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十大悲情人物第五位—惠若琪

一直被球迷误解诟病

惠若琪不管是在国家队还是在江苏队打球,作为场上的队长经常被一些吃瓜群众所诟病称其为“慧无力”,甚至还有的人说她的奥运金牌和联赛金牌都是傍大腿得来的。更可笑的是在退役后和女排队员们的合影居然被个别地方的媒体打上了马赛克。


那些有意无意嘲讽惠若琪的人们不知道是想蹭热度还是别有用心?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是真不懂排球,并且连一个合格球迷都算不上。惠若琪作为保障型主攻在世界排坛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她阅读比赛的能力和比赛气质都是一流的,有她在场上球队攻防都非常流畅。赛场上的她是朱婷的最佳对角,退役之后,能像惠若琪那样完美地承担起朱婷对角重担的主攻难寻。


1.惠若琪的小球串联技术

小球串联技术,一般是指对不到位球,乱球的处理,属于边缘技术。在整个排球比赛往返之中,如网兜球的处理问题、无攻球的处理、攻防中的保护、防返过程中的普调球技术还有乱球当中怎么把球处理过网等等。比赛中扣球得分和防守不失分是同等的重要,从小接受排球正规训练的惠若琪对后排保障的优势体现出来了,接一传到位,二传到位,不至于让球队显得很混乱,具有稳定军心的作用。

2.惠若琪的进攻线路多变

有的时候惠若琪攻球无力,强攻不下球,是事实。其实在观感上来说,大家都喜欢暴扣对手,那样打球看着解气。但是实战中,有些线路差的球不能靠暴扣解决,因为很容易被拦死。惠若琪打球意识非常优秀,靠手腕变化可以轻易躲开对方高拦网,大家可以看看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对塞尔维亚决赛时那场球。


与郎导母女情深

大家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郎导为什么那么喜欢惠若琪?人和人有一种关系叫“同甘共苦”,小慧是和郎导从2013年女排最低谷中一起走过来的。当时郎导刚接手女排时惠若琪已经是队内头号球星了,朱婷起来后小慧甘愿从大主攻位置改打小主攻即保障型主攻。惠若琪在队内场上场下作用明显,她的大局观被郎导津津乐道。


惠若琪2010年第一次肩膀受伤是在女排大奖赛澳门站比赛肩膀脱臼植入7根钢钉,当年她还是一个19岁的女孩,那次严重地受伤,让她远离赛场8个月之久。职业生涯中因心脏问题两次手术差点无法参加奥运会,是主教练郎平对小慧的鼓励让惠若琪重新燃起了斗志,历经两次心脏消融手术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努力,惠若琪终于赶上了奥运会的末班车和郎导一起并肩作战并获得冠军。


一个痛苦的决定

出生于1991年的惠若琪,2018年2月宣布退役。当时还不到27岁,正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对于选择退役的原因,惠若琪坦言,主要还是因为身体问题,在身体状况确实不允许继续比赛的情况下,才最终作出退役决定。在现场,回忆起多年的排球生涯,以及和队友之间携手作战的那份感情,惠若琪几度哽咽,她说,“我们一起哭过、一起笑过的时光,永远是最珍贵的回忆。”之后,张常宁、龚翔宇等十多位江苏女排队员上场,与惠若琪拥抱道别,并送上祝福。远在外地的朱婷等国家队队友,也发来视频祝福,希望惠若琪未来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好。


2007年,凭借在2006-2007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的出色表现,16岁的惠若琪进入中国女排集训大名单。2011年,惠若琪在俞觉敏执教的国家队中成为主力,和队友一起拿到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季军。2013年,惠若琪担任中国女排的第15任队长,身披12号球衣。接任中国女排队长后,她率领队员拿到过亚锦赛冠军、世锦赛亚军、夺得过奥运会金牌,在退役的前一年还帮助江苏女排斩获了联赛和全运会的双料第一。


在女排姑娘征战世界杯时,惠若琪在北京接受了心脏微创手术。进入2016年,中国女排迎来里约奥运会。就在奥运会开始前6个月时,心脏又出现不适的惠若琪,毅然接受了第二次手术。里约奥运会排球决赛现场,随着惠若琪在网前高高跃起,排球重重地砸在塞尔维亚女排的半场,举国欢腾。赛后,惠若琪哭得最厉害,其中的酸痛只有她自己知道。

令人惊喜的是,惠若琪即使退役也不忘关心排球事业,不仅发展“惠若琪女排发展基金”,还在女排世界杯全程解说,为女排摇旗呐喊,告诉大家即使退役也依旧热爱排球,这是另一种女排精神的诠释。退役不到两年,惠若琪就收到了国际排联的邀请,在国际排联担任职务,这也是对她运动成绩和积极推动排球运动的一种肯定吧。


让我们善待那些拖着一身伤病退役的运动员们吧,别再让这些英雄们成为悲情人物,是他们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让国歌响彻世界。最后,祝小慧爱情事业双丰收,祝中国女排东京奥运会卫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