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一百多年前頤和園老照片:石舫上站滿了罪惡的英法侵略者


頤和園是乾隆皇帝為了孝敬其母親於1750年開工1764年建成的,當時叫“清漪園”。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把清漪園也燒燬了!這是在1862年左右拍攝的萬壽山,只能看到高處的“智慧海”,“佛香閣”只剩了基座。


這是被摧毀的頤和園大報恩延壽寺。
清末樂壽堂前的“龍燈杆”。該杆建於光緒十八年,1951 年拆除,1989 年重建。
這是民初樂壽堂前的“龍燈杆”。
1900 年和民國時期的十七孔橋。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橋橫跨在南湖島和東岸之間,橋長150 米,像一條長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該橋仿著名的盧溝橋之作,橋上每個石欄柱頂部都雕有形態各異的石獅,顯得精緻、雄偉和美觀。銅牛位於十七孔橋東頭湖岸上。由銅牛處循岸往北,湖東岸有知春亭。
1900 年“庚子事變”前和事變期間的頤和園石舫。石舫上下層站滿了各國侵略者。
“庚子事變”期間的頤和園石舫。石舫上層坐滿了各國公使和夫人,而下層則是一些隨時伺候這些洋人的太監。
清朝末年的石舫。石舫上有一些洋人,石舫左側為荇橋。
西德尼·戴維·甘博於1919 年拍攝的頤和園玉帶橋。
清末的頤和園荇橋東牌樓。
萬壽山昆明湖碑
清末的頤和園荇橋。
長廊
民國時期的銅牛。銅牛鑄於乾隆二十年,高1.14 米,長1.75 米,寬0.84 米。此時的銅牛和1870—1880 年托馬斯·查爾德拍攝的頤和園被毀後的銅牛相比,不但增加了一圈漢白玉圍欄,牛尾巴也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