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破產倒閉屢見不鮮:銀行業主要面臨哪些風險?


銀行的三大風險

一般而言,銀行經營面臨三大類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

01 信用風險


簡單地說,就是借款人違約、銀行不能收回貸款本金和利息的風險。

上次談到,銀行最主要的業務是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賺取利差;而貸款能不能如期收回、能不能完整收回,就是銀行最大的風險。

在什麼情況下銀行貸款會出現風險呢?

這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貸款對象喪失了還款能力;另一種是貸款對象雖然具備還款能力,但是不願意還,想通過不正常手段避免償還貸款,也就是所謂的“逃廢債”。

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就是通過對貸款申請人進行事前審查和事後監控的方式,確保借款人是經營風險低、信用等級好的機構或個入。許多人認為,信用風險管理,就是要把貸款給最安全、沒有風險的企業或者個人,而其他的事情大可不用操心。但實際情況是,貸款後的監控和岀現問題後的貸款處置、清收同樣重要。信用風險管理水平高,可以在貸款發放後及時發現借款入的經濟狀況變化,及時採取措施收回部分或全部貸款,以避免發生損失或是止損。

銀行為了降低信用風險,往往採取分散化貸款,也就是避免在某個行業、某個區域、某個企業過多貸款,也就是避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當然,這些措施主要是針對常態化的信用風險。而如果一個國家整體陷入經濟衰退或者遭遇危機,造成大量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就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泰國、印尼和南韓,或者像最近的委內瑞拉那樣;那麼,審慎貸款、分散化貸款就不能避免大量貸款違約——不良貸款就不可避免。

02 市場風險


就是當利率、匯率或者其他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時,銀行交易賬戶中的資產和負債面臨的波動風險。

2016年末,中國銀行業總資產超過285萬億,其中總貸款大約100萬億,大量資產是交易型資產,包括債券、外匯、其他金融品等等。銀行持有這些資產是為了交易獲利,當這些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動方向對銀行不利時,銀行就面臨著市場風險。持有的交易資產規模越大、價格變動幅越高,面臨的市場風險就越大。這就要求銀行加強對交易型資產的管理和控制,包括限制某些資產的規模、限制交易員買賣資產的頭寸,同時也要建立模型、評估度量市場風險。

03 操作風險


這是指由不完善的內部操作流程、員工個人和信息料技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是所有銀行業產品、服務和活動所固有的風險,銀行的運轉離不開信息科技系統的支持。如果銀行出現技術故障導致不能正常交易或者客戶信息丟失、網絡被黑客攻陷、後臺系統發生故障,都會引發操作風險。此外,員工失誤和欺詐也是操作風險的重要來源,給銀行帶來風險。

除了三大風險之外,銀行還面臨著流動性風險,再就是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其他風險。

更多理財知識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