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百年羽毛球赛事,岁月长河中初心不变

创刊于2006年的我们,从2007年就开启了追逐百年全英赛的旅程。当时的世界羽联主席姜荣中曾说,那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全英公开赛,它是属于羽毛球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第97届起,每一年的料峭3月,我们都会越过英吉利海峡,赴约伯明翰室内体育馆(NIA)的百年之约。

“为何我们会迷恋全英?”因为它跨越了人类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因为在肃然起敬的历史中,它见证了羽坛风云,记载了百年传奇与经典;因为每一个前来这里的人都怀揣着羽毛球梦想,那是初心的见证,时光的传承,不变的挑战……站在2020年伊始,我们翘首期盼第110届全英公开赛,愿星辰璀璨,不见不散。

2007年4月刊

回味全英,谢杏芳三连冠

2007年全英赛,中国队各单项的主力选手倾巢出动。在激烈的竞争中,全队共夺得男女单打、女双及混双四枚金牌,金牌数与上一年的全英赛持平。其中,谢杏芳实现了2005至2007年的三连冠。至此,中国女单选手在2003至2007年连续5次问鼎全英赛女单桂冠。


2008年4月刊

奥运“边缘选手”大爆发

作为奥运积分周期截止前的关键一站,众多选手为了宝贵积分倾尽全力,也许是被逼上绝境,陈金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他在决赛中击败队友林丹夺得冠军,确实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突破群雄的包围,陈金为自己的奥运征程杀出了黎明。


2009年4月刊

寂寞的英超冠军杯

英国最热门的体育项目无疑是足球,相比之下,发源于英国的羽毛球在自己的娘家却不冷不热。针对全英赛半决赛和决赛的门票早已售磬、但资格赛观众寥寥无几的情况,组委会把英超的冠军奖杯借到了伯明翰。可惜,这个很有噱头的举措并没有吸引到羽球明星的青睐。一个小时的短暂停留,英超冠军杯静静地呆在球场的一角,显得十分孤独。最后,它也只能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


2010年4月刊

当年的全英记忆

现任中国羽协主席张军回忆说:“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拿冠军,而是我的手被电话卡住了。”当运动员时,张军曾3夺全英赛混双冠军,卡手事件就发生在有一年的决赛后。“记不得是哪年的决赛后,只记得当时我很开心,在球馆走廊给家里打电话。当时我用的是那种投币电话,打电话时,我就把手放到了退币的出口处,一不小心,手就被卡住了。但是越急越卡得紧,我一个劲儿地冒汗。还好赵婷婷正好经过,帮我找来工作人员,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我的手才拿出来。”后来,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组委会把走廊里的投币电话都拆了。“现在二楼的走廊都没有电话了,那都是因为我啊。”

“我挺喜欢全英的比赛气氛,观众席比较暗,灯光都集中在场地上。这样的设计让运动员很兴奋,不论在哪个场地都感觉自己好像在打决赛。”

曾经的全运冠军、现在中国队单打主教练夏煊泽对全英的回忆是满满的幸福:“我第一次打全英是1999年,那时候男单还是64位,比现在还要多打一轮。当时,我第一轮对手是印度的戈比昌德,我2比0赢得轻松。后来,他在2001年也拿到了全英冠军。第二轮对手是丹麦的拉尔森,那是我第一次跟奥运冠军交手。那时候我刚出道,还没什么感觉就输了。”

不过,一年之后再次来到全英赛场,夏煊泽就实现了梦想。“2000年我就拿了全英冠军,决赛和陶菲克,当时他的状态很好,但我15比6、15比13赢得很漂亮。当时的感觉真好,赢完把拍子往空中抛,转身跟教练们握手拥抱。拿冠军的感觉真好!”

世界大赛冠军大满贯的张宁,唯独缺一枚全英的金牌。她说:“我的全英记忆就是三次亚军!1998年输给叶钊颖,后来两次输给了谢杏芳。”虽然荣誉单上唯独缺了全英冠军,但是张宁很坦然,“遗憾也说不上,毕竟不可能什么比赛都能拿冠军,我觉得三次亚军也该算个纪录吧。”


2011年4月刊

镜头下的全英公开赛

2011年的全英升级为顶级超级赛,奖金多了,积分高了。百余年来,这项世界羽坛历史最悠久的赛事如期登场,除了战争,再没有任何的外力因素阻挡过它前行的脚步。


2012年4月刊

悲情盖德

3月8日凌晨2点左右,空荡荡的混合采访区旁,盖德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身上穿的还是之前比赛时的那身短衣短裤,只用一条毛巾搭在腿上保暖。

按计划,他的比赛应该在3月7日16点15分开始,但等盖德上场时,已经是转天凌晨近1点。苦战至第3局后半段时,盖德已明显体力不支,无心恋战,只求速败。输球后,站在混合采访区,盖德说的第一句话便令记者唏嘘,“我太老了!”以往从不服老的他第一次认输了。这是盖德的最后一届全英赛,以这样的方式挥别,真的是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无奈与悲凉。

