫忙解決這個問題。長者說既然你們約定好了長出的葫蘆一家一半,那麼這個孩子就由兩家來合養吧,於是小女孩便成為了姜孟兩家的掌上明珠,又因孟老漢沒有子孫後代,一個人很是孤單,所以小女孩便住在了孟家,取名為孟姜女。
時光荏苒,孟美女轉眼間就出落成了大姑娘,端莊美麗,心靈手巧。有一天孟美女在後花園散步,手中的扇子不小心掉進了水中,她正準備伸手去撿,突然聽到身後有動靜,回頭發現是一位年輕俊俏的公子,溫文爾雅,可神情卻很疲憊。
孟老漢對這位擅闖自家後花園的不速之客滿眼敵意,將他視作登徒子,馬上就要去報官抓人了,年輕人趕緊將事情娓娓道來,原來這個年輕人叫範喜良,是個讀書人。
當時正值秦始皇修築長城,到處抓壯丁,惹得黎民百姓怨聲載道,範喜良為了躲避抓壯丁,只好喬裝打扮出逃,實在是飢渴難耐才進了闖進了孟家的後花園,衝撞了孟家姑娘。
不過範喜良和孟老漢都沒有想到的是,只這一見孟姜女便對風度翩翩的範喜良芳心暗許。
不久後孟姜女便向父親袒露了心事,孟老漢也非常欣賞範喜良,欣然應允了這門婚事,他向範喜良說明了情況,但範喜良認為自己是逃亡之人,不願意拖累孟美女,怎奈孟美女心意已決,執意要嫁給範喜良,最終範喜良也愉快地答應了。
可憐這一對新人剛結婚三天,家裡就突然衝進了一群官兵,抓走了範喜良。這群官兵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孟家莊有一個無賴,曾多次上門向孟美女提親,但孟老漢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這無賴便懷恨在心,他不知從何聽到了範喜良逃亡之事,便偷偷去官府告了密,害得這對新婚夫婦活生生被拆散。
丈夫被抓走後,孟美女是茶飯不思,整日憂愁。到了冬天,大雪紛飛,天氣寒冷,孟美女更加擔心自己的丈夫受凍,於是她連夜趕製出了棉衣,踏上了千里尋夫之路,可修築長城的壯丁如此之多,要找到自己的丈夫也非常不易。
她逢人便打聽丈夫的消息,卻得到了範喜良早就過勞死,被埋在了長城之下的噩耗,連屍骨都找不到了。這個消息對孟美女無異於驚天霹靂,她當即癱倒在地,不飲不食,肝腸寸斷的哭了十天十夜,孟美女的行為感動的上蒼,一時間地動山搖,長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了範喜良的屍骨。
以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了人們的各種加工形成的傳說,那麼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呢?
根據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的說法,孟姜女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個故事,孟姜的原型就是齊國將軍杞梁之妻。
據說杞梁隨著齊莊公打仗時戰死,他的屍首被運送回國,孟姜悲痛大哭,前去迎接丈夫的靈柩,靈柩被放置在郊外,齊莊公派人去郊外弔唁,而孟姜認為自己的丈夫為國捐軀,有功於自己的國家,覺得齊莊公沒有誠意,便回絕了前來弔唁的人。
齊莊公聽聞此事,感到非常過意不去,便親自到了孟姜的家中弔唁她的丈夫。
西漢時期,劉向在《列女傳》中,將這個故事中為了形容孟姜哭得傷心,加了一句“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
唐朝時期又增加了孟姜女千里尋夫的情節,至於是哪的長城已經不重要了,具備了今天我們所聽聞故事的雛形。
到元代時期,由於元雜劇的發展,孟姜女的故事被編成了戲曲搬上了舞臺,對此故事的傳播有著巨大的影響。
明清時期,也是中國古代傳統小說發展的巔峰,孟姜女的故事更被豐富化。
一個故事能長時間為古代社會所認可,並不是偶然的,它必然是通過不斷的改造、加工才能夠完成的,說白了,一切的文化都需要符合當代的價值觀。
在新時代如果依然倡導孟姜女哭長城這種文化,應該也是不恰當的。
史論縱橫
