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哑巴大娘一生嫁过3次,生4个儿子,看现在过成啥样子


近日,作者路过河南省宜阳县某村,看到前方不远处一位大娘抱着一捆干柴,缓慢走在公路正中间,当时已经中午一点左右,还下起了小雪丝,不知大娘是吃过午饭到山上捡柴,还是上午捡柴至今没有回家。对面一辆汽车飞速转弯,连续鸣笛,大娘赶紧往路边躲,怀抱的柴火散了一地……


作者走近打算帮大娘整理,却发现大娘用的绳子,是三根不同的断绳子接在一起,柴火不多,捆扎的时候容易受到绳结疙瘩的影响,根本无法捆扎结实。询问中得知大娘不能说话,用手比划着。作者不懂哑语,根据她指的方向,判断出应该居住的不远。
凭感觉大娘会有70多岁,怎么家里人还让她上山捡柴呢?于是熄火,锁好车门,追上大娘,帮她拿起柴火,准备到家里看看。大娘哇哩哇啦说了一些话,作者听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说的啥。
村子后面一堵土墙上,开了一个小铁门,大娘打开铁门后脸上挂着笑,摆摆手,指指里面,又指指作者,可能是让作者先进,问了一声:“家里有狗没有?”大娘激动地喉咙里差点蹦出话来,呀呀两声又摆摆手。
拐过几米狭窄的墙角,进入大娘的院子,后面有两间新建的平房,可能是危房改造,村里给建的。侧面的土墙瓦房没有上锁,院子很大,右侧还有一座砖房,门口停放着两辆摩托车。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喊了几声,偌大的院子并没有其他人在家。
大娘打开一间房门,拉起凳子,指指作者,又指指嘴巴,当时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感觉大娘可能是问我们吃饭了没有。大娘不会说话,听力还可以,指指这里指指那里,慌忙比划介绍着。作者还是打算到村里找人问一下。
村口商店的大姐告诉作者:“这老婆儿是个哑巴,不知道具体名字,村里人都喊她哑巴。嫁了三家,都是丈夫死了。人家说她妨人,前两家的两个儿子跟她也不怎么来往,最后这一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去外地打工了,老二也是个哑巴,看见一大早趁车进城了。老婆儿一到冬天就闲不住,天天上坡捡柴火,大的拿不动,半天拉回来三四根树梢。清早不吃饭,起来就上坡,会是一天吃两顿饭。”
“那不是政府给他们娘俩盖了两间平房,老太太不想住,她儿子在新房里住,她还住着土房子。村里干部做她的工作做不通,别看人家是哑巴,可精明了。她那小儿子快40了,没说媳妇,她想着新房子留给儿子说媳妇呢。你说娘俩都是哑巴,家里头吃也没啥吃,还想着说媳妇,谁会跟他呢?”村里一位大哥说。
“他儿子要不是哑巴,日子不会过成这,人不笨,知道干活,也出去打过工,不中,受人欺负。那一年过年,下着大雪,跑回来了,一分钱没有。那是咋了吧,工地过年放假了,别人都走了,老板看哑巴老实,叫他看门。也不知道是老板忘了还是咋了,过年呢只有挂面,别的啥都没有,连盐都没有,那叫咋做饭?哑巴走了一天一夜,从洛阳跑回来了。哎呀,老实人,有这点缺陷,可怜人……”商店大姐告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