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夫妻北上养蜂三十载 再干三年如愿给儿子买房


年过不惑的曾芹书来自四川成都市的眉山县,从事放蜂行业已经三十年了,这是他带着他的妻子连续三年来这里放蜂了,他说左云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尤其是六、七、八这三个月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满山遍野的油菜花是理想的放蜂场所。|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苏航|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戴根虎


常年的野外生活让老曾的皮肤晒的黝黑,比同龄人看起来苍老了很多,但给人憨厚敦实的形象。30年风风雨雨的养蜂生涯,他摸透了蜜蜂的脾气和生活习惯,甚至懂得这勤劳可敬的小动物的“喜怒哀乐”。
放蜂人一般有两条路线,一是南下到云南、广西,另一条是北上走陕西、山西、内蒙等,老曾更喜欢北上,他觉的北方气候温和,降雨量少,适合他养的蜂种的生活习性,并且北方人民风淳朴,遇上困难也会得到当地人热情相助。
老曾说,在城里人看来,这种田园生活浪漫而富有诗意,但事实上没有那么轻松快乐。养蜂业也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养蜂人最害怕阴雨绵绵,如果下雨,不仅蜜蜂不能外出采蜜 ,雨滴还会将花中的花粉打落,采不出蜂蜜。
养蜂地点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而且经常会被蜜蜂蛰到。任何养蜂人,他们的后人都不愿继承他们的产业。
养蜂的地方离村庄不能太近,防止蜜蜂伤到村庄里的人和家畜。所以吃水也是件困难的事,有时候要骑摩托到十几里外的地方去拉,所以他们对用水非常节约。
生活上的不便虽然麻烦,但也有解决的办法。寂寞以及蚊子才是野外生存的两大敌人。
偶尔有附近的村民路过,他都会热情地请进帐篷来聊一聊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也会炒一两个小菜让客人品尝。晚上蚊子肆虐,叮的人睡不好,只能在白天不忙的时候多睡一会儿。
因为没有其它手艺,打工又不习惯,放蜂常年奔波在外,虽然辛苦一点,但随着国家政策对蜂农的照顾,除了政府给他们蜂农补贴外,在运输蜂箱的过程中高速路上还不收费,所以收入还是可以的。
他们很感谢党的惠农政策,也感恩这些辛勤工作的小蜜蜂们。三十年的坚持坚守专业养蜂实属不易,但满满的收获也带来了生活的喜悦,也许这就是养蜂人的耐人寻味的精彩人生吧!
老曾的妻子告诉摄影师,他们有一个28岁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成都的一家公司上班,孩子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希望。
他们走南闯北,风餐露宿,过着漂泊的生活就是让儿子有个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再像他们一样去过居无定所的日子。他说,再干两三年就可以给儿子在成都买房了,到时候他们也将告别这个行业去陪儿子。这就是老曾夫妻平凡的梦,简单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