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反映的是底層勞苦人民的悲慘故事,孟姜女施展她的絕世哭功,控訴統治者的殘暴,那哭聲驚天動地,把長城給活生生的哭倒了,那麼孟姜女為何要哭長城,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關於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各地區有著不同的版本,其中流傳較廣的一種版本是這樣的。
孟姜女是陝西人,她與同鄉範喜良兩情相悅,並結為連理,但在太廟成婚之際,範喜良卻被官兵抓到山海關去修長城,範喜良一去多年音訊皆無,孟姜女思夫心切,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孟姜女決定去山海關尋夫,給他捎去寒衣,可當她到達山海關時,卻得知範喜良因修長城勞累而死,就埋在長城腳下,孟姜女聞訊悲痛欲絕,失聲痛哭,那哭聲天地為之動容,長城為之傾倒,孟姜女找到了丈夫的屍骨重新進行掩埋,然後自己投海自盡。
由於《左傳》的故事比較簡陋,既沒有哭,也與長城不沾邊,後來經過人們不斷地口口相傳,以訛傳訛,對這個簡單的故事繼續不斷地豐富和演繹,使得原來的故事變了味,特別是隨著歷史進程和風俗不斷變化,孟姜女的故事也隨著變異。
西漢時期則盛行陰陽五行、天人感應之說,在此時的《說苑.立節》中又有記載“其妻聞之而哭,城為之阤,隅為之崩”,這篇文章認為以前杞梁的妻子哭的力度還不夠大,哭就要哭狠一點,要驚天動地,要泣鬼神,乾脆讓她把齊國的城牆給哭倒了,比獅吼功還要厲害。
其後的《烈女傳.貞順》還要繼續加碼,認為孟姜女哭的質量、效應還不高,在裡面描述讓她整整哭了十天,眼淚都哭幹了,幾乎哭出了精華。
到了隋唐,盛行樂府說唱,樂府中有送寒衣一說。隋唐時故事就發生了重大轉折,杞梁妻子哭倒城牆的時間往後推了幾百年,由春秋時的齊國挪到了秦朝,由哭倒齊城牆到哭倒秦長城,原本無名無姓的杞梁妻變成了孟姜女,男主人公逐漸演變成了範喜良,可見孟姜女哭長城是在長期的文化演變中逐漸豐富起來的。唐朝的《同賢記》更是對孟姜女的故事進行了全面的完善,說範喜良在秦始皇時期在北方修築長城,因不堪其苦私下逃走了,在逃亡路上誤入孟家後園,看見了正在池中洗澡的孟姜女,看到了不該看的地方,兩人又一見鍾情,於是喜結連理,在當晚就被抓走繼續修長城,不料被官兵打死,孟姜女很久不見丈夫歸來,就給他去送寒衣,孟姜女得知丈夫死後,在城牆下痛苦,致使城牆崩塌。
這篇文章以此來指責秦始皇的暴政,在指責秦始皇的同時,也是在暗諷隋煬帝楊廣開挖大運河時的勞民傷財。
這樣一傳就是一千多年,成為最終版本一直傳到現在。
就這樣原本發生在公元前549年的事被活生生的加在了300年後的秦始皇身上,在歷代的演變過程中張冠李戴嫁禍到秦始皇頭上,比秦始皇大300多歲的孟姜女成了反抗秦始皇暴政的英雄,秦始皇真是躺著也中槍。
遺產君
據說,在秦始皇的時候,有一對新婚的夫婦,男的中範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結婚剛3天,範喜良就被徵去修長城,不久因飢寒和勞累而死去。孟姜女歷盡艱辛,萬里尋夫到長城,得知丈夫已死,便放聲大哭,嘩啦一下就哭到了長城800裡。這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
然而,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孟姜女哭長城?從故事流傳到現在已2000多年了,仍是一個謎。 有人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為山海關所存的長城是秦朝以後才築起的,而秦始皇所築長城距海關北去數百里。歷史上有過哭倒城牆的記載,但故事發生的時間比秦統一六國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考證史籍,“哭城”一事首見於《左傳》:春秋初期齊莊公時(前749--前781在位),齊國人杞梁在莒(今山東莒縣)戰役中陣亡。杞梁沒有兒子,他的妻子無依無靠,撲在杞梁的屍體上,在城下痛哭,哭了7天7夜,城牆也塌了。這大概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原始資料了。看來孟姜女哭長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變而來的,而故事的最後形成大致是在北宋年間。 孟姜女故事經歷了2000多年的流傳和演變,其故事本身內容差異,說法不一,如何看待這一故事,則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的說,孟姜女哭長城是根據歷代時勢和風俗的不斷變化而變更的。
