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钱学森的一生:曾自由出入美国五角大楼,图9三军仪仗队抬棺


【年轻时的钱学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钱学森获选“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它高度概括了钱老的一生,可谓实属名归。


【钱学森在回国轮船上】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师从冯•卡门。1937年,年仅25岁的钱学森加入了“火箭俱乐部”,后来成为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
【钱学森回到北京受到大家欢迎】钱学森在回国前,他在美国享受着很高的待遇,一家人完全可以有富裕的生活,但是钱学森毅然选择了回国。钱学森没想到了,自己从提出回国到最终回国,前后耗费了5年多时间,期间发生的事情完全可以写一成一本书。

【钱学森一家和父亲在一起】1955年9月17日,美国洛杉矶港口“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整装待发。这艘巨型邮轮的发地为旧金山,途经洛杉矶,然后经停夏威夷的檀香山、日本横滨、菲律宾马尼拉,最后到达香港九龙,整个航程为21天。
【钱学森和主席在一起】钱学森离开洛杉矶时,众多朋友前来送别。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没到码头上送行,但是他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钱学森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事实告诉我们,钱学森最终成为中国“火箭之王”。
【钱学森在东北考察】1944年,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正式成立,冯•卡门担任主任,钱学森担任火箭研究理论组组长。1958年,喷气推进实验室正式归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至此成为美国登月以及航天工程的主要实验室。
【晚年钱学森】长久以来,人们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地位产生质疑,认为被夸大了。这是最大的误解,钱学森在美国地位高得惊人。举个例子,1944年的12月,美国国防部正式成立科学咨询组,冯·卡门任团长,钱学森自然而然加入咨询团。自此,钱学森开始自由出入五角大楼,并参加美国军方的战略会议。
【杨利伟探望钱学森】“我非常高兴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我已经被美国当局刻意地延误了回祖国的时间,其中原因,建议你们去问美国政府。将来我要竭尽全力,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钱学森抵达1956年抵达香港,准备返回大陆时面对记者说的话。

【钱学森灵柩,三军仪仗队给他抬棺】关于钱学森对中国国防事业的贡献,我想当年外国媒体的评价非常到位,“由于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历史告诉我们,两弹一星”的实现,是中国国防力量迅速崛起的标志,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象征之一。
【钱学森获得的“两弹元勋”勋章】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去世第二天,北京天降大雪,这是北京地区罕见的下得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场雪。钱学森蓦然离开了我们,留给后人无限哀思和悲恸,连漫天的大雪也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悲伤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