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打牙祭”的風味零食,滿滿的回憶

 在追求閒適生活的今天,當我們走進超市就會看到各種薯片、蝦條、巧克力等休閒食品玲琅滿目,特別是包裝精美、新穎時尚的日韓小零食更是受到吃貨們的追捧。那您是否知道,我們客家人也有屬於自己的可口小零食呢? 跟著小編一起品味地道客家零食,瞧瞧裡面會不會有能喚醒您記憶的味道……


耳公餅



  大埔人稱它為“耳公餅”,其他客家地區叫牛耳朵、牛耳餅,因其外形與耳朵相似而得名,是客家傳統小零食。其口感香脆甜鹹,童年最愛零食之一。


企油餅



  由乾糧演化而來的“企油餅” ,是約100多年前茶陽太寧某一鍾姓人家的男人發明的。如今企油餅已傳至第四代,工藝自然也大大提高和改良,成為大埔美食中一顆永不衰落的明星。


豆(腐)幹


  

  客家的豆腐乾有近二百多年的歷史,以大埔三河、楓朗為最出名,名播嶺南,遠銷海內外,早在1959年就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優質食品。幹質堅有韌性,香韌可口,可做零食或下酒佐菜。


牛肉乾



  牛肉乾,清末是由白渡堡鄉民開始製作,大埔縣百侯鎮製作歷史也已有百餘年曆史。入口清脆、鹹甜不膩、微辣等濃郁的客家風味。


土薑糖



  用生薑提煉薑汁和紅糖完美結合,肉質細膩,柔韌透明,味道甜中帶


  客家人制作麥芽糖已有600多年曆史,純正麥芽糖,稱為飴糖,是以大米、糯米、大麥、小麥、粟、玉米、高粱、綠豆等糧食為原材料經麥芽酶作用,發酵糖化精 制而成的一種硬糖,其主要成分為麥芽糖。客家純正麥芽糖具有雜質少、甜度純正、香味濃等特點,入口即軟的口感是許多客家人的童年記憶。


番薯幹


  生番薯脆甜,可代替水果;番薯幹甘軟,吃在嘴裡,甜在心頭。


牛筋糖



  韌而不硬,軟而不爛,入口有一定的嚼勁,好吃卻不粘牙,因其口感像牛筋一樣有韌性而得名。


豆韌糖



  有硬糖和軟糖兩種,其形似臺灣“牛軋糖”,但卻不是用牛奶製作,而是用花生和紅糖漿熬製而成。

油角



  油角,客家人也稱之為“角子”,普通話與“餃子”讀音一樣,故,油角傳說是由中原南遷的客家人將北方水餃的工藝帶了過來,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油角。以往春節客家人家家戶戶都會炸油角。


香酥條


炸芋圓



  炸芋圓用的是一種叫“白荷芋”的芋子(也叫六月芋),把之刨淨後洗乾淨,刷成絲,再加上糯米粉、生薑絲、花生、鹽等配料後落油鍋炸制而成,炸芋圓具有"酥、香、脆"的美味,是城鄉大眾都非常喜愛的小零食。


菊花糕



  菊花糕是客家零食特產之一,糕如菊花,質地軟韌,香甜可口。據說,菊花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問世,至今盛產不衰。菊花糕比一般糕點多了菊花的冷香和淡定,而且外形美觀,此糕甜軟酥鬆,齒頰生香,還有清涼去火的功用,因此格外受人喜歡。


糖花生



  這個大概是最能喚起一代客家人記憶的小零食,記憶是小時候的草紙小包,迫不及待地打開,掛著潔白糖霜的花生就靜靜地躺在粗糙的草紙中,每次總是不捨的取出 一粒放到嘴裡含著,等到糖霜完全化開後才將花生咬碎再來一次香脆的享受。即便是這樣仔細的吃法,架不住一顆接著一顆不願停嘴,一包掛霜花生很快就會見底 了。


柿餅



  製作柿餅是客家人的傳統——客家人為了過冬和遷徙的需要,習慣在農作物豐收之後將它們製作成可供長期儲存的乾糧,柿餅就是當中的一種,客家人也稱其為“柿花”。色灰白,斷面呈金黃半透明膠質狀、柔軟、甜美,性甘溼無毒、潤心肺、止咳化痰、清熱解渴、健脾澀腸。


豬腸糕



  豬腸糕,也叫糯米糕,其實它是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形似豬大腸的小圓柱圓型糕點,香甜柔韌,不粘不膩,以往是梅州地區客家人中秋佳節必備的小點心,現在不過節也常吃。


豬油糖



  豬油糖代表童年美好的回憶,小時候不像現在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只要能得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給零花錢的機會,就會興致勃勃地跑到附近的便利店去買豬油糖,和幾個小朋友吃得香香甜甜並伴有濃郁蔥花味道的豬油糖,那是一個美好而難忘的回憶。現在長大了,有的朋友說豬油糖吃了會長胖就不吃了,但小啖幾粒又何妨呢......
你記憶中的客家小吃還有哪些?請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