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失敗時曾登門向2人學習,如今自己財富420億,老師卻消失了

文|叢樹

來源|魯商儒風


1996年,史玉柱因盲目蓋巨人大廈,不斷抽調巨人集團的資金,結果巨大廈沒蓋起來,巨人集團因為抽血過度而一夜間坍塌。幾年前還光風無限的史玉柱,成為當時“最著名的失敗者”。

這時,史玉柱想到當時兩家很牛的公司——濟南的三株和瀋陽的飛龍,登門到這兩家企業學習。

幾年後,史玉柱東山再起,而兩位老師卻迅速墜落。如今史玉柱身家420多億,兩位老師已經銷聲匿跡。

1、巨人倒下,史玉柱成“最著名的失敗者”

大家都知道,史玉柱是中國難得的商業天才。

他有著中國最著名商幫之一的徽商的血脈,他1962年出生在安徽懷遠縣的一個小鎮,用現在的話說是“小鎮青年”。1980年,史玉柱以縣狀元考進浙江大學,數學差一分就是滿分——數學是計算機的基礎。4年後他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工作,1989年考上深圳大學研究生,成為馬化騰的師兄。

畢業後,史玉柱直接在廣東創業。他是學計算機的,很快自己研發出漢卡——聯想也是靠漢卡起家。當時計算機都是進口的,全部是英文,插上漢卡後,才能顯示漢字。

這時,他的商業天才和商業賭性顯現了。身無分文的他找到一家報社,訂了一個整版的廣告,前提是後付款。廣告一出,錢滾滾來,這成為史玉柱發家的起點。事後,廣告也他發家的最重要手段。

漢卡賺錢已經夠快了,但他還是不滿足,又做起了當時流行的保健品——腦黃金。他很快成為全國最著名的創業青年、企業家,1994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1995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他在內地富豪中排第8位。

頭腦發熱的史玉柱開始在珠海蓋巨人大廈,最初設計18層,領導來視察一次加幾層,最後加到78層,史玉柱揚言要蓋“中國第一高”。樓花賣出去了,大廈沒蓋起來,到1996年,不斷被“抽血”的巨人集團轟然倒地。不過,巨人集團一直沒有申請破產。

當時濟南的三株和瀋陽的飛龍正如日中天,史玉柱帶著高管團隊,登門請教。

2000年,史玉柱以“腦白金”東山再起,不久後以一種很有爭議的方式——打折,還清蓋巨人大廈的錢,包括買樓花的人的錢。之後,腦白金又升級為“黃金搭檔”——他早年的產品叫“腦黃金”。

保健品大賺,史玉柱又進軍遊戲,從當時首富陳天橋的盛大挖來團隊,做出了征途,再次大賺。

史玉柱又一次成為中國最有名的商人,逐漸轉型投資,其中最知名的是他不斷買民生銀行的股份,成為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的大股東。

不久前胡潤髮布的2020全球富豪榜上,史玉柱、史靜的財富達61億美元。

此時,他當年登門求教的2個老師已經消失多年。


2、瀋陽飛龍姜偉:復出曾揚言要打敗百度阿里,挑戰谷歌

瀋陽飛龍也是當年一家傳奇一般存在的企業。

他的掌舵者叫姜偉,1955年生人。

1990年10月,姜偉來到瀋陽飛龍——當時一家75 萬註冊資本的保健品小廠。

很快,姜偉開發出延生護寶液,通過廣告轟炸式,1991年就賣了1200多萬元,1992年又砸了1000萬的廣告,當年利潤達到了6000萬元,1993年產值飆升到10億元,利潤2億元。這一個數字,讓瀋陽飛龍一時成為中國最牛的企業之一。

1994年,和史玉柱同一樣,姜偉被評為中國改革風雲人物,同時還被評為全國傑出青年企業家和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第二年3月,瀋陽飛龍獲得香港聯交所批准上市的文書,不過姜偉4月主動放棄上市。也在這個月,姜偉發公司的管理漏洞,主動向媒體宣佈,瀋陽飛龍進入休整,隨後進行大幅調整。

1996 年7月,姜偉拋出萬言檢討書《我的錯誤》,其中“總裁的 20 大失誤”,是當年企業必學材料,很多企業打印出來,開會逐條學習,寫感想。

此時的瀋陽飛龍並沒有倒塌,給外界的感覺在自我調整,為再次騰飛做準備。

正是此時,史玉柱的巨人倒塌。他到瀋陽飛龍,可能更多的是想學習教訓。

瀋陽飛龍沒有再次騰飛,他們1998年號稱研發出壯陽藥,說起來很多人可能有印象,叫“偉哥開泰”,商標註冊申請也獲受理。但“偉哥開泰”很快被查處,他們還和遼寧省衛生廳、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打了多年官司,但均告失敗,瀋陽飛龍沒有再起飛。

而姜偉本人,曾於2006年宣佈復出,揚言要建3家網站,3年 5 年內超過百度、阿里、盛大,挑戰谷歌。

結果當然口號成為了笑話。


3、三株吳炳新:中國保健教父

濟南三株的吳炳新,堪稱中國保健品行業的教父級人物。

在中國保健品“紅色根據地”內蒙古做過多年保健品的吳炳新父子,1993年在濟南成立三株,1938年出生在膠東的他,當年已經55歲,僅憑一款叫“三株口服液”的保健品,3年後,他們的銷售收入達到了驚人的80億元。

1997年,在《財富》雜誌評出的富豪榜上,吳炳新在內地富豪中列第一位,是最老牌的中國首富之一了。

當時,三株在全國建起號稱僅次於中國郵政的最大營銷網絡,最高峰時銷售人員達15.7萬人,他們把三株口服液的廣告刷到了農村的豬圈裡。

當初三株和吳炳新是神一般的存在。

正是此時,跌入低谷的史玉柱帶著團隊到了濟南,登門請教,吳炳新親自接待,安慰這位後輩不要急,還能重頭再來。

但很快他們遭遇了眾所周知的“常德事件”——湖南老漢喝三株致死,幾年官司後,贏了官司,但已經回力無天。三株也一夜崩塌。

不過,外界可能不知道,三株並沒有倒閉,目前仍在經營,只是沒有了當年的風光。

20年來,他們做了不少動作,轉入醫藥行業,在濟南還有三株醫院等,曾宣稱要開千家藥店,主賣他們取得國際專利的發酵中藥,但三株沒有成功,也不再被外界關注。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三株的營業收入是5億元,2015年為8億。其實已經不算是小企業,但與如今的巨頭已無法相提並論,與自己當年也相去甚遠。

吳炳新本人,2000年在《福布斯》評出的中國50富豪中列第13位,2007年上過胡潤百富榜。

吳炳新一直沒有閒著,他把很多精力用在研究和寫書上。早在“常德事件”後,因病在北京住院的吳炳新,就躺在病床上寫了4萬字的《消費通論》的框架,後來這套書總字數達150萬字,他還寫了《領導管理科學新論》等多本醫學、經濟管理類的書,出過兩本詩集。

而他總共只上過4年學。

如今已經82歲的吳炳新還在謀劃重頭再來,是國內外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忙著上課,絲毫沒有停歇下來的意思。

出生貧寒,5歲喪父,6歲失母,11歲上學,僅讀了4年書,48歲患肝癌,55歲創立三株,當過中國首富,從雲端跌到谷底。

能不能東山再起,其實對於年逾80的吳炳新,已經不重要,他不可否認地成為了中國商業史一個不容忽視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