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後一道防線的“守護人”——記第二批援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療隊隊員

ICU是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區,也是感染風險最高的區域。在這裡工作的醫護人員說這裡是“戰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戰鬥,她們用高超的醫術與病魔爭奪生命,她們用熾熱的愛心點燃生命的希望之火,她們,就是重症人!

田超、馬麗麗、張俊清、湯磊是醫院第二批援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醫療隊隊員。“儘管出發前已經做好全面準備,但當我們穿過負壓病房的五道門時,那種緊張、不安及對未知的恐懼,一瞬間像洪水猛獸一樣襲來。”“厚重的防護服、模糊的護目鏡,讓人有一種扎進水裡的窒息感,連呼吸都莫名變得困難……”隊員們紛紛說道。這個時候,張俊清想到出發前高小芳主任對她說:“你是科室最有經驗的老同志,又是一名黨員,這次支援工作你一定要做出表率。”想到這裡,張俊清內心逐漸平靜並安撫著其她姐妹。

當病房門打開,映入眼簾的是熟悉的心電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搶救車、吸痰器……張俊清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這裡和她奮鬥了10年的監護室無一例外。為確保病人能接受最精準的護理治療,張俊清在每天休息不足5個小時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及時與專家對接患者的治療方案。只要患者能早日康復,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用心守護,定會迎來曙光

經過十多天的精準護理,一位病重患者終於轉危為安,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專家組定於3月7日上午10點為患者拔除氣管插管,馬麗麗有幸成為拔管護士之一。

那天,她早上7點就穿好防護服到達負壓病房,開始熟悉病人夜間的各項治療參數及病情變化,緊接著開始準備拔管的各項所需物品,並在一旁備齊了二次插管的用物。馬麗麗深知每一項操作均存在各種風險,必須提前準備好緊急搶救物品,確保萬無一失。當專家組到達病房時,馬麗麗已經用排痰儀為患者做完了拍背治療,接下來要進行拔管前呼吸道的痰液清理工作。一系列工作完成後,開始準備拔管。這一刻大家屏住呼吸,緊緊盯著監護儀上血氧飽和度數字95%,93%,97%……“太好了,終於穩定了!”馬麗麗當即興奮地和同事擁抱在一起。30分鐘過去了,患者病情一切平穩,大家一起豎起大拇指,為患者感到欣慰,也為自己驕傲。“病毒可怕,病人不可怕,相信我們用心守護,眾志成城,定能不負眾望,迎來希望的曙光。”馬麗麗說。

看不到你的臉,但能感受到你的溫度

“這裡都是魔鬼,我要逃出去……”這是一位病危患者寫下的一段話。由於老人治療期間插管並應用鎮靜劑,無法正常溝通,出現譫妄,一度拒絕治療,牴觸醫護靠近,這讓護士束手無策。

主治醫生田超為了鼓勵老人積極配合治療,緩解躁動情緒,當班的時候趴在老人的床頭,一手扶著小黑板,一手託著老人的胳膊寫字進行交流。久而久之,老人逐漸打開心扉,情緒也慢慢穩定。一天老人在黑板上寫下“雖然看不到你的臉,但我能感受到你的溫度”,一瞬間,田超醫生熱淚盈眶。

在疫情席捲而來的時候,恐懼的人不只是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這些困在病房的患者,他們更需要被關愛,需要這樣一雙有溫度的手,去治癒、去安慰。

潤物無聲,患者最貼心的人

“病人一個小時排了多少尿?血糖控制在多少?去甲腎上腺素逐漸減量,蛋白要間隔8小時輸入,血漿放在兩組蛋白之間。試著把呼吸機的參數調下來,看看半個小時病人的血氧飽和度。一個小時進行一次排痰,每小時總入量不超過……”這是專家組主任和當班護士湯磊進行工作安排時的對話。

對湯磊來說,這樣的工作安排已是家常便飯。她深知,面對危重病人,任何細節都容不得馬虎和鬆懈,每一班都要事無鉅細的治療和精細化的護理相輔相成,才能迎來病人痊癒的希望。在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的負壓病房,每一班4小時的工作,遠遠超出普通重症監護室8-10小時的工作量。每天穿著笨重的防護服穿梭在病床前,曾經一個簡單的為病人翻身,如今都變成了一項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幾項治療結束,防護服內的衣物早已被汗水浸透,而湯磊總是樂觀的說“我在做全身SPA呀!”

她們是天使、戰士,也是母親、女兒。病毒扼住生命的咽喉,但它決不會讓重症醫護人員屈服。穿上那身厚重的防護服,她們就是勇敢的病毒“狙擊手”,是為生命而戰的重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