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兵頻道】塵封的鐵兵記憶:鐵路穿天山



鐵道兵修建南疆鐵路吐庫段老照片


1979年8月,為慶祝南疆鐵路勝利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89112部隊政治部編輯一本《鐵路穿天山》攝影集,並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向新中國成立三十週年獻禮。南疆鐵路也是我入伍後參加修建最艱苦的一條鐵路,曾在這條鐵路的天山烏拉斯臺和庫爾勒奮鬥過六年,承載著40多年的記憶。聚焦那一幅幅時代印記的黑白照片,每一張都是鐵道兵熟悉的青春。我帶著懷念的心情,再次走進這段崢嶸歲月,重溫天山深處鐵道兵指戰員艱苦修建的南疆鐵路吐魯番至庫爾勒段的歷史畫卷……


《鐵路穿天山》紀念冊,開篇概述了修建南疆鐵路簡況。南疆鐵路是繼蘭新鐵路通達烏魯木齊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新建的第一條鐵路,全長四百七十六公里,它北起蘭新線上的吐魯番車站,南抵塔里木盆地北緣的庫爾勒,橫貫天山南北,穿行於崇山峻嶺和戈壁沙海之中,被新疆各族人民贊為“搞活天山的巨龍”、“連接南北交通的紐帶”。

新疆地大物博,發展潛力很大,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由於交通不便,特別是天山山脈橫亙新疆中部,天山阻隔著南北交通,給開發和建設帶來許多困難。1974年,毛澤東、周恩來對南疆鐵路建設作了具體部署,鐵道兵五師、六師和鐵四師十九、二十團、獨立機械團、直屬通信工程營及地方民工八萬四千築路大軍以“我牽鐵龍越天山”的英雄氣概,展開了南疆鐵路大會戰。

這條鐵路沿線地形、地質和氣候條件複雜,工程艱鉅。鐵路一起步就穿過古稱“火洲”的吐魯番盆地邊沿浩瀚荒漠的100公里的戈壁灘,50公里的鹽澤地,這裡“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遇到大風口,駱駝也刮跑”。至今這裡還流傳著孫悟空大戰火焰山的故事。築路軍民“敢與悟空比高下”,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征服了“火洲”,鋪軌通車一百多公里。

進入綿延200公里的深溝峽谷之後,工程更為艱鉅。線路由海拔八百米,爬高至三千米,又降至一千二百多米,沿溝迂迴展線,三十六次跨越溝谷。全線二十九座隧道(其中1000米以上隧道11座,奎先隧道達6152米)、四百六十三座橋樑、三千四百七十七萬立方路基土石方工程,大都集中在這一段。築路軍民集中打殲滅戰,苦戰四十三個月,在山高缺氧、終年積雪的冰達坂下,鑿通了我國迄今第四座最長的隧道一一6152米奎先隧道,打通了南疆鐵路的咽喉。溝窄坡徒,展線困難,築路軍民巧奪天工,建成七座螺旋形隧道,其中上新光3號“燈泡”隧道在天山腹中U型轉了一圈,進出口重疊,形成立體交叉,且有橋隧相連,被譽為南疆線上一大壯觀。鐵道兵當年駐守在沿線的達板城、魚兒溝、阿拉溝、烏斯特、上新光、下新光、巴倫臺、和靜、庫爾勒等工地上,艱苦奮鬥,一座座特高橋、特大橋、曲線橋拔地而起,有的橋墩高達六十二米,橋長達五百八十五米。山高谷深,無處取土,機械兵駕駛推土機爬上幾百米陡峻的高山,削山填谷築路。鋪架隊克服了長大坡道帶來的困難,風餐露宿,越戈壁、趟火洲、行風口,穿梭於重山峻嶺間,行走在深谷險灘上,晝夜兼程鋪軌架橋。經過五年多艱苦奮戰,1979年8月9日鋪軌到庫爾勒西站,鐵路穿天山的宏偉畫卷終於展現在邊疆各族人民面前。這條鐵路將南疆和北疆連結在一起,把新疆各族人民的心連結在一起。

(1979年鐵道兵修建的吐魯番至庫爾勒第一期工程鐵路示意圖。)


築路鐵道兵穿山越嶺,沉睡的天山沸騰了!


踏遍千山為人民,向天山進軍!


戈壁測量。


鐵路將從這裡通過。


測量路上。


天山深處是鐵道兵的家。


鐵道兵戰士在天山腳下的“新居”。


歡樂的營區。


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大幹快上。


鐵錘砸開萬重山。


沸騰的天山。


“銀河”落戈壁。


天山運輸線。


築路器材運進山。


晨操。


出車歸來。


開都河大橋工地。


登高之前。


烏拉斯臺十二號大橋。


高空作業。


壯志凌雲。


架橋戰士豪情滿懷。


阿拉溝二號大橋。


五百八十五米長的哈爾戈哈特大橋。


新的設計方案。


工地上的技術革新小組。


深入工地分析施工形勢。


幹部學技術。


開挖隧道口。


風槍手。


新光隧道激戰。


奮戰在天山腹中。


南疆鐵路隧道群。


隧道出碴線。


水簾洞測量。


火車穿過六千多米長的奎先隧道。


上下峒口立體交叉的上新光3號隧道。


天山深處架天橋。


六十二米高的東德薩拉大橋。


不夜的工地。


奮戰“火洲”。


築路機械上雪山。


峭山填谷。


報捷。


學習理論 ,繼續加油!


深刻的一課。


天山的早晨。


天山之春。


齊心協力。


戈壁鋪新路。


延伸。


鋪軌到烏拉斯臺溝。


天山深處小站。


十九團十七連司務長倪吾興下伙房。


炊事員送來熱豆漿。


野炊。


自己動手。


工地小憩。


上:戈壁新景。

下:搭起氈房迎親人。


醫療隊到連隊。


親密無間。


草原魚水情。


叔叔辛苦啦。


虛心學藝。


靶場喜訊。


新疆各族人民慰問鐵道兵。


頌歌獻給人民子弟兵一一鐵道兵。


勝利通車。


載歌載舞慶勝利。


多年的願望實現了!


南疆鐵路“亞克西”。


聲震天山。


火車穿過隧道。


火車行駛在特大橋上。


滿載旅客的列車行駛在南疆線上。


當年鐵道兵修建南疆鐵路第一期工程,著眼於“備戰備荒為人民”和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如今這條氣勢磅礴的跨越天山南北的鐵路魚兒溝至巴倫臺段已被一條長22公里的中天山隧道直接貫穿中天山山脈連接托克逛與和碩段所取代,老線停用呈廢棄狀態。但鐵道兵曾經鑿通天山的一座座隧道、橋涵路基仍然保存著,有的卻歷久彌新,留存在當年為之奮鬥過的鐵道兵的心裡。雖然老線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鐵路穿天山》影集卻有著太多的故事,值得鐵道兵回味。在我心裡,南疆鐵路老線從來沒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永遠延續……

記憶總歸是記憶,懷舊應該讓位於發展。讓我終生難忘的,是那些與這條鐵路割捨不斷的情緣;憧憬的,則應該是便捷的新時代新發展和新生活……


照片:選自197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鐵路穿天山》(中國人民解放軍89112部隊政治部編)

攝影:王德釣、鄧曉華、劉雲萊、紀光澄、李光明、李廣寬、宋士敬、吳成寶、武純展、龐永貴、周翔、範浩、徐邦、黃俊法、梁實、梁楓、彭順成、程至善、傅培敏、潘德廣。

製作: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