戰國時,齊都中盛行哭調,杞梁戰死而妻迎柩是悲劇的材料。西漢時,盛行天人感應之說,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壞山的感應。它的故事是順應了文化演變而遷流,承受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憑藉了民眾的情感和想象而發展的。 但也有人否定孟姜女即《左傳》中的“杞梁之妻”。
有的認為在封建社會的中國,戰事連綿,民不聊生,哭夫的題材十分常見,《左傳》中也不無記載,因此單憑哭夫這一論據,不能令人信服。有的說,好端端的長城,竟然被一位婦女哭塌了城牆,未免流於荒誕。再說,把齊國的孟姜女捏造成秦國的孟姜女,把攻莒城改為修築長城,是有意往秦始身上栽贓。 總之,孟姜女哭長城的真偽,至今尚難斷定。
山外山FJH
孟姜女哭長城
齊國杞梁妻哭夫的故事
孟姜女應該就是歷史中的杞梁妻
莊公方入郊,適遇杞梁之妻孟姜,來迎夫屍。莊公停車,使人吊之。
孟姜對使者再拜曰:“梁若有罪,敢辱君吊?若其無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郊非吊所,下妾敢辭!”
莊公大慚曰:“寡人之過也!”乃為位於杞梁之家而吊焉。
孟姜奉夫棺,將窆於城外,乃露宿三日,撫棺大慟,涕淚俱盡,繼之以血。
齊城忽然崩陷數尺,由哀慟迫切,精誠之所感也。
所以杞梁妻哭倒齊城的故事經過後世的傳說就演變為了孟姜女哭倒長城。這件事在《左傳》中也有簡要的記載:
莒人行成, 齊侯歸, 遇杞梁之妻於郊, 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 何辱命焉?若免於罪, 猶有先人之敝廬在, 下妾不得與郊吊”。
《禮記》中也有一句提及杞梁妻:
其妻迎柩於路而哭之哀。
所以由於“ 杞梁妻哭夫”故事所展示出的“節烈”,所以這個故事就在我們崇禮的社會中廣泛流傳。但是這個故事到秦朝還沒有變樣,因為在曹植曹子建的《精微篇》裡還專門歌頌過杞梁妻:
精微爛金石, 至心動神明。杞妻哭死夫, 梁山為之崩。
杞梁妻哭倒的不管是哪座山哪座城不是這個故事的重點,因為這個說法很多。
杞梁妻故事的演變
杞梁妻故事的演變由單純的“節烈”變為了對暴君的控訴,雖然悲壯也有,但是這個故事的意義也明顯的被人為的做了修改。
所以杞梁妻哭夫的故事被修改應該發生在某個暴君的統治時期。它更多的被用來反映一種艱苦和統治者的荒淫無度。而齊國大夫杞梁也為了故事中的需要,被轉變為平凡無辜的範喜良,杞梁妻成為了善良的孟姜女,但是同時可能又因為現實原因,修改者將故事定位在秦朝,因為秦始皇“暴君”的標籤是廣為人知的,所以這個故事也就被有目的用來借古諷今。
所以,如果要問孟姜女哭倒長城是為什麼,原因應該是控訴背後暴君的暴戾。而真實的歷史卻是春秋時代一位“節烈”的妻子為死去丈夫的哀傷。、
坦坦蕩蕩的尚格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孟姜女哭長城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它講述的是秦始皇時期,下令修建長城,此時需
要大量人力,孟姜女的丈夫叫萬喜良,他和孟姜女結婚只有三天就被抓去修長城。
而在修築長城的過程中,孟姜女的丈夫實在抵抗不住日夜工作帶來的勞累,最後落得累
死的下場。
孟姜女來長城聽聞丈夫過世的消息,號啕大哭,結果長城居然被她哭倒了,這時,他丈
夫的屍體就被找到了。而對丈夫情真意切的她受不了打擊,最後跳海殉情。
這個故事是一個悲劇,反映了古代封建社會在暴政下百姓的困苦,並歌頌了孟姜女對於
愛情的忠貞。
關於這個故事究竟是不是真實的,有人認為可信度不是很高。因為孟姜女哭倒的那片長
城,在秦始皇之時,並沒有修建完成,既然不存在,又何來哭倒之說?
