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的大偵探波洛的“雙胞胎”小說


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有一些是“雙胞胎”,關鍵情節幾乎一模一樣,讀者或觀眾會產生似曾相似的感覺,有時甚至會發生混淆與混亂。試舉幾例。

1、《人性記錄》與《牙醫謀殺案》。

《人性記錄》,出版於1933年。並於1934年,2000年,先後由英國拍成電影,1985年,由美國拍成電影。

故事情節是:大偵探波洛與其助手黑斯廷斯上尉,在劇院觀看了一場由女演員卡洛塔·亞當斯帶來的精彩表演,卡洛塔將另一位女演員簡·威爾金森(埃奇韋爾男爵夫人)模仿得惟妙惟肖,更獲得了對方的欣賞。當波洛和黑斯廷斯在餐廳上再次見到簡時,簡正在吹噓她與埃奇韋爾男爵的離婚計劃。她是一個絕對自我中心的人,為了改嫁給莫頓公爵,她必須和埃奇韋爾男爵離婚,然而男爵卻拒絕同她離婚。於是她請求波洛去說服她的丈夫離婚。


簡·威爾金森

波洛將簡的意見告訴男爵,男爵說自己早就寫信答應了離婚,但是簡似乎沒有收到這封信。

這天晚上,男爵被人殺死,而簡卻有不在場證明,她當時正出席宴會,有許多社會名流替她作證。看起來,似乎是其他人殺害了男爵。

第二天,女演員卡洛塔死在家中,而波洛在卻她的包裡發現了她化妝成簡所需要的假髮等物品。難道是卡洛塔殺害了男爵?可是她又為何被人謀殺?

經過波洛的偵破,真相大白:兇手正是企圖改嫁莫頓公爵的簡·威爾金森,因為公爵是天主教徒,不能娶離婚的女人,但可以娶寡婦,因此,為了改嫁成功,毒辣的簡·威爾金森殺害了丈夫。

此劇的關鍵在於,女演員卡洛塔化妝成簡,出席宴會,因而造成簡的不在場證明。

《牙醫謀殺案》,1940年出版。1992年,改編為ITV電視劇《大偵探波洛》中的一集。

故事情節,同樣是兩位女演員,一位是格爾達·格蘭特,另一位是瑪貝爾·希爾。1925年,格爾達嫁給了破落的布倫特。不久後,布倫特攀附權貴家族,成了名門阿恩霍爾家族的乘龍快婿,他犯了重婚罪,而格爾達帶上了眼鏡,成為他的女秘書。

十多年後,布倫特成為英國炙手可熱的權勢人物。此時,閨蜜希爾來到倫敦,偶遇布倫特,布倫特大驚。有人以此敲詐布倫特,於是,他殺了為他看牙的牙醫莫利,然後,偽裝成牙醫,殺了敲詐者。

為了不使重婚罪的真相暴露,布倫特繼續殺人,他讓妻子格爾達殺人滅口,殺了過去的閨蜜瑪貝爾·希爾。此劇的關鍵是,事後,格爾達化妝成希爾進行活動,從而混淆了希爾被謀殺的時間,使得破案一度無法進行。


兇手、女演員格爾達

2、《羅德島三角戀》與《陽光下的罪惡》

《羅德島三角戀》,發表於1936年,並於1989年改編為ITV電視劇《大偵探波洛》第一季中的一集。

故事情節,希臘王國是東正教國家,屬於歐洲外圍,具有濃郁的東方風情。希臘的羅德島,是有異域風情的旅遊勝地,波洛等旅客到島上度假,同行的其他遊客還有戈爾德夫妻、錢特里夫妻等人。看起來,戈爾德先生和俊美的錢特里夫人的關係曖昧,因此,錢特里中校一度與戈爾德先生髮生衝突。懦弱的戈爾德夫人來向波洛求助,指其丈夫完全被錢特里夫人迷住,波洛則勸告戈爾德夫人,與丈夫及早離開這個島。


俊美的錢特里夫人

當然,戈爾德先生不肯走,一段日子過後,錢特里夫人在喝下杜松子酒後中毒身亡,錢特里中校指控戈爾德先生是兇手,於是戈爾德先生遭到警方逮捕。不過,波洛經過一番偵破,最終解開案情:錢特里中校在酒中下毒,毒死他妻子,波洛並指出,戈爾德先生被錢特里夫人迷住的現象,其實是錢特里中校和戈爾德夫人

一手製造的假象,此二人實為情侶,計劃除掉各自的配偶後結婚。

此案的關鍵,兩對夫妻,其中,貌似懦弱的戈爾德夫人,其實是真正的兇手。而俊美的錢特里夫人,則被當作了幌子。

《陽光下的罪惡》,出版於1941年,並於1982年拍成電影。

故事情節,同樣是在海島上旅遊,同樣是兩對夫妻,一對是,美麗的阿蓮娜·馬爾肖,與其丈夫馬爾肖先生;另一對夫妻,則是貌似柔弱的雷德分太太與其丈夫派垂克·雷德分。

看上去,派垂克·雷德分公開與美麗的阿蓮娜調情,柔弱的雷德分太太只有暗暗飲泣,實際上,雷德分太太與其丈夫合謀,殺害了阿蓮娜,奪其寶石。

3、《藍色列車謀殺案》與《普利茅斯快車謀殺案》

《普利茅斯快車謀殺案》,於1991年改編為ITV電視劇《大偵探波洛》第三季的一集。這部小說雖然出版於二戰後,但實際上寫作於二十年代,後來,克里斯蒂將其內容擴充,寫成了擴大版的《藍色列車謀殺案》。

