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淘到眼痠流淚,把“爸媽的審美”改造成“綠野仙蹤”親身教學

小編給大家分享下,朋友如何對“爸媽審美”下的裝修來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改造!

改造前情況

朋友從結婚後搬入老公家已經有近3年時間,房子之前是老人住的。老人嘛都喜歡喜慶,所以家裡主要以暗紅色為主調,爸媽的眼光你們都懂的。

平面佈置圖

▲原客廳,還有很明顯的橫樑

客廳的另一邊,也就是靠窗的位子,有一根很明顯的橫樑,當初也沒有特別做什麼處理。但頭上橫樑壓頂,老話來說總不太好,也確實感覺壓抑,所以這裡也是急需改變的地方。包括窗子,也沒有換過還是開發商留下的。這個陽臺比較小,原本老人家基本用來堆放雜物,做了茶色的移門算是眼不見為淨,但是也讓光線變暗了。

▲原客廳,感覺整體暗暗的

原來的客廳,進門處沒有做玄關也沒有收納鞋子衣物的地方。為了區別餐廳和客廳,還做了一個隔斷櫃。但是這個隔斷櫃也是深色的,一放東西就阻隔了部分的採光,顯得空間不大氣。

▲改造後玄關

改造後的玄關,本來想是上下都做櫃體的,但受限於空間因素,只做了下半部分鞋櫃,上部用時下流行的洞洞板來解決小物件的收納。這塊洞洞板後面,是難看的電箱。

▲改造後客廳

客廳的配色也就是整個家的基調。選用了淺色系的木地板,營造出空間的輕盈感。使用綠色系打造出一種身在都市,心在自然的森林系小清新。

▲改造中的客廳

用花磚做了這面隔斷牆,增添了家裡小清新的感覺。上半部分我們使用了12宮格的黑框玻璃,後面是一面儲物櫃,可以放一些書和一些裝飾品。一眼望去,非常精緻美觀。同時也保證了後面臥室的私密性。感覺這樣的做法還挺有趣味的。

▲客廳在刷牆


▲改造後客廳

牆面主調、牆面配色、沙發,這裡使用的都是深淺不一的綠色,在一起卻顯得十分和諧。沙發背景牆上的掛畫,看著不過就是幾幅畫,但也是算好尺寸,想好怎麼搭配才好看特別定製的。


櫃子的上方牆上是一個底色為黑色,指針是金色的掛鐘,而這個黑色的櫃子剛好和這個掛鐘的顏色呼應,黑色櫃體,金色把手。這個櫃子的紋理也讓我很喜歡,最重要的是很環保,用料是實木,並不是密度板之類的東西。

在前期軟裝搭配的方案中,這個五斗櫃是胡桃木色,但朋友並不是很喜歡這類原木色之類的顏色,期間也看了很多款式顏色櫃子,當時“挑花了眼”,就是那種逛淘寶看到眼睛發酸流淚的地步,直到看到這個櫃子,一下子被這個顏色吸引。


▲改造前廚房

改造前的廚房,就是一字型的,能放置的東西有限,動線也不合理。櫥櫃是老氣的深棕色......

▲改造中的餐廳

原本北陽臺這裡有一個牆垛,利用率較低。我們打掉了牆體,做了一面酒櫃。

▲改造後餐廳

即便從隔斷望出去,家裡的每一處也皆是風景。石材、絲絨和金屬的元素,讓這個家變得精緻富有高級感。

▲改造後廚房

霧霾灰色的櫥櫃,顯得很有格調,這裡依然少不了金色的圓把手做配飾。

▲精緻的餐具營造生活品味

餐廳區域的展示櫃,和隔斷後的裝飾櫃相呼應。


▲改造前臥室


▲改造前臥室

改造之前的臥室,飄窗臺都沒好好利用起來。雖然空間並不小,但仍然覺得有些壓抑。原本父母住的房間裡打了入牆式衣櫃,但顯然是不夠用的。

▲改造中的主臥


▲改造後主臥


▲改造後主臥

絲絨的布藝,總是營造出一種精緻輕奢的感覺,又增加了室內的溫度。

▲改造後主臥


▲改造後老人房


▲改造後兒童房


▲改造前陽臺和衣帽間

陽臺這裡的空間,考慮了一下決定用來打造衣帽間。局部是封閉的區域,其他是開放式的。可以在這裡試衣服,也可以在這裡晾曬。考慮到陽臺光照比較強烈,特別使用了磨砂玻璃來適度遮擋採光,防止陽光暴曬櫃子。


▲改造前衛生間


▲改造中衛生間


▲改造中衛生間


▲改造後衛生間

改造後的衛生間,從外部看,黑框玻璃和花磚隔斷與客廳的相呼應。


▲改造後衛生間

霧霾灰色的浴室櫃和廚房的櫥櫃是一樣的。幹區分割出來,使用就更加方便了。同時,溼區的門我們選用了雙層磨砂玻璃門,是因為考慮到之前去別人家裡發現單層磨砂玻璃門還是會有些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