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新品種液化石油氣來了 這次可能期貨期權一起上

近了,近了,國內首個氣體能源品種LPG期貨就要來了,隨之而來的還有LPG期權,這也將是國內期貨市場中第一個期貨、期權同步上市的新品種。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到,3月9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發佈通知,就液化石油氣(LPG)期貨、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公開徵求意見建議,這標誌著市場期盼已久的LPG期貨、期權上市步伐加快。

LPG是什麼?用做什麼?有什麼特點?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液化石油氣(英文Liquefied Petroleum Gas, 縮寫為LPG)是在石油、天然氣開採或石油加工過程中獲得,其成分主要包括三個碳的丙烯、丙烷以及四個碳的丁烯(正—異—反—順等異構體)及丁烷,習慣上又稱C3、C4,即只用烴的碳原子數來表示,是一種混合物。

從物理性質看,液化石油氣以液態形式儲存,以氣態形式使用。一方面,LPG使用過程需經過減壓或升溫後才能實現氣化,體積會膨脹250倍,氣化後的LPG可直接用於燃燒、汽車燃料和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在低溫或壓力條件下,液化石油氣可轉化為液態,方便儲存和運輸,其中,以純丙烷、純丁烷兩種形態存在的液化石油氣,可通過低溫液化方式利用低溫庫或冷凍船進行儲存和運輸。

從全球全球液化氣供應看,全球LPG的62%為油氣田伴生氣,38%來源於石油煉製副產品。中國液化石油氣供應主要分為進口氣和國產氣兩部分。

從使用角度看,液化石油氣主要作為燃料和化工原料。在燃料方面,由於其熱值高、無煙塵、無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廣泛地進入人們的生產生活領域,如民用燃料、工商業燃料、汽車燃料等方面;在化工原料方面,液化石油氣經過分離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可直接用來生產合成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及生產醫藥、炸藥、染料等產品。此外,不同的液化石油氣組分可進一步作為化工原料生產丙烯、異辛烷、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乙酮等,其中用於生產異辛烷LPG消費量最大,異辛烷是理想的汽油添加劑。

據瞭解,LPG與天然氣、人工煤氣等共同歸屬於氣體能源。我國國產LPG大約99%以上為石油煉廠的煉油裝置所生產,產自油氣田的不到1%。我國液化石油氣產量2018年達到2615萬噸,2018年需求達到約4400萬噸,淨進口量約1780萬噸,對外依存度41%。

液化石油氣主要作為燃料和化工原料。從全球消費角度看,約30%的LPG用於化工原料,70%的LPG作為燃料。在我國,47%的LPG用於化工原料,53%的LPG用於燃料。

近幾年,國內LPG市場主要呈現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第一,市場規模大、價格波動劇烈。2018年,我國共消費LPG達4400萬噸,按近年國內市場平均價格4000元/噸估算,市場規模約為1700億元。近年來,受到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影響,尤其是近年國際油價巨幅波動、替代能源不斷湧現,導致我國LPG價格大幅波動。以LPG消費大省廣東省為例,2016年以來LPG價格最高4700元/噸,最低2450元/噸,波動幅度高達92%。近5年來平均波動幅度超過50%。

第二,國內LPG產量穩步增長,進口份額逐年增加。在2008—2018年間,國內LPG產量由1884萬噸增長至2615萬噸,增長39%;淨進口方面,LPG增長近6倍,由2008年的259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1786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國,對外依存度由12%增加到41%。

第三,LPG消費量逐年增長,燃料用途仍將佔據主導地位。在2008—2018年間,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和LPG化工用途的興起,對LPG的需求日益增加,消費量由2008年的2144萬噸升至2018年的4400萬噸,增長約一倍,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國。在需求量增加的同時,我國的LPG需求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2011年後LPG的化工用途逐步興起,原料需求由2011年的579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2049萬噸,增長253%。2018年LPG燃料消費量為2353萬噸,佔比53%,仍是我國LPG消費的主要領域。

此外,記者瞭解到,LPG來源廣泛,市場競爭充分,儲運靈活便利,無政府限價約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品種。

LPG期貨、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公開徵求意見

據通知,大商所公開徵集市場意見和建議的內容包括《大連商品交易所液化石油氣期貨合約(徵求意見稿)》《大連商品交易所液化石油氣期貨業務細則(徵求意見稿)》《大連商品交易所液化石油氣期貨期權合約(徵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等文件,截止日期為2020年3月13日。

LPG期貨合約規則徵求意見具體如下:

結合此次公佈的合約內容及業務細則徵求意見稿,LPG期貨合約交易代碼為PG,交易單位為20噸/手,最小變動價位是1元/噸,合約漲跌停板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5%。合約月份為1—12月,最後交易日和最後交割日分別為合約月份倒數第4個交易日和最後交易日後第3個交易日。

