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了三年,「白夜追凶」衍生劇終於來了

來了。

它終於來了!

繼《白夜追兇》在2017年橫空出世,以黑馬之姿問鼎年度犯罪劇之後。

原班人馬打造的系列衍生劇終於在前幾天開播。

這回的主角,換成了津港市的西關副支隊秦馳(張譯 飾)。

他將揹負著重重鐐銬,探尋自己能否——

重生


秦馳剛上任副支隊長,上頭就砸下一樁棘手的案子——

鄭氏滅門慘案。

這家人是醫學世家,財力雄厚。

從案發現場來看,鄭老爺子、他太太和兒子鄭方都被兇手用刀捅死,而鄭方老婆吳曉芸不堪受辱,選擇跳樓自殺。

鄭家的財物沒有丟失,可以判斷兇手不是為了錢,很有可能是仇殺。

奇怪的是,鄭方兒子鄭鑫卻因為恰好在秋遊,逃過一劫。


兇手要是真恨鄭家,怎麼會漏下鄭鑫這個活口?

還是說,鄭鑫就是兇手,利用秋遊偽裝不在場證明?

秦馳立刻趕往鄭鑫所在的營地,發現果然有問題。

鄭鑫始終否認出過門,但放在宿舍的衣服和鞋子都有塵土。


秦馳判斷出鄭鑫在說謊。

在後來對鄭鑫老師的審問過程中,這點得到了確認。

同時卻也排除了鄭鑫作案的可能。

原來,鄭鑫是擔心鄭方家暴吳曉芸才急著回家。

這裡又帶出一條關鍵線索:鄭方懷疑鄭鑫不是親生兒子。

在十多年前,鄭方聽說吳曉芸和一眼科醫生有染,因此天天打吳曉芸,還把財產全部轉移,沒留一分錢給鄭鑫。

那位眼科醫生,更是被鄭家打壓到鄉鎮衛生院。

但眼科醫生堅持自己是冤枉的,所以一提到鄭家人對他的不公正待遇,就恨得牙癢癢。


秦馳的助手路銘嘉調查到這時很篤定:眼科醫生完全滿足仇殺的條件。

秦馳卻不以為然。

一來,眼科醫生的家人都可以證明案發當天他不在場。

二來,小區沒有一臺監控拍到外來嫌疑人,兇手大概率就住在小區裡頭。

隨著鄭鑫和眼科醫生的嫌疑接連被洗清,秦馳一行人的查案陷入僵局。

醬紫只劇透一個破局的點——


當局者迷。


秦馳他們被大量的外部因素牽扯著順藤摸瓜,看似不斷取得進展。


可從一開始,他們忽略了最關鍵的因素:


這起案件最大的疑點,反而是在案發現場內部。


咱們重回案發現場。

除了屍體,兇手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包括足跡和指紋。

就連疑似被侵犯的吳曉芸屍體上,都沒有遺留DNA、毛髮或者血跡啥的。

福爾摩斯曾說過:只要犯罪分子在現場活動過,就一定會留下痕跡。

而看似犯罪分子沒留下任何痕跡的滅門案……


究竟是完美犯罪,還是另有隱情?


跟《白夜追兇》的兄弟二人兩條故事線相比,《重生》玩得更復雜。

它搞

三線並行,除了上面那條秦馳破案線,其它兩條都與一樁槍案有關。


劇的海報是一顆子彈穿行過水麵,上面有一行字:你們都說我是倖存者,其實那場槍戰無人生還。

這場槍戰即“714”槍案——


6名僅裝備制式手槍和防彈衣的刑警,在一處倉庫,與9名持各式輕武器的軍火走私犯,發生激戰。


雙方交火非常激烈,短時間內發射近兩百發子彈,只有一人倖存——


秦馳。


但他倖存的代價是,顱骨和膝蓋各中一槍,成了瘸子,並且有失憶症狀。記不得“714”槍案的一切和生活中的人與物,尤其是與所有人的情感聯繫,愛恨情仇。


倖存者、失憶者。


秦馳的這兩層標籤,讓“714”槍案變得撲朔迷離。


警方心裡一直藏著三個疑問:


第一、秦馳所在的西關支隊當晚為何行動?


這次行動並不在警方計劃內。


與西關支隊交火的是軍火走私團伙,此前從未在津港市作過案,警隊也沒有對這團伙專門調查過。


那麼,是誰無故帶領支隊出警,而且以寡敵多、以弱對強?


用專案督查的話來說就是:對方9個人,持各種武器。西關支隊這6個人,拿著54式手槍、92式手槍,披著一件防彈衣就敢闖,真以為自己金剛無敵啊?


第二、射向秦馳的子彈數量,為何少到異常?

