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西域河谷———伊犁

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有一处水草丰盛貌似江南的区域,它就是伊犁河谷。有人说没有去过伊犁等于没到过新疆,似乎印证了伊犁之美。伊犁河谷是神话中西王母之都,是丝绸之路北线和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及中亚人种的展览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块塞外江南,西北湿岛。


伊犁河谷简介

素有“西域湿岛”、“塞外江南”之美称的伊犁是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伊犁河谷是世界薰衣草三大种植基地之一。伊犁河谷东西长360公里、南北最宽处275公里,面积5.64万平方公里,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河谷的位置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地处80°09’-84°56’E,42°14’-44°50’N。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地域优势十分突出。


伊犁河谷的周边地形


伊犁河谷大致地形

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呈东南直向,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谷地呈三角形,东部顶点为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西部底边朝向中哈边界,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170公里。河谷北面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有北东东——南西西走向的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中部还有乌孙山、阿吾拉勒山等横亘,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



伊犁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又有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地,南北天山位于河谷两侧,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组成伊犁河谷的边界,同时也赋予了伊犁河谷独特的地貌特征。伊犁河两岸为洪积冲积平原,伊犁河谷地南部为昭苏--特克斯盆地,呈东窄西宽的楔形,主要为特克斯洪积冲积平原。

伊犁河谷气候

伊犁河谷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较大,主要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随着西风来到此地,受地形抬升,山区降水达600 毫米,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伊犁河流域除常年接受大西洋等水域水汽补给外,同时还因南北两侧天山支脉山体高大,流域内大小冰川和永久积雪分布宽广,永久性冰川和积雪融水汇成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伊犁河上游为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玛图汇合后称为伊犁河。


伊犁河水资源相当丰富,是中国新疆境内径流量最丰富的河流。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伊犁河左岸支流稠密。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支流右岸有喀什河、霍尔果斯河和巩乃斯河,左岸有恰伦河、奇利克河、特克斯河;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汇人的主要支流有恰伦河、库尔斯利克河和库尔特河。

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


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北、东、西三面山地冰雪多,冰雪融水多;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水比较丰富;再加上地势海拔高,蒸发弱,从而成为“西域湿岛”。伊犁河也自然成为新疆境内径流量最大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