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间宿主,“我很冤的!”


中华穿山甲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纵向鳞片9-10 片。


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具有一小眼睛,形体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
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
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径20-30 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径约2米。以长舌舐食白蚁、蚁、蜜蜂或其他昆虫。
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径20-30 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径约2米。以长舌舐食白蚁、蚁、蜜蜂或其他昆虫。猛兽、猛禽为天敌,偶尔遭家犬袭击。
中华穿山甲在亚洲被广泛猎杀,以作为食物及传统药物使用。该物种在其原生栖地均大幅减少。根据国际公约中华穿山甲在任何从野外捕猎的商业用途均被禁止。
在多个不同国家及地区均禁止出口及贸易,包括孟加拉、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及越南等禁止捕杀和食用。在中国,非法捕杀、走私或贩卖,可被判监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严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在中国和越南,中华穿山甲的肉类作为一种奢侈的野生肉类被大量消费,富裕的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高昂的价格。这张有点像“哥斯拉”。
威胁包括基础设施发展,生存环境丧失和破碎化以及农药使用。在中国,包括水电站和采矿业在内的重大发展也构成了威胁。
该物种还出现在中国和越南的传统医学文献中,该文献规定在传统药物中使用鳞片治疗哺乳期妇女的皮肤状况,改善血液循环和刺激乳汁分泌。
在中国,疑似也通过医院等指定商店以及传统医药零售商针对这些疾病和其他疾病以及癌症开具了穿山甲鳞片的处方。
2020年2月7日凌晨,华南农业大学大学宣布发现了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没有利益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口腹之欲,哪来生命的流逝。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