交割質量標準上,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LPG品種具有標準化程度高、市場競爭充分等特點。大商所廣泛開展企業調研,根據現貨抽樣檢驗結果並充分考慮燃料LPG現貨市場情況以後,以行業普遍使用的國標GB11174—2011為基礎,設定了基於國家標準的主要交割質量指標,包括物理指標(密度、蒸氣壓)、組分指標、殘留物指標(蒸發殘留物、油漬觀察)、腐蝕指標(銅片腐蝕、總硫含量、硫化氫)、遊離水等維度,以確保主要交割質量標準與現貨貿易主流一致。同時,將(體積比20%≤C3≤60%)混合氣定為標準品,將碳三含量(體積比0%<C3<20%)、(體積比C3≥95%,純丙烷)LPG作為替代品,並允許同時交割純丙烷和純丁烷、且純丙烷的重量比滿足[20%,50%]作為替代品,設貼水0元/噸,滿足企業交割需求。

交割方式上,LPG期貨適用期貨轉現貨、一次性交割和滾動交割方式,交割單位為20噸。其中,為確保充分利用可供交割庫容,從交割月第一個交易日到合約最後交易日的前一交易日期間,客戶可申請滾動交割。合約最後交易日後,所有未平倉合約的持有者須以交割履約,同一客戶號買賣持倉相對應部分的持倉視為自動平倉,不予辦理交割,平倉價按交割結算價計算。

交割區域上,廣東地區的燃料用LPG年消費量達517萬噸,居全國首位,市場化和開放程度最高,眾多煉廠和貿易商參與、競爭充分,形成的價格最具代表性。因此,LPG期貨的基準交割地設為廣東,交割區域包括了華南、華東和華北。在交割區域內符合條件的現貨企業現在可以申請交割廠庫,具體條件及申報材料參照《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資格審核工作辦法》。

為確保市場平穩運行,大商所將LPG期貨一般月份漲跌停板和最低保證金比例分別設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和合約價值的5%,可覆蓋絕大部分的日波動範圍,滿足風險控制的要求。持倉限額制度設計上,對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自合約上市至交割月份前1個月第14個交易日期間,若合約的單邊持倉量小於或等於8萬手,則持倉限額為8千手;若該合約的單邊持倉量大於8萬手,則持倉限額為單邊持倉量的10%。考慮到LPG價格影響因素多、波動幅度大,為嚴防逼倉風險,採用從嚴限倉的原則,大商所設置交割月份前1個月第14個交易日後至交割月前,持倉限額為1000手;進入交割月後,持倉限額500手。

記者瞭解到,大商所此次發佈LPG期貨合約規則徵求意見稿的同時,就LPG期權合約向市場徵求意見。同一品種期貨及期權同步上市,在國內衍生品市場尚屬首次,受到市場各方關注。

據通知,LPG期權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交易單位為1手(20噸)LPG期貨合約,最小變動價位為0.2元/噸,佔標的期貨最小變動價位的1/5,以提高期權報價精度。LPG期權漲跌停板幅度、交易月份與期貨合約一致,行權價格覆蓋期貨合約上一交易日結算價上下浮動1.5倍當日漲跌停板幅度對應的價格範圍。

為與標的期貨價格範圍相匹配,大商所採用分段式的行權價格間距。具體來看,行權價格≤2000元/噸,行權價格間距為25元/噸;2000元/噸

據瞭解,由於LPG期貨、期權同步上市,部分期權合約的參數設計基於現貨數據模擬期貨市場的運行軌跡,並與相關業內專家、產業企業、投資機構等進行了深入研究論證。目前形成的LPG期權合約規則與大商所現有期權品種基於同一套規則體系,在借鑑國際期權市場慣例的基礎上,合約設計充分參考了豆粕、玉米、鐵礦石期權的研發經驗和運行情況,在注重風險防控的同時兼顧市場流動性,針對LPG期權最小變動價位、行權價格與行權價格間距等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從規則層面保障期權功能有效發揮。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LPG期權需在標的期貨有成交的前提下才會掛盤,因此期權合約最早在標的期貨上市後第二個交易日開始交易。




國內首個氣體能源品種備受市場人士期待

市場人士表示,LPG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之一,廣泛用於民用燃料、工商業燃料、汽車燃料等方面。我國是全球最大的LPG消費國和進口國,近年來LPG價格波動劇烈,產業企業對上市衍生品的呼聲較高。通過上市衍生工具服務LPG行業健康發展,對於推動我國能源市場化改革、保障我國石油化工產業穩定運行意義重大。

“2020年波詭雲譎,能源相關產品價格波動劇烈,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亦在提升,LPG期貨的推出將恰逢其時。”光大期貨能化總監鍾美燕表示,國內LPG需求主要分為燃料需求、化工需求和出口需求。目前LPG主要是錨定燃料類的產品,產品更容易標準化。此外,LPG價格的波動率較高,LPG煉廠氣價格在過去三年內的波動幅度較大,年均價格波幅超過50%。“基於期貨價格發現以及風險管理的兩大功能,期貨的上市有助於平抑市場的不理性波動,助力現貨企業更加穩定的經營。”

從目前LPG現貨以及遠期的流動性來看,市場非常活躍,因而期貨的上市是具備投資者基礎的。“作為大商所第一個期貨與期權一起上市的品種,交易所也是在形式上做出了非常大的創新,將使得企業的策略選擇更為豐富。”鍾美燕稱。

“就產業鏈來講,LPG上接天然氣和原油,全球60%的來源於天然氣為源頭的伴生氣,35%左右來自於煉廠原油蒸餾催化等工藝,與原油關係密切;而從下游來看,作為一種化工基本原料和燃料,LPG在化工