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易經》透過現象看本質

兩年前,我和朋友小白聊天,不知不覺聊到了易經。

小白:“易經有三義。”

我 :“什麼?!易經有三億?”

早就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了,沒想到還真有!

我這個見錢眼開的人,聽到錢就邁不動腿了。

小白:“你這個傢伙淨會想歪。‘義’是意義的義。”

我 :“哦,是一億的億。”

小白:“……”

後來,在小白吐了兩公斤血後,我總算明白了“易有三義”。

“易有三義”,就是說《易經》當中的“易”字,有三種內涵,或者說有三種意義。

01 變易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當中。

春夏秋冬的四季變換、月亮的陰晴圓缺、太陽的東昇西落、人類的生老病死……

正因為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所以才能營造出這個世界的豐富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

02 不易

有變,就有不變。

萬事萬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但是變化出萬事萬物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

所有變化的事物,都源於不變的東西。

這種不變的東西,就是事物的根源。

正因為有著這種不變,才造就了世界的穩定性。

03 簡易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雖然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當中,但是在變化的當中,一定有著簡單的規律、原理。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道至簡”。

真正的道理,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說出來就是那麼的樸素、簡單。

舉個簡單的例子。

樹木順應著四季的變化,而隨之發生變化。

樹木的抽枝發芽、開花結果、黃葉落枝,都是在不斷地變化。

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是什麼支撐著這些變化?

看樹木的枝幹是否茂盛,就能知道下面的根是否強壯。

但是我們知道,根深,才能葉茂。

樹根汲取著土地的養分,不斷地往上輸送,枝葉才會成長。

埋在底下看不見的樹根,才是支撐起整棵大樹的力量來源。

如果樹根壞掉了,樹木就會乾枯而死,上面的枝葉自然不能倖存。

樹根是本質,沒有了樹根,沒有了樹根往上輸送的養分,就不會有枝葉的各種變化。

所以我們明白了,任何複雜的現象,都是在本質的基礎上,運用各種簡單的規律而形成的。

變易,是變化的現象,為“相”。

不易,是不變的本質,為“體”。

簡易,是簡單的規律,為“用”。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易有三義”——

一件事物的本質是不變的,它所產生的各種變化就是現象,而這些變化,一定會遵循著某些簡單的規律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