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首批赴港澳学习交流团学到了啥?

这次港澳学习交流,安排有凤凰卫视评论员李炜、何亮亮,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高级经济研究员王春新,香港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周志文等专家学者的讲座,有对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公务员事务局、生产力促进局、贸易发展局、招商局货柜码头、立法会、廉政公署、香港理工大学以及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单位的参访,也有与港澳方面有关人员就政府管理、企业发展、市场贸易、科技创新等课题的座谈交流,行程紧凑、课程丰富,有听、有看、有议,团员们普遍感觉“解渴”又“管用”。

市财政局局长崔国炜认为,“考察之行最受益的还是对于工作思路的启迪,特别是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边界问题,政府如何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等问题,都让人深受启发。”

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说,“响应市委‘解放思想’和‘行万里路’要求,从太行山巅到香江之畔,从内陆小县到国际都市,跨越的是时空,拓宽的是视野,启迪的是思想”。

市农委主任李喜红也讲到,“香港的发展经验,就是创新改革的经验,这和晋城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非常类似,传统的发展路子走不通,即使走通了也还是落后的。”

泽州县委书记、县长高喜全感触良多,“香港政府治理体系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政府、企业和民众各司其职,社会运行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在市委副秘书长闫培烈看来,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有效、规范法治、制度健全的社会管理是根本保障。”

市委政研室主任王志强也有同样的感受,“香港的发展,有赖于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市场主体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

市审计局局长李天胜也讲到,“营商环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市供销社主任刘建光非常关注香港中小企业的发展,他讲到,“香港政府通过生产力促进局和贸易发展局,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管理、产品研发、贸易推广‘一条龙’服务,保障了中小企业的蓬勃旺盛。”

市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建辉认为,“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服务和引导,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董海顺也认为,“相比较我市目前对企服务单一粗放的问题,港澳多渠道、专业化政务服务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香港交通发达、车流不息,尽管路窄车多,但是鲜有塞车现象;虽然人口密集,但乱扔垃圾、烟头和随地吐痰者却极少遇到。”谈起香港的人文环境,市民政局局长王仁庆总是不吝赞美之词。

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元平认为,“创造一个好的营商发展环境,解放思想、创新模式、优化服务很重要,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文化培育、教育卫生也同等重要,应当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性的系统性工程。”

这次港澳之行,学习交流团还专程拜会了中央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和香港东区工商业联合会,与山西省政协常务委员、香港亚洲地产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志忠以及有关工商界人士召开了经济交流座谈会,6个县(市、区)和开发区作了产业项目推介,并就香港工商界到晋城参访考察事宜达成了初步意向,为下一步深化两地合作搭建了通道。

城区区长王文全非常关注科技创新,他讲到,“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先进高新技术,发展配套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陵川县委副书记任小广更多关注的是金融,他认为,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经济能力十分紧迫。

市林业局局长史小军谈到,“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产业,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接待投诉,不断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学琦从城市营销角度作了另一番阐释,“城市营销比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成功的故事听了让人有一种冲动:这个地方好,我想去看看。”

市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聂永平说,“必须精准把握对外开放的本质内涵和关键要素,在双向合作、包容发展中谋求知遇、抢占机遇、抓住巧遇、赢取商遇,真正打造山西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

“港澳业界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港澳人的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开拓创新,只要是政府不禁止的、法律允许的,他们都会去尝试,敢为人先的生存法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谈起考察感受,市文化局局长贺建国这样说。

市水务局局长杜平讲到,“要把差距转化为动力,向港澳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市政协秘书长和贵喜说,“这次学习交流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创举,更加坚定了我们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沁水县县长侯贵宝总结了“三个必须”,“必须有醍醐灌顶之警醒,必须有逆水行舟之共识,必须有负重爬坡之担当。”

今日本报全文如下

港澳行,启迪破茧之行

——我市首批赴港澳学习交流侧记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白居易《春风》一诗描绘了万花争春、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春风万里,处处洋溢着奋斗的味道。3月10日至17日,晋城市委选派6个县(市、区)和市直单位部分领导干部30余人组成首批赴港澳学习交流团,完成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

晋城因煤而兴,后又因煤而滞,经受着转型的阵痛。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方向,并针对干部提质和效能提速部署了“四个一批”任务,赴港澳学习交流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今年干部教育“走出去”的首发团队。

“市委审时度势提出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紧接着在‘走出去’方面做出一系列大动作,包括这次赴港澳学习交流,充分表明了市委要发展、急发展、快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坚定信心。”对于这次学习交流的初衷和目的,副市长、赴港澳学习交流团团长冯志亮这样说。

这是一次解放思想之行

临行之前,市委书记张志川特意叮嘱学习交流团成员,“一个地区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环境,而广大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思想开放包容程度是核心中的核心。”

2017年,占全国0.01%国土面积的香港,创下了全国2.66%的GDP总量,达到2.2万亿元。香港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滚滚潮流中,始终能够觅得良机、最大化地利用良机,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香港的发展经验,就是思想开放、敢立潮头的经验,就是创新改革、至精至善的经验。

领导干部的眼界思维,是决定执政能力高低的根本因素之一。晋城站立太行、俯瞰中原,借势全国“中部崛起”战略挺进中原,对掌舵一方发展的领导干部而言,急需来一场“头脑风暴”。

市财政局局长崔国炜认为,“考察之行最受益的还是对于工作思路的启迪,特别是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边界问题,政府如何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等问题,都让人深受启发。”在经历两次转型阵痛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理念和“积极不干预”原则,使得香港在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国际大环境下仍保持了高分表现。而就晋城目前面临的局面而言,政府如何学会“放手”、如何真正变“严管家”为“好保姆”是当务之急,而香港模式正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人是用思想来赶路的,一个地区的发展亦是如此。正如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所说,“响应市委‘解放思想’和‘行万里路’要求,从太行山巅到香江之畔,从内陆小县到国际都市,跨越的是时空,拓宽的是视野,启迪的是思想”。市农委主任李喜红也讲到,“香港的发展经验,就是创新改革的经验,这和晋城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非常类似,传统的发展路子走不通,即使走通了也还是落后的。”