不過,雖然故事的真實性不高,但也有人發現歷史上存在孟姜女的原型,這個故事可能來源於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杞梁的男子的妻子。當時,杞梁上戰場打戰,但是戰爭總
是存在傷亡的,杞梁就成了不幸者之一,後來杞梁的屍體在運回的過程中,碰上了前來
找他的妻子,妻子知道丈夫離開人間的消息,心痛欲絕。
把丈夫的屍體帶回老家,厚葬之後,她還是十分難過,便天天哭泣。而巧的是,當時有
面牆在這個時候居然倒了。
這件事到了西漢時代被一部叫《烈女傳》的書改編為“杞梁的妻子傷心而導致城牆崩毀”,南北朝時代由於五胡亂華,因此修築(中原)長城的風氣在此興起。
這個時候戰火連綿,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對於暴政的痛恨更加深入人心,於是由
城牆崩壞而出現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開始初具雛形。
又到了唐代,杞梁的妻子有了名字,杞梁也成為了秦代的燕國人,城牆則變成了長城,索性整個故事就變成了一名女子的丈夫被強徵死於工地,這名女子痛哭導致長城坍塌。
這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的基本來源。
宋代以後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開始深入人心,明清時代則廣為傳頌,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孟姜女哭長城被改編成很多的文學和影視作品。
其實,它的原型究竟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但是它表現了古代人民對戰爭,對苦役的不滿,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就如同“精衛填海”這種神話傳說一樣,其內核包含的精神才是最寶貴的元素。
江水趣談
長城,秦之前就有,西周時期,有位周幽王寵愛媬姒,但幽王很難見其笑,為了媬姒一笑,一天攜此女登上城墻上的烽火臺,發其狼煙。古時烽火臺狼煙是傳遞外敵來侵的信號,一臺接連一臺的往各諸侯囯傳遞,等於接到中央號令,要帶兵前來保衛王朝,所以一時間兵臨城下,好熱鬧,媬姒覺得好笑,終於哈哈大笑,周幽王收寵若驚,可從此失去了各個諸俁國的信任,後來敵人真的來侵,再發狼煙時,無兵前來,從此西周滅亡,歷史上才有平王東遷絡陽,史稱為東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烽火臺,在西安附近,至今尚在,已成為旅遊景點。秦時代只是繼續修建,由於疾功盡力,勞民傷財,所以才有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流傳千古!