小說的情節是:富家女弗洛倫斯,其父親,富翁哈利迪,澳大利亞富商,鐵礦大亨。他們居住在英國。

富家女正和丈夫魯頗特鬧離婚,一個自稱是法國伯爵的騙子,趁機接近了她,想從她這裡得到好處。她乘坐普利茅斯快車,離開倫敦,去外地度假,隨身攜帶著很多珠寶。她還帶著女僕簡·梅森。

弗洛倫斯在包廂裡被殺,珠寶被搶走。

經過波洛的一番推理,找出了真兇,原來,珠寶大盜麥肯齊,為了得到富家女的珠寶,派出同夥簡·梅森,成為富家女的女僕,兩人協同,殺害了富家女,奪走了珠寶。


波洛乘坐豪華的普利茅斯快車,計算時間

《藍色列車謀殺案》,出版於1928年。藍色列車,自倫敦出發,終點是法國東南部的藍色海岸大區,因此稱為藍色列車。

這部小說的內容是,繼承了大筆遺產的凱瑟琳·格雷,原先在漢普郡做女僕,因為繼承了親屬的大筆遺產,一夜暴富,因此,以前不熟悉的其他親屬們,紛紛找上門來,其中,法國的表姐露西·坦普林,及其女兒蓮諾克斯·坦普林,邀請她前往她們在法國南部的瑪尤麗特別墅去度假,並和她一起乘坐藍色列車前往,而結識了凱瑟琳·格雷的波洛,也被邀請一起前往。

藍色列車上還有富家女露斯。露斯的父親是美國富翁範·奧爾丁,石油大亨,他們在英國生活。

露斯與丈夫德里克正在鬧離婚,她乘坐藍色列車,前往藍色大區的尼斯與情夫羅奇伯爵幽會,羅奇伯爵也在車上,為了避人耳目,他坐在三等車廂。

而丈夫德里克跟蹤妻子,也在車上。

露斯隨身攜帶著火心寶石,這塊著名的寶石,“幾百年來都伴隨著陰謀與謀殺”,她還帶著醜陋的女僕梅森。在擴大版中,連女僕的姓名都沒有變。

富翁範·奧爾丁,與秘書奈頓少校,乘坐飛機前往巴黎,入住五星級酒店,為了對付女婿德里克。

旅途中,露斯在一等車的包廂裡被謀殺,寶石不見了。

她的丈夫德里克、情夫羅奇伯爵,嫌疑很大。

有波洛在,一切都不是問題,經過一番偵辦,真相大白,兇手是富翁的秘書奈頓少校和富家女的女僕梅森,他們本是一對男女竊賊,專門盜竊珠寶,為了得到火心寶石,他們接近了富豪父女……

這兩部列車小說的關鍵點都是,富家女被殺後,女僕在包廂裡,以聲音冒充女主人,繼續活動,因而混淆了謀殺的時間,使得警方無法破案。

兩部小說使用了同樣的障眼法,女婿開始都像惡棍,後來證明都是好人,還有後續的騙子或情人,出來攪局,擾亂讀者的視線。

所不同的僅僅是:簡化版中的普利茅斯快車是英國境內的列車,複雜版中的藍色列車是英國到法國東南部藍色海岸大區的國際列車。

PS1:另一個話題,電影版與電視劇版的不同。1985年的電影《人性記錄》,比電視劇版要嚴謹很多,簡·威爾金森由美國好萊塢巨星菲·唐納薇出演,為了保證情節的可信性,影片中的簡·威爾金森與卡洛塔,由唐納薇一人分飾兩角,採用特殊拍攝技術拼接,很費功夫,但是這樣的效果很好,兩人當然很像,因此,頂替是可信的。而電視劇版,則是兩個人出演,不同的人,當然就不太像了,真要頂替的話,其實很容易被認出來,情節的可信度當然就打折扣了。

PS2:電影《人性記錄》拍攝於八十年代中期,那是一個甜蜜的年代,因此,整個影片的基調是溫馨的,影片中的女演員簡·威爾金森,在最後走向警車時,她的粉絲們簇擁著她,不斷有人要她簽名,她都微笑著一一滿足。她挽著波洛,面帶微笑,一起走著,氛圍很是融洽。


總督察賈普,由當時還很年輕的大衛·蘇切特扮演


總督察賈普


八十年代是甜蜜的時代,波洛的助手黑斯廷斯充滿喜感


菲·唐納薇扮演的簡·威爾金森,在被揭露時,表情比較瀟灑


影片最後


簡·威爾金森挽著波洛,如同老友,一起走向警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