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晋州“最后的人民公社”周家庄,67年坚持集体化道路


河北省石家庄市东50公里的晋州市中部有个周家庄乡,虽然是“乡”,却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人称“最后的人民公社”。周家庄乡面积16.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765人,1949年开始创办互助组,1952年建立了合作社,1958年建立了人民公社,1983年建立了农工商合作社。


自1952年至今,周家庄合作社始终坚持集体统一经营,体制一直未变,目前已有67年历史。而我国其他地区当年同时成立的的人民公社,只存在了24年,1982年就已经全部解体了。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周家庄“乡”政府和农民文化宫。
周家庄乡的前身是曹同义农业合作社。在高级社合并为联村社的基础上,1958年春首先建起了“黎明人民公社”,同年下半年撤销归属“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以周家庄为驻地建周家庄公社,1984年改周家乡至今。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周家庄村,该“乡”对6个自然村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统一建起了二层住宅楼房。

周家庄乡一直为集体经营,实行“两层楼”的管理体制。在乡政府领导下,全乡6个自然村共设10个生产队,是全县唯一的乡生产队。该“乡”设立队委会,不设村委会。图为“中国周家庄乡第八生产队。
周家庄“乡”是现唯一仍存活着的“人民公社”,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从1962年至今,这里的许多社员仍依赖着集体计划经济生活。图为该“乡”的一块试验田。
土地面积21035亩,人口17800人。全乡实行集体经营、统一核算、专业承包、分工分业的管理模式,是全国惟一实行乡级核算管理体制的乡镇。在市场规律下,这里的集体经济依然红火。第九生产队经营着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园,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乡里的奶牛场是石家庄地区最大的奶牛场,饲养着1100多头奶牛。图为采摘园大门,2012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16年荣获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称号。

周家庄“乡”建设了农民文化宫、农民影剧院、图书阅览室、岗前综合培训中心和农民乐园,对全乡所有街道进行了水泥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图为周家庄“乡”的卫生院。
周家庄“乡”积极落实十二项福利保障,形成了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残有所管、贫有所助的生活局面。图为周家庄“乡”的敬老院。
周家庄“乡”组织评选文明家庭活动,全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达90%以上,评选“好妯娌”、“好媳妇”共400人。各队都建设了村史室,把各队的优秀人物的事迹和烈士事迹展示出来,用于鼓励和激励全乡社员奋发向上,见贤思齐。
周家庄“乡”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形成的周家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全乡各个领域和层面,深入人心。【《瑞视觉》原创文图,欢迎收藏、转发、分享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