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常万朝 丨 采采向上的风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一条不知迂回盘旋了多少次的山路,终于从山下爬到了山顶。这条山路的尽头就是林州市石板岩镇的大垴村,这个村平均海拔1500米,是林州市海拔最高的村庄。到这个村子看看,成了我多年来的梦想。

一个春风浩荡的日子,我们芝兰园组织了一次大垴采风活动,遗憾的是我却因故未能参加。手指头拨拉着群里文友们发进来的照片:衣着朴素的吕主席融进了朴素的大垴村,平凡的长相就像随处可见的石板房,苍苍白发犹如远处尚未染上春色的山坡,看不到一点光亮。他微迷着眼缝,然而作家的睿智却尽显无遗,就像那条赋予大垴村灵魂的盘山路。

文质彬彬的杨一哥穿了一件色彩亮丽的夹克,极富春意,像远处的一树桃花那样妆点着空旷的山头。他一会儿在老房子面前若有所思地发呆,一会儿站在崖边遥望太行平湖又欢欣不止,可能是在谋划着一篇佳作吧!他写的文章在芝兰园是杠杠滴,喝起酒来也颇为豪放。

俭周哥哥仍是一身黑色的衣服,不同的是胸前多了一部相机,谁也猜不中他黑色衣服中裹藏着什么心事,不知道他的相机里装了什么。芝兰园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外表沉静而内心极其浪漫的大款兼文豪。他曾一个人爬上北坡去畅想栗家沟,又曾披着小雨到广场与吕主席约会。

保周哥笑容可掬,让人很容易想起可亲可爱的《裤子兄弟》。一心哥稀疏的头发被风吹得蓬松了起来,但他仍然平静得像黄华河里的一块石头。利利和兰韵姐手捧着荣誉证书,灿烂的笑脸胜过身后的梨花。申晓芳虔诚地捧着朗诵夹子,一副认真的样子,估计是在深情地朗诵颁奖词,也许是在宣读获奖名单吧!

群里没有黎明自己的照片,只有黎明为别人拍的照片。因为每每芝兰园有活动,他都是忙前忙后地拍文友、拍山水,他在用镜头关注、支持并见证着芝兰园的茁壮成长。

突然,一个陌生人的照片扑满了手机屏,文友说他就是大垴村的支书许存山。他的白发显然好久没理了,却一根根地竖着,不影响他精神的矍铄。皴裂而粗壮得变了形的两根手指夹着一支瘦小的香烟,透过朦胧的烟雾可以看到他憨厚而爽朗的笑容,沙土色的脸被山风侵蚀成了沟沟壑壑,如同山坡上的梯田层层叠叠。他身着一件薄棉大衣,是深山里特有的古董吧,没人会觉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村支书。他二十六岁退伍回到大垴村,一干就是三十八年。他的生命就是大垴村蓬勃发展的历史,他凭着不屈的愚公精神使大垴村通了电、通了路、通了水,他成了林州名人、安阳名人、河南名人,大垴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的传统文化村落。

吕主席说:人得有点精神。是的!许存山迎难而上,执着追求,他活出了生命应有的精神,我们能不肃然起敬吗?

我想起了建树给我讲的寒冰和吕主席两位老师成功的艰辛历程,虽然只是片片絮絮,却也时刻鞭策着我努力奋进。七年前寒冰一头钻进了摄影界,省吃俭用,借钱买相机,餐风露宿,常年奔波在太行山中。偶和好友相聚家中,也只是拍根黄瓜,炒盘白菜,从街头拎来一瓶廉价的老村长,他们从不舍得去饭店。如今的寒冰大叔已是名扬全国的摄影家了。吕主席十几岁时开始踏上文学之路,顶着来自家庭和社会压力,三十年如一日,过着清淡的生活,矢志不渝地痴迷于写作中,终于有所成就。今天,他带领的芝兰园也成了林州响当当的文学品牌。

远处,一红衣女子高举芝兰园的大旗挺立在山头,成了太行山上最靓丽的一个镜头。我羡慕她,她的生命里从没忧郁,时时处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芝兰园的大旗迎风飘扬,红艳艳的大旗被风吹得特别舒展,吹动红旗的风分明就是来自山下,这是向上的风在吹。

【推荐语】

一个没去大垴的人,却仿佛真的去了。

他凭的是对文友的熟悉,凭的是群里的影像,凭的是对大家的热爱。

这样为采风素描,算是比较新颖的创新。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调,将文友们进行了勾勒,其实是心灵的对话。

非常不错。

——大爱无痕点评

常万朝芝兰园签约作者

林州七中教师。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诗词学会会员,林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爱好散文和诗词,多篇作品发表在《安阳晚报》《红旗渠报》《芝兰园》等多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