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芙蓉嶺古道,浙江省十大人文古道之一

《浣溪沙-古道行》

坦克

徐徐秋風染群山,萬紫千紅漫蒼杉,孤寺宇中修心禪!

自在踱步層林遊,無邊勝景滌多愁,天人合一古道走!

芙蓉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大若巖鎮龍垟村大洲坑,經芙蓉嶺,止於巖頭鎮鄭岙村(楠溪隧道口)。古道全長6500米許,累計爬升600米許,塊石為基,西東走向,是當年大若巖鎮與巖頭鎮乃至大小楠溪村民來往的主要通道。該古道是浙江省十大人文古道之一!古道沿溪澗而上,蜿蜒於密林,全程廕庇,水豐瀑飛,樹壯草茂,亭古宅深,不愧為十大人文古道,三個小時可至,當去!

古道起點位於永嘉縣大若巖鎮龍垟村大洲坑自然村,村口古亭相迎,亭前兩棵263年高齡蒼勁挺拔的苦櫧樹,立於道旁,笑迎四方賓客。

道旁的林氏宗祠色彩奪目,更顯神佑!

從村口一路直行至古道口,道口左邊為林家大宅造型古樸,歷史悠久,屏山而建,乃典型的永嘉民居。

芙蓉嶺古道口,入口明顯,沿溪而行。

道旁左側高峰突兀,群鷹盤旋,孤峰拔起,嶙峋秀錯,極其雄偉。

行200米許,道有分歧,右邊過小橋而行。

右行而上便過古灰寮

繼續峽谷行

復行百米,在老的龍垟水電站旁,繼續上行。

遇岔口,右邊直行。

復行半里,過小屋,

沿田園,小溪直行,溪澗中亂石橫臥流水潺潺。

行一里許,過小木屋,便至溪澗,奔澗鳴雷,溪谷山色迷人,開始上嶺。

上嶺200米許,復過溪澗,流水頗豐。

過溪澗上行,道有岔口,左行上嶺,上嶺陡峭,迂迴鬥折,但難度尚可!喬木夾道,全程廕庇。

上行2裡許,道旁有古寮,

過古寮鬥折上行,行進於密林。

幾百米後,古道開始平緩

累行6裡許,至山坳。

下山道口,有荒草佔道,下山路比來時路好走些,但要注意防滑。

下嶺道,行進於密林,草木葳蕤,迂迴而下。

下行3裡許,道旁有倒塌的古寮,乃建於清道光年間,可見歷史悠久,誰來修復?

過古寮,繼續下行,行進在蒼翠見,溪澗流水歡奔,透密林隱約可見,如此行2裡許,復至溪澗。

一橋橫亙於溪,亂流橫穿於怪石。

過石拱橋,古道開始平緩,行進於荒草山崗上,依崖而行。

行一里許,可見遠處公路,開始下嶺。

下行200米許,過喬木嶺,至古道終點,

古道終點為古亭,亭前溪澗有通往鄭岙村的石拱橋(森橋)(古道已經無可查找),亭中有清同治年間修建芙蓉嶺紀念碑和民國26年修芙蓉嶺森橋的紀念碑。

古亭對山便是著名的芙蓉三冠巖的背面,氣勢磅礴,雄壯巍峨!

過古亭上公路,右行200米許,便是巖頭至大若巖楠溪隧道口。

(下圖來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