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古斯基 Andreas Gursky 上帝視角的攝影師 作品欣賞(2)

1955年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畢業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教授。上世紀80年代,古斯基師從德國攝影大師貝歇夫婦以高角度、大尺幅的景觀建築照片聞名,其作品價格多次打破世界攝影拍賣紀錄,至今仍是世界攝影作品最高價格紀錄保持者。











當更多的,甚至數以百萬的對象通過大眾媒體,有層理的體現在人群身體上時,這個主題膨脹到更深的層面。例如“克利切科”,這幅約七乘九英尺的照片是一件令人驚駭的作品,畫面裡是一個巨大的拳擊競技場,密密麻麻的觀眾站立在周圍,烏克蘭著名拳手克利切科的一場比賽即將開始。拳臺上方有巨大的電視監視器,其中一個監視器裡的畫面不是拳臺,而是同時在下面一側可以看到的媒體演播棚。古斯基用數字處理達到這樣的效果,以此

強調了媒體的在場暗示了更多的在照片中看不到的觀眾的存在

克利切科(Klitschko),1999年








進入90年代後,古斯基將創作中心集中在那些打動他的,代表時代精神的主題之中,同時,他也創造出一種描繪它們的當代方式。為了追尋目標,古斯基從杜塞爾多夫和它的郊外走向國際大都市——香港、開羅、東京、斯德哥爾摩、新加坡、洛杉磯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的作品從早期的表現人們假日休閒和本地旅遊,逐步轉向了巨大的工業設施、居民樓、飯店、辦公大樓和倉庫。奧林匹亞運動會、穿越國境的馬拉松賽、高山滑雪場、德國國會、芝加哥交易所、誘人的名牌商品貨架、萬眾狂歡的五一節銳舞派對代替了家庭外出和徒步旅行。古斯基鏡頭下九十年代的世界是大場面、高科技、快節奏、高消費和全球化,而匿名的個體則是其中最不重要的。




他拍攝的都是諸如股票交易所、摩天大樓、疊嶂山巒等巨大空間的照片,在這些空間中的人們看起來渺小而不懈,彷彿微小而從容的蟻群。他們也正如螞蟻一般,似乎無暇檢視在這個自然界中已經佔有的一切。攝影作品中的那些人,不知不覺卻又堅定地表明,大自然中已不再有人類不曾觸及的領域。

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入侵的陸標正在取代自然界的陸標位置,在整體上,古斯基的作品恰好繪製了這樣一個後現代文明世界的地圖。


大洋之二 C-Print C-打印 81.3 x 59.8 x 4 cm 2010


安德烈·古斯基的作品闡明瞭當代現實的一種居高臨下的影像。震撼之餘,我們或迷戀它,或厭惡它,又或者同時迷戀和厭惡它。無論如何,他的攝影作品並沒有更多反映和體現華麗而冷漠景象。這要感謝古斯基虛構的技巧,使我們認可他的世界一如我們自己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