这是一次启迪碰撞之行

香港真正的优势是软基建,就是多元开放、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截至2018年,香港连续24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今年市委决策,推进包括“放管服”改革在内的五个关键领域改革,落脚点也在于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地域的创造活力和吸引力。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港澳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香港能够两次成功转型的根本原因所在,而这也恰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泽州县委书记、县长高喜全感触良多,“香港政府治理体系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政府、企业和民众各司其职,社会运行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在市委副秘书长闫培烈看来,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有效、规范法治、制度健全的社会管理是根本保障。” 市委政研室主任王志强也有同样的感受,“香港的发展,有赖于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市场主体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 市审计局局长李天胜也讲到,“营商环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香港良好的营商环境表现在方方面面。市供销社主任刘建光非常关注香港中小企业的发展,他讲到,“香港政府通过生产力促进局和贸易发展局,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管理、产品研发、贸易推广‘一条龙’服务,保障了中小企业的蓬勃旺盛。”市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建辉认为,“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服务和引导,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董海顺也认为,“相比较我市目前对企服务单一粗放的问题,港澳多渠道、专业化政务服务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香港交通发达、车流不息,尽管路窄车多,但是鲜有塞车现象;虽然人口密集,但乱扔垃圾、烟头和随地吐痰者却极少遇到。”谈起香港的人文环境,市民政局局长王仁庆总是不吝赞美之词。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元平认为,“创造一个好的营商发展环境,解放思想、创新模式、优化服务很重要,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文化培育、教育卫生也同等重要,应当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性的系统性工程。”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蓬勃发展的市场主体作支撑。能否让晋城吸引企业、留住企业,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成为企业家创业“高地”、成长“湿地”、心灵“港湾”,关键在于营商环境。学习交流期间,“环境”成为一个高频词,团员们都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迫在眉睫。

这是一次交流合作之行

学习交流期间,团员们不仅拿出全部精力吸收经验、启迪思想,也注重在交流中寻求提升和合作的良机。城区区长王文全非常关注科技创新,他讲到,“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先进高新技术,发展配套产业,打造产业集群。”陵川县委副书记任小广更多关注的是金融,他认为,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经济能力十分紧迫。

旅游是香港的支柱产业,晋城近几年也在积极推进“全域旅游”。香港的旅游,有吃、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的一流服务作支撑,更有极具创意、影响力深远的丰富文化资源作招牌。市林业局局长史小军谈到,“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产业,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接待投诉,不断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学琦从城市营销角度作了另一番阐释,“城市营销比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成功的故事听了让人有一种冲动:这个地方好,我想去看看。”这些经验可以因地制宜、“拿来我用”,为晋城的旅游产业注入新理念、增添新成色。

合作的基础在开放,关键在开放。市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聂永平说,“必须精准把握对外开放的本质内涵和关键要素,在双向合作、包容发展中谋求知遇、抢占机遇、抓住巧遇、赢取商遇,真正打造山西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香港文汇管理学院作为学习交流的在港承办方,也多次讲到,“晋城人杰地灵之地,受到了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熏陶,与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相遇,势必会碰撞出更多精彩的火花。”

这是一次激励奋进之行

香港长盛不衰的力量之源,是刻苦耐劳、勤奋拚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这种精神道出了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时的努力顽强,也道出了世纪之交港人在一次次逆境中的拼搏向上。

千里之外,太行山上,也同样有太行精神之光,照耀晋城大地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搏击前进。过往亦辉煌,未来向何去?通过这次港澳之行,晋城的干部都或多或少找到了答案。

“港澳业界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港澳人的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开拓创新,只要是政府不禁止的、法律允许的,他们都会去尝试,敢为人先的生存法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谈起考察感受,市文化局局长贺建国这样说。

市委提出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众“智”成城。这个号召与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跟香港“一切以市民意愿为前提”的施政理念异曲同工。副市长冯志亮在结业仪式上讲到,“市委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大规模选派关键岗位、关键部门‘一把手’赴外学习交流,本身就体现了市委解放思想、敢于担当的勇气魄力,也是对干部的鼓舞和鞭策。”

事非经过不知难。收获满满“真经”,不虚港澳之行,关键还是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对于这次港澳之行,团员们都表示确确实实看到了差距,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压力。市水务局局长杜平讲到,“要把差距转化为动力,向港澳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市政协秘书长和贵喜说,“这次学习交流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创举,更加坚定了我们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沁水县县长侯贵宝总结了“三个必须”,“必须有醍醐灌顶之警醒,必须有逆水行舟之共识,必须有负重爬坡之担当。”

“想”要有格局,“说”要有思维,“干”要有能力。在今年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卫明喜也针对聚焦专业化提升干部教育质量提出要求,“突出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统筹资源为各类干部提供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专业能力教育,多渠道解决好干部队伍能力不足、本领不够的问题,帮助干部拓视野、增素质、提能力。”

“思想破茧”只争朝夕,“蜕变化蝶”正当其时。相信思想的大解放,必定能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为争当“先行区”“领跑者”“桥头堡”、开创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开智拓流!

▍制作:太行日报社新媒体部

晋城最靠谱微信号 影响最有影响力人群

<table><tbody>

昵称

新闻定位

太行日报

taihangribao

晋城政务动态

阅晋城

taihangwanbao

读者微友爆料+互动

色影太行

seyingtaihang

影像

/<tbod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