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古钱币的五次收藏浪潮高涨史,直接反映出古钱币的地位上升

民间的钱币保藏越来越兴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钱币保藏成为一批文人雅士和有钱人的雅好,特别是在钱币保藏中心上海、江浙一带,更是暴躁,出现了一批闻名的钱币保藏家。

1936年,一批钱币保藏家和文化名人如吴稚辉、叶恭绰、张叔驯、丁福保等发起成立了我国古泉学会,同时天津的方药雨、四川的罗伯昭等纷繁响应配合,一时间,我国钱币保藏界流传出“南张、北方、西罗”的称赞,使得钱币研讨从金石学和考据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次钱币保藏研讨热的最大效果就是《古钱大辞典》一书的出版。第三次钱币保藏浪潮在1937年日寇的侵略中衰退。

毫无疑问,这一次的规模与本钱效应是前所未有的。新世纪,钱币商场一直处于强势。2007年开端,随着股市上涨、贵金属上涨,钱币商场开端了由金币和老银币带动的一轮迸发性上涨。第五次钱币保藏浪潮在2010年春节后全面掀起,无论是人民币藏品、纪念币藏品,仍是古钱币,民国纸币,仍是当地钱庄票,都扬升起新一轮微弱的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