槍戰中堅持到最後的四個人裡,其它三人身中數彈、防彈衣破損嚴重,周圍有上百處彈著點。

而射向秦馳的子彈……


根據彈道檢測,只有八發。


犯罪分子在有意放過秦馳?

第三、誰補的槍?

據調查,現場屍體都有被補槍的痕跡,槍槍爆頭。檢測得知,補槍者使用的是手槍。


只有一人倖免。


沒錯,你說巧不巧,秦馳又是那個幸運鵝。


到底是補槍者忘記對秦馳補槍,甚至……


秦馳就是補槍者?



幾乎所有的疑點都指向秦馳


偏偏他又在這時失憶,不免讓警方懷疑,這是想保全自身的藉口。

所以警方明面上給秦馳升職,暗地裡則設立督察專案組,專門調查秦馳與“714”槍案的深層聯繫。

第三條線,是秦馳自己也在尋找他“714”槍案的真實經過。

一到午夜,秦馳總是反覆夢見案發當天的記憶碎片。

猝然交手後爆發的火光、兄弟們接連倒下時止不住的鮮血、那聲喊得太晚的“快撤”、自己中槍後無法再戰的頹然……


沒人能幫他驗證這些是真是假,只能自己靠著蛛絲馬跡扒出真相。

而秦馳越靠近中心,就越心驚。

據後來支援的海港副支隊長趙鑫誠回憶,他快到現場時曾聽到兩聲槍響,聽聲音,不是警槍。

要知道秦馳身上也恰好是中了兩槍,這怎麼看都不像是巧合。

更詭異的是之後一位神秘男子的出現。

他幾次打電話,用“714”案的真相威脅秦馳幫他忙。

這真相,即秦馳是幕後黑手,設計了走私團伙和其他警察等所有人。


過去的秦馳真是一名黑警?


此時再看劇名,“重生”不僅僅指的是秦馳從“714”槍案中死裡逃生。


更是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下,秦馳要如何在記憶迷宮中,一步步完成對自我人格的填補,重獲新生。


甚至有可能是從黑警到義警的重生。


五集追完,醬紫感覺到《重生》想與《白夜追兇》並肩的野心,並且在故事主題、敘事方式、製作上都做了升級。

比如《白夜追兇》有不少場景是棚內拍攝,網劇質感挺明顯的,而《重生》目前來看都是實景,色調也偏冷峻,紮實不少。


但在最基本的如何講好一個故事上,醬紫覺得《重生》做得還不夠……

多線並行,反而讓劇情不夠緊湊,節奏拖拉。

咱先來看看《白夜追兇》第一集。

以男主身陷的一場命案做開場,然後緊跟著的是又一起碎屍案。

在一個長達八分鐘的長鏡頭裡,導演不僅把案發現場交代得一清二楚,還帶出了幾個主要人物。

支隊隊長周巡、外聘顧問關宏峰和實習生周舒桐。

甚至連人物特徵都有初顯一二。

關宏峰一出場,周圍人都搶著上去打招呼,從這個動作能看出關宏峰不僅僅是個掛牌的顧問。


而周舒桐,一看到屍體就狂吐,職場菜鳥實錘。

《白夜追兇》敘事上的巧妙,是用案件帶出人物,從細節推出情節。

而《重生》,同樣是以“714”案開場,之後卻用了半集的時間描繪秦馳受到的心靈創傷、失憶等等,然後才進入滅門案的主題。

而且在探案過程中,經常突然閃回一段秦馳的過往記憶,像是和前妻的甜蜜歲月啥的,閃得醬紫一個措手不及……


在一集內塞進滅門案、“714”案、人物關係、自我探討等諸多元素,豐富是豐富了,可卻顯得有些主次不分,邏輯混亂。

尤其是導演特別愛用獨白來塑造人物和過渡劇情,這也是讓醬紫覺得節奏拖拉的主要原因。

秦馳失憶後有多彷徨?

啪,一段獨白。



吃個火鍋開始回憶弟兄。

再來一段獨白。

分析兇手的犯罪動機。

又是一段獨白。

甚至就連男配路銘嘉,也擁有自己的獨白:


他跟所有人一樣,看我的時候,兩隻眼會望向不同的方向,向上他們看到的是堂堂市局刑偵總隊主管副局長路正剛,向下就是我這個看似受人待見,其實卻總被人忽略的兒子……

你說咱這是看劇,又不是聽書,整這麼多文縐縐的是要幹啥。

雖然很多獨白都來自原書,但照搬到以視聽語言為主的劇裡,那就是一種偷懶和露怯


醬紫說過很多次,從文學語言到視聽語言的轉換,除非你是王家衛,否則別傻愣愣照搬。


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老張跟妻子已經十多年沒說過話了。


這是個特別棒的小說開頭,但你拍成影視劇,讓角色旁白念出來,就索然無味了。


怎麼把這句話翻譯成視聽語言?


