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動力電池裝機量腰斬:前十排名大變動,外資企業逆勢攀升

經濟觀察網記者 幹群芳

受春節和疫情的雙重影響,我國1-2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下滑,動力電池裝機量也因此受到了直接影響。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同比下滑52%和77%,導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下滑53%和73%。而2019年在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影響下,新能源汽車產量雖然同比下滑,但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約62.38GWh,仍同比增長9%。

其中,前十企業的裝機量佔比持續提升,1月裝機量排名前十動力電池企業合計裝機約2.21GWh,佔整體裝機量的95%;而2月裝機量排名前十企業合計裝機約0.59 GWh,佔整體的99%,接近100%。“2019年已有大批電池企業出局,而受此次疫情影響和市場競爭加劇,預計2020年還將有一批企業被淘汰出局。”高工產業研究院分析指出。

在整體下滑趨勢下,今年1-2月份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有著明顯的變化。數據顯示,1月份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國軒高科的前三陣營排名未發生改變,但4-10名相比2019年則出現松下、塔菲爾、桑頓新能源三個新面孔,而時代上汽、比克電池、欣旺達則被擠出前十。其中,松下為國產特斯拉供貨,塔菲爾為河南速達和野馬汽車供貨。

而2月份排名相比1月份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松下躍升至第二,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固定前三格局;LG化學首次進入前十榜單,位列第四;鵬輝能源新入圍,位列第十;孚能科技和桑頓新能源則跌出榜單。不過,2月份我國汽車產業受疫情影響嚴重,業內認為排名暫時不能代表行業發展趨勢。例如,其中新入圍的鵬輝能源為廣西汽車、長安汽車、紅星汽車等車企生產的專用車供貨,業內認為或主要受疫情期間專用車需求增長而入圍。

但從1-2月整體來看,動力電池企業格局的變化仍不容置疑。2018年和2019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沒有出現外資企業。而今年隨著特斯拉正式在國內投產,松下和LG兩家外資電池企業配套國產特斯拉實現了裝機量的迅速攀升。

乘聯會數據顯示,特斯拉2月份在中國市場交付量3958臺,佔據全國電動汽車總體銷量30%左右。特斯拉於2月10日開啟復工,業內認為,其初始的30%國產化率在疫情期間具備一定優勢,供應鏈或能較快恢復。不過,除了外資電池企業外,本土電池企業也將受到特斯拉的拉動。日前,特斯拉公佈了寧德時代加入其電池供應商隊伍。

由松下和LG化學的強勁表現,高工產業研究院認為,這表明外資電池已經打響了搶佔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的攻堅戰。接下來,三星SDI、SKI也將加快其進軍中國電池市場步伐,將對中國本土電池企業產生巨大的衝擊和挑戰。外資電池企業正加速在華佈局,目前也有部分自主車企表露出選擇外資電池的意向。

此外,可以看出前十名中的尾部動力電池企業名單相對動盪。受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影響,2019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下滑,弱勢車企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拖欠供應商貨款,致使部分尾部動力電池企業陷入經營困境。例如比克電池就被眾泰汽車和華泰汽車拖欠近10億元的供應欠款,加上自身上游供應商頻繁要賬,陷入“兩難”困境。

“整體而言,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全面形成‘外資+合資+自主’三股勢力共振的局面,而不同的外資、合資、自主品牌對於電池的選擇,將讓動力電池前十排名變量叢生。”高工產業研究院此前預測稱。儘管前十名佔據了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公開信息顯示,在前十名之外,不少動力電池企業仍加速佈局,試圖在電動車全面爆發後佔據一席之地。

例如,收購了日產動力電池公司AESC的遠景集團正在搶奪國際車企電池訂單,其創始人兼CEO張雷並不認同動力電池企業格局已經形成的說法。而獨立於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的蜂巢能源也在去年11月正式投產,並稱未來有信心成為全國排前三的高端動力電池供應商。從部分新入局者的佈局來看,相比電動車發展初期,高端化和智能網聯化成為動力電池企業差異化競爭和發展的一個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