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世界最愚蠢的三大戰爭

戰爭本是打壓對手的最後手段,也是為自己爭得利益最大化,或滿足自身戰略需求,也許是霸權野心,總之是對本國有利的。所謂愚蠢,就是雙方的戰爭沒有任何意義,撈不著任何好處還讓自己損失巨大,如本文所列的這3場戰爭可以稱得上當代最愚蠢戰爭。

NO.3 兩伊戰爭

歷史上,伊拉克、伊朗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藉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不久,戰局發生轉變,1982年之後,伊朗侵佔了伊拉克的領土,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

兩伊戰爭的起因紛繁複雜,既有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邊境糾紛;既有兩伊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有國際影響的推動作用;既有兩國人民之間的民族仇恨,也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問題有關。但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邊境糾紛、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為邊境糾紛。

兩伊戰爭從戰爭的結果來看無疑是最愚蠢的。戰後雙方又回到了戰前狀態,不但什麼利益都沒得到,反而兩敗俱傷。戰爭讓伊朗損失了105萬人,其中陣亡35萬,經濟損失3000億美元;戰爭讓伊拉克傷亡43萬人,其中死亡18萬人,經濟損失高達3500億美元。在當時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趨勢下,戰爭讓雙方的社會發展至少後退了20-30年,負債累累。因為戰後伊拉克經濟上的囧境,也讓當時的薩達姆政權採取了冒險主義,於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直接導致了後來對其致命的海灣戰爭和03年的伊拉克戰爭,薩達姆政權也因此覆滅。

雖然最後雙方都宣佈自己贏得了勝利,實際上戰爭結束後雙方又回到了戰爭開始前的狀態,誰都沒撈到好處,卻損失了大量人員、裝備,直接造成雙方的經濟面臨崩潰。

NO.2 埃厄戰爭

這是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之間於1998年至2000年爆發的一場邊境戰爭,戰爭的起因僅是為了爭奪對雙方都沒有什麼太大作用的灌木叢山和荒涼的巴德平原。本來解決的方法有很多,非要走得不償失的戰爭這一步。更愚蠢的是,這是一場兩個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間的戰爭,被駐厄首都阿斯馬拉外交官和記者歸納為“二次大戰的裝備,一次大戰的戰術,拿破崙時代的戰地救護。”戰爭結果讓雙方都沒撈到什麼好處,更是讓世界看了一場笑話,更讓兩國本已捉襟見肘的經濟雪上加霜。

這是一場由一片毫無價值的荒地引起的戰爭,導致15萬人喪生,上百萬人流離失所。也許這個傷亡結果在血腥的歷史戰爭中不是那麼起眼,但是別忘了,雙方在戰爭爆發之初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十五六萬,這個結果意味著雙方如果不是後來又動員了大批人員參戰,軍隊幾乎早已損失殆盡。戰爭使厄立特里亞的軍隊由戰前4萬人的規模膨脹到30萬人,軍人佔了總人口的10%。而埃塞俄比亞軍隊也是由戰前的6萬人擴充到戰後的40萬人。對於戰績,雙方都存在誇大其辭,關鍵是雙方沒能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讓兩國遭受了多大的損失。最終兩國簽署全面和平協議,沿國境線設置了25公里的緩衝區,聯合國調查團定期在兩國邊境巡查,早知是這樣的結果,打還是不打,這又是何苦呢?

NO.1 足球戰爭

足球戰爭(西班牙語:La guerra del fútbol),又稱一百小時戰爭,是1969年薩爾瓦多洪都拉斯之間的6日戰爭。這也是當代世界上最愚蠢的戰爭,沒有之一。這場戰爭雖然名為足球,實際上問題的根源卻是移民造成的矛盾,但解決這樣的矛盾有很多辦法,不一定非得戰爭。洪都拉斯與薩爾瓦多都位於中美洲,兩國都盛產香蕉。而美國的水果公司在洪都拉斯有大片香蕉園,很多薩爾瓦多人為了工作,便移民或偷渡洪都拉斯。1969年7月14日,存在於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終於因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足球賽北美區外圍賽期間的暴動所點燃。薩爾瓦多對洪都拉斯發動攻擊。

1969年7月18日晚間,在美國與美洲國家組織施壓下,戰爭以停火協議收場,洪都拉斯軍並於當晚21:30停止前進,22:00撤離薩爾瓦多。而薩爾瓦多軍則到8月5日才退回國境。1980年10月30日,兩國才簽署和約,從法律上結束了1969年的足球戰爭,將領土爭端交付國際法庭審理。 這是一場雙方皆輸的戰爭,而且是公認的雙方都沒撈到一點好處,卻造成了2000多人喪生。這場戰爭導致中美洲共同市場停擺12年,社會情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