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仔 倾下计#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踢唔好波冇饭食

▲阿贵赛场英姿。

阿贵出生于梅县的一个球迷家庭,其父亲和舅舅都是超级球迷。“小时候梅县的足球氛围很好,梅县有很多业余球场,每个球场都会有人踢球,我小时候觉得,足球是一种很好玩很有趣的‘玩具’”。

叶楚贵从小对球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孩提时帮母亲到亲戚家拿柚子回家,总是手里抱着一只,脚下放一只,把柚子当球踢着回家,这是阿贵最美好的一段童年回忆。

因为喜欢足球,叶楚贵的童年是“痛并快乐着”,父亲热爱足球,也是一个特别严厉的人。

▲赛场表现源于平时的苦练。

6岁的时候,爸爸每天都要求阿贵颠200个球,到了8岁的时候,他的颠球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曾经在40分钟颠了近5000个球,父亲在家门口墙上贴铁条,小叶每天左右脚各踢中铁条10次才能吃晚饭。

“我5岁的时候第一次玩球,第二天就能颠几十个了,所以家人觉得我有天赋,决定让我踢球,其实我内心也是喜欢足球的,这方面有可能是继承了父亲的爱好吧,但小时候爸爸真的很严厉,规定每天各个部位颠球达到一定数字才可以让我吃饭,踢铁条的事是后来发生的,我总是开玩笑说,以后我要是打门柱了就要怪我爸”。


当球童 靠踢野球维持状态

▲黄政宇足球之路较为坎坷。

黄政宇的足球之路,与其青年队队友林良铭相比,可谓是历经波折。仅在儿时报名了足球兴趣班,教练觉得黄政宇有天赋,他便到东山体校跟着张骏良教练学习。而后来到广州市队,师从昔日太阳神球员彭锦波。

一次,广州市队到广西梧州参加比赛,当时需要测骨龄,结果显示黄政宇超出标准,根据足协规定,他不能参加该年龄段的全国比赛。“当时打算放弃踢球了。”就在黄政宇感到心灰意冷时,彭指导一直在鼓励他,让他继续跟队训练。“既然选择足球这条路,就不要有其他的想法,坚持走下去。”彭指导的话,黄政宇一直牢记于心。

▲入选国字号。

半年后,黄政宇骨龄合格,可以参加省运会。之后,他去了广州五中上学。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黄政宇并没有系统的训练,而是边上课边踢球。期间踢了很多校园内比赛,也曾去过泰国踢亚洲中学生比赛。周末的时候,黄政宇会参加广州市业余七人制比赛和五人制比赛,他曾代表古广明队参加全国五甲联赛,还代表肇庆立讯踢过粤超,只能通过踢野球维持状态。已经记不得多少日夜,黄政宇在珠江边跑步,练习体能。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还未成为职业球员之前,黄政宇甚至在天体当了一个赛季的球童。谁都没有想到,一个不起眼的捡波仔。当他再次进入天体时,已经从球场角落,来到了比赛场上。

莎士比亚曾说:“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也许,历经磨难,才会显得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