林李英雄惜英雄

男单决赛,当李宗伟宣布因伤弃权后,林丹像以往一样走到网前与李宗伟握手,两人隔网交流了几句后,突然脱下各自的球衣,并将自己的球衣交到了对方手中。两人的这一举动来得实在太突然,让坐在场边的摄影记者们都来不及捕捉到最佳的镜头。


2013年4月刊

陶菲克谢幕战止步首轮

不出意料,陶菲克被佐佐木翔“一轮游”,横扫出局。念叨全英锦标十载有余,无奈年复一年,渐行渐远,已成空谈。当你还在怀念,现场早已轰鸣而过。


2014年4月刊

全情燃烧,大腕回归全英

夺冠后,李宗伟和王适娴都由心底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李宗伟跪地狂吼,往前猛地撞了数拳,最后一拳冲前,将大半年来的苦闷尽数宣泄而出;王适娴转身挥拳撕扯声带,锐利的声音近似咆哮,响彻伯明翰球馆。众所周知的缘故,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肆意为自己欢呼过了。旁观者尚且有“这么长时间憋着不好受吧”的感觉,身在其中,他们的感触想来更是深刻而强烈。


2015年4月刊

不再被”左右“

“大胆行事,不被左右”,一句出自谌龙夺冠后的自白。他的每一丁点进步都要接受来自行内外人士最严苛的审视,这种处境亦如当年的林丹。立于羽坛之巅有多困难,问问陶菲克、李宗伟便知。无论强到什么程度,总有人指手画脚,谌龙不断为自己减压,轻装前行,直面得失,日渐成熟。全英冠军是分内之事,如何处理好过程才是关键。

横穿三个“兵器时代”

只有全英公开赛横跨了“木拍时代”、“铝拍时代”和“钛纤拍时代”,这就是说,这三种兵器都出现过的比赛,仅有全英公开赛。


2016年4月刊

开启混战时代的全英林丹全英握六冠

奥运之前的全英赛,分为有人拿命拼,有人看着办,以及“新人冲,老人躲”的态势。老将、名将为了里约奥运,总得留些气力,缓缓压力,比如阿山/亨德拉;而新人们则为设法出战下届蓄些劲儿,冲得很猛,生怕漏了任何一个表现之机,比如薛松和田厚威。

不过,林丹用第六个全英冠军亮出明确的答复。这一次冠军,让他成为该赛历史上夺冠次数第三多的男单运动员,仅次于印尼传奇球星梁海亮的8次冠军,以及丹麦选手科普斯的7冠,和爱尔兰球员徳夫林并列历史第三。而林丹的这一成就也是世界羽坛近40年来的最佳。


2017年4月刊

“冠军阵营”的必修课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伟大的球员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能拿冠军,更重要的是他能守冠军。正赛第一轮,2016年全英5个单项冠军就折了女单、男双、混双。女双冠军也没让“同伴们”多等,坚持最久的是林丹半决赛才输给师弟石宇奇。

去年风光无限,一年后,他们有的志在卫冕,有的想延续奥运风光。每一次比赛都是从零开始,他们和旁人的关系已从竞争变为“击败与取代”。冠军带来的是肯定与荣誉,但同时会带来压力与更多的被针对。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冠军阵营”想要提高自己的必修课。


2018年4月刊

中国男单全英交接

如果林丹能第7次举起全英男单冠军奖杯,那他的关键词就是王者归来,只不过,稍显遗憾,他“只”拿到了亚军。

4场比赛,林丹展现了4种不同的打法,而且每一种都算得上炉火纯青。决赛3局输给石宇奇,不能说林丹打得不好,只不过突破自己的石宇奇发挥得几乎完美。随着2017年亚锦赛首次战胜孙完虎之后,石宇奇在心态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加上2017年年终总决赛力克三大高手的辉煌、2018年初亚洲团体锦标赛的挫折,经历了足够多的石宇奇在全英公开赛上终于实现了自身的突破和升华。


2019年4月刊

见证拼搏见证历程

第109届全英,从国内出发来的中国媒体就我们一家。倒是印尼和日本媒体如常地重视,各有10余人参与报道。作为媒体人,每次比赛决赛过后都会有隐约的落寞。对比摘金夺银的运动员,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大概是能见证他们一路历程,向外界输出更多观众无法亲眼看到的过程。决赛当晚,与同行到唐人街吃火锅,巧遇几位国羽女队成员,她们说:终于能来整一顿了。

离开时和到达时的那晚一样,天晴、大风、寒冷,谁知道中间还经历了冰雹呢?


2007到2019年,我们与全英走过13年。在层出不穷的新人涌现,历久弥新的老将犹勇,我们也从每月见的纸媒,多了实时更新的线上新媒体平台。梳整至此,那些尘封的故事再次跃然眼前。愿我们如期启程,相约2020伯明翰全英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