老人新手新手
萬里長城這個世界奇蹟,是那麼雄偉壯觀,然而傳說中發生在長城腳下的故事《孟姜女》聽起來卻那麼悲愴。
從小我們就聽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說的是孟姜女和丈夫範喜良成親還不到三天的時候,範喜良就被抓去當徭役去現在的秦皇島修長城。
孟姜女千里尋夫,傳說孟姜女的丈夫是現在的河南新鄉人,到秦皇島將近1000公里,而孟姜女為了自己的丈夫,不辭勞苦,一路奔波去尋找自己的丈夫,然而當她到達山海關的時候,得知丈夫範喜良因為修長城勞累致死,等待她的是丈夫的死訊和屍骨。
於是孟姜女悲憤交加,連著哭了數天,驚天動地,因此哭倒了長城,故事雖然煽情,可是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孟姜女哭倒長城,這只是民間傳說而已,真實的孟姜女和秦始皇沒有半點關係。
據史料記載的情況來看,孟姜女的原型出自《左轉》中杞梁妻的故事,女主角是杞梁的妻子,杞梁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人,老家大概就是現在的濟南市。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說是杞梁妻沒有子嗣,孃家婆家都沒有親屬,丈夫死後,她悲痛欲絕,扶著丈夫的棺材在城門口哭了三天三夜,過路的人無不感動。
數天以後,竟然把齊長城給哭崩塌了,杞梁妻也跳河自盡,當然城牆崩塌這可能是因為當時是豆腐渣工程和人為破壞,但是這個故事卻被流傳下來了。
後來杞梁妻的故事,經過了很多朝代的加工,到了隋唐時代的深層加工和藝術渲染,杞梁妻變成了孟姜女,把她和秦始皇聯繫到了一起,這真是個了不起的創造,而秦始皇也躺著也中槍了。
而現在看來,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秦始皇還沒有當皇帝,再說了秦國也還沒開始修長城,而且齊長城是我國最早修建的長城,要比秦長城早幾百年,孟姜女不可能穿越時空去把秦國的長城給哭倒,這不符合邏輯。
之所以大家把髒水潑到秦始皇身上,更多的是因為秦始皇是個暴君,當時修築長城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百姓不堪重負,於是編排故事來表達對秦始皇殘暴的抗議,和對修長城的反抗。
小聰歷史客棧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整體說來屬移花接木,但也並非毫無事實,空穴來風。說戰國時期,燕國對齊國用兵,戰場在齊國孟姜女家鄉的稻田裡。當時孟姜女與萬喜良結婚蜜月期,但萬喜良當時已屬成年,因此挑去打群架。戰爭前已烏雲密佈,戰爭結束後丈夫沒有回來。由於不見丈夫蹤影,她帶著丈夫要麼被俘虜了,要麼戰死的疑慮去戰場看看是否戰死?找呀找,終於找到了丈夫的屍體,因此,她放聲大哭,撕心裂肺。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痛苦心理。在封建社會,出嫁由夫,如果丈夫死了,可能會受寡終生了,那難處何等淒涼?她哭呀哭,不離不棄,後來下起了傾盆大雨,剛好附近的長城崩了一小段,按現在的觀點屬泥石流,這樣的事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不要說古代,現在的工程都大把。據說這股長城由於離國界較遠,故工程質量較差,用現在的詞來形容“豆腐渣工程”,畢竟一國之中財力有限,國界近的質量會好點,國界遠點的質量差點就符合邏輯了。
其實,孟姜女與秦始皇生活於世的時間八竿子打不著,那為啥把他倆牽起來說呢?據說秦滅六國後,六國人民恨死了秦國,但又束手無策,就捏造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對秦國的輿論控訴。還捏造了秦始皇不是異人的兒子,而是呂不韋的兒子,誨辱秦國,達到六國滅秦的發洩!
