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下的生活:观人文纪录片《极地》第一集 盐湖女神的馈赠

大漠荒原,这世界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见惯大城市的人来人往,你一定会喜欢这里的宁静和空旷。

果加村,海拔4800米,这里有最好的盐湖。春季,干燥少雨,驮盐队每年都要去一趟盐湖,他们的眼里,盐湖是有生命的,盐湖女神是他们心中供奉的神灵。藏民的心中对大自然都怀有一颗敬畏的心。


每一年都要赶着牦牛组织一次驮盐,盐队都必须是男性,只有男性才是对女神的最高的敬意。老人是这里最德高望重和有经验的领队。这次,老人的小孙子也一定要跟随驮盐队一起去寻找食盐。

在寻找食盐的过程中,路途遥远,一路上餐风露宿,凡是除了死以外,所有的苦难都要经历,会遇上狼、熊,会遇上暴风雪。走到哪里,帐篷就是流动的家园。糌粑是藏民最好的食物,一路上盐队每一天都有固定的食物分量。糌粑携带方便,在野外拿开水一泡,在碗里用手捏捏,就可以直接吃。糌粑的能量非常高,糌粑和酥油是最佳拍档。

每一位队员都必须遵守队规,连小孙子也不例外,如果盐湖女神生气了,那就取不到盐。老人打趣的告诫小孙子:“犯错一次,拔一次体毛;犯错二次,拔二次体毛;犯错三次,在屁股上挂石头跑。”

一路上路过的盐湖有很多,但都没有理想的好盐。只有 海拔越高,盐湖的盐才越好。风雪总会在呼吸间形成。不知道驮队赶着牦牛走了多少天,空空查卡盐湖是老人们找到最好的食盐,海拔5200米,接近生命的极限,这样的荒原不适合人类生存。

然队每天都要举行煨桑仪式,乞求神灵的保佑。

影片中,藏民敲盐块时,声音的渲染,在那高海拔的盐湖边,那是空气稀薄时生命的极限,一呼一吸的声音在自己的耳畔回响,或许去过高原徒步的户外人,一定有过这样深切的体会。

什么才是好盐,这就是平时我们放进茶里的每日所吃的盐。老人说“不能浪费,浪费女神会生气的”,“盐很少,我们不能全部拿走,还会有很多人过来,如果我们都拿走了,别人就没有了,人不可以贪得无厌。”老人的话让我虽然起敬,对大自然取舍有度,才能让我们人类生生不息。


老人用针在辫子上磨三下,“感谢盐湖女神让我的盐袋装满盐”,然后再开始在装满盐的麻袋上扎好口子,为了让回去的途中让一粒盐都不能掉下,那是对大自然馈赠的浪费。

最后,藏民唱起嘹亮的藏族民歌,感谢盐湖女神给我们世世代代的生命得以延续,一起回到遥远的故乡,乞求明年还可以继续来挖盐。歌声在广阔的盐湖上空回荡,清澈悠扬。

临走之时,在坚硬的盐碱地上竖起木桩,挂上洁白的哈达和五彩经幡,用最好的青稞酒和食物敬献女神,感谢女神把最好的宝贝给了我们,给了我们世代以生命。

装满盐的驮队启程,队员们向空中扬起风马,片片风马在空中飞舞,乞求一路顺风,安全回到遥远的故乡。



生命就像落山的太阳,回家的人就像大山的影子,只要是个男人,没有驮过盐,没有走过盐路,就和女人没有区别。男人要有存在的价值,那就是家和女人的依靠。


第一次开始尝试记录影片,因为喜欢徒步高原,对高原有一种特别的喜欢,藏族的文化和高原空灵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