《無問西東》。


老張的杯子碎了,太太推過來自己的杯子,他看都沒看,站起來去找了個碗,用碗喝水——


用畫面“我寧願用碗喝水,也絕不用你的杯子”,來說明兩人之間深淵般的隔閡。


當然《無問西東》也不太行,或者說不自信。

明明有了鏡頭語言,還安排太太不停解說


除此之外,《重生》還有一些毛病。

破案的關鍵點依賴於巧合,人物行為不太合理……

之前沒說,還有一重危機埋在秦馳身上。

死在倉庫的軍火團伙頭目有個妹妹叫陳蕊,想殺了秦馳報仇,天天拎著刀跟秦馳屁股後頭。

而秦馳居然……


放任她隨便捅。


理由呢?

是陳蕊想報仇的赤子之心,讓他在這個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的世界中覺得真實。



而陳蕊居然還成功了。

靠著秦馳教給她的知識,在他車上實施偷襲。

難道這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在仇家給的疼痛之中,完成自我救贖?

醬紫滿臉問號。

好在瑕不掩瑜。

不以年度神劇的標準去看,《重生》在犯罪劇裡,還算穩紮穩打,質量過關。

張譯的演技圓回一些人物BUG,劇情也從第二個案子開始漸入佳境。

醬紫之前就特地寫過一篇稿吹張譯,他演技最牛逼的地方,是多變。

完全抹去個人痕跡,融入角色。

從《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小太爺”到《辣媽正傳》裡的“小男人”,從《士兵突擊》裡的樸素軍人到《親愛的》裡的土豪父親,每一角都夠抓人。

這回演秦馳也是。

剛從“714”槍案的夢魘中甦醒時,幾聲喘息,眼神渙散能看出他驚魂未定。


回過神來後,眉頭一皺,眼睛一眯,那股子痛苦自然地流露出來。


當換上警服,審訊證人時,氣場秒變,深不見底的眼神彷彿能洞察一切。


等證人終於招架不住,開始吐露真話後,他的上半身從前傾轉為後仰,給彼此的交流空間多一些放鬆的餘地。


層次感到位了。

還有小動作。

張譯時刻沒忘自己演的是瘸子(可能也是演習慣了),像是爬數層樓梯這種超負荷的活,即使沒人注意,張譯也會給自己加戲,來一段腿傷復發。


秦馳這一角的難度,就在於要在脆弱和剛強兩種極端狀態中來回切換,而張譯拿捏得夠準。

另外,犯罪劇的核心看點,自然是破案嘛。

《重生》目前的這兩個案子,尺度和刺激程度都沒有《白夜追兇》來得大。

但勝在慢熱,就像一鍋雞湯,越煮越香。

特別是第二個失蹤案。

開始時連秦馳都沒放在心上,不就一小混混失蹤麼,多半是野外面去了。

但隨著調查的深入,秦馳才察覺到,失蹤案不過是一道小小的口子。

它背後所牽扯的,是一個龐大的販毒集團。


更反轉的是,其中一個落魄毒梟,居然害怕小混混的媽媽。

小混混的媽媽是醫生,在退休後建立了一所專門收容服刑人員子女的學校。

難道,這所學校與販毒有著什麼隱秘的聯繫?

從淺如深,從平淡到高潮,這就是《重生》中案件的魅力,後勁賊拉足。

而破案的過程,發力點在真實感

靠線索和腦補,模擬犯罪現場。


抓住細節,把握可利用的道具。

滅門案,當鏡頭給到鄭鑫鞋子上的泥,衣服上的針葉時,其實觀眾都能想到他出過門。

但更細節的地方是,衣服上的針葉只在出營地的那一片有。


這才能證明鄭鑫確實出過門,而不是在營地裡打滾。

第二個失蹤案,秦馳從失蹤者房間的垃圾桶裡翻出一片口香糖。


看似普普通通?

實則是吸毒工具。


後來秦馳又憑藉一包威化餅乾,推測出失蹤者和毒梟有關係。

就是這種對隨處可見的道具的利用,讓《重生》的破案少了分玄學,多了分接地氣。

總之,《重生》確實有硬傷,但華彩的部分也不容忽視。

在從案情到人物都做滿懸念感的基礎上,又用紮實的設定讓劇變得厚重,是開年犯罪劇的種子選手。

至於《重生》後期還能否保持現在的狀態,豆瓣穩定在7.8分,醬紫覺得就看它如何解答這些問題——

失蹤案是否與販毒集團和學校有關?

秦馳過去真的是黑警嗎?

如果不是,誰設計的“714”槍案?

……

答得好,“白夜宇宙”再添一得力干將。

答不好……

那隻能再刷一遍《白夜追兇》,然後伸長脖子繼續等第二部放鴿子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