我是贊蓮郎
孟姜女哭長城是古代流傳最為廣泛的四大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時至今日,這個傳說一直以口頭禪的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
故事以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阻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對中原漢族構成威脅,故而強徵數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為背景。
出身貧窮之家的青年範喜良(亦稱範杞梁)就是被徵召北上修築長城的民工之一。而此時範喜良與新婚妻子孟姜女剛成親僅三天,便就此踏上了遠走他鄉修築長城之路。
(孟姜女千里尋夫)
孟姜女因思念丈夫心切,遂攜帶丈夫穿過的寒衣,跋山涉水,晝夜兼程朝丈夫離家的方向,踏上了茫茫的尋夫之路。
當她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丈夫修築長城的工地時,卻不見丈夫身影,幾經詢問,才得知丈夫早已去世。
聽聞噩耗,孟姜女悲痛不已,在長城腳下一連哭了三天三夜,哭聲震天動地,其腳下的一段長城因此坍塌,露出了亡夫的骸骨。
孟姜女收斂了丈夫的遺骨並將其擇地埋葬。自此孟姜女心如死灰,終日以淚洗面,不久即追隨丈夫投海而去。
孟姜女哭長城這段故事痛斥了秦始皇的暴政,反應了古代封建統治者強加給勞苦大眾的殘酷奴役。集中表現了千百萬下層百姓為服徭役,以至於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更是對被奴役者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精神的歌頌。
事實上,修築長城是歷代中原封建王朝各種勞役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
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時期,各國為防止邊患,保衛疆土不受外人入侵均修築了各自的長城(如山東境內的齊長城)。
這些長城短則幾里,長則幾十上百甚至上千裡,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的長城無論是從長度還是修造難度及規模都堪稱世界第一,人類奇蹟!
自秦朝開始歷代統治者為防禦北方草原民族南下都對長城屢修屢補,這種狀況一共持續了二千餘年。
這期間無數像範杞梁一樣的民夫被強徵去修造長城。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劇也始終沒有中斷。
故事講的充滿悲涼,且充滿神話色彩,但檢索相關歷史記載,就會發現這個故事並不是事實的歷史真相。而是移花接木,是以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為原型經過歷朝歷代不斷演繹的一段傳說。
(孟姜女哭長城)
目前史學家普遍認為孟姜女的原型是齊國武將杞梁的妻子,而杞梁也剛好對應傳說中的孟姜女的丈夫範杞梁。
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據先秦古書《左傳》記載,春秋時期,齊國勇士杞梁在一次同外邦的戰爭中不幸戰死,其屍體被運回齊國,暫安放在城外。
其妻子孟姜見到丈夫屍首哀後慟不已,撫著丈夫的棺材痛哭了三天三夜,到最後眼淚流盡,竟流出鮮血。
《左傳》記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褒揚杞梁之妻對於愛情的堅貞。
而到了西漢時期,劉向在所著的《說苑》、《烈女傳》當中,則是在《左傳》敘述這一故事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崩城”、“投水”等內容。
說杞梁之妻孟姜因三天三夜大哭,十天之後,城牆竟然為之坍塌。最後孟姜絕望投水而死。
而到了唐代。杞梁和妻子孟姜女這段故事則被人為改編的更加面目全非。
貫休在詩作《杞梁妻》中,直接將杞梁生活的年代由春秋時期的齊國,改成了秦始皇時期的秦朝。杞梁也有春秋時期的齊人搖身一變成為秦朝時的燕人。
這次杞梁不再是戰死沙場而是因逃避兵役被抓,然後被築在城牆之內。而妻子孟姜為找到丈夫屍體便向城牆大哭,最終城牆倒塌。
到了元代,由於元朝戲曲發達,像杞梁和孟姜女這樣的的悽美故事自然成為創作者獲取靈感的來源。
於是人們再次對原來杞梁的歷史故事進行該編,由原來的城牆崩,變成長城崩。杞梁也有原來戰場上的戰死將士成為被強徵修造長城的民工,最終形成了孟姜女哭長城的這段悽慘愛情故事。
到了明代,明政府為了阻止北方瓦剌南下,遂又大規模開始修造長城。這一決定導致民怨四起,老百姓為了表達心中不滿,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又被加入新的元素,說孟姜女乃一葫蘆所生……
經過秦末到明清,2000年多年的時間。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隨著朝代更迭,風俗遷移變化而被後人不斷演繹改編。
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改編,逐步和秦始皇聯繫在一起。
將最初春秋時期的一個真實歷史事件嫁接到了秦始皇強徵民工修長城這件事上。藉此痛斥始皇的暴政,進而演繹出了一段傳承兩千多年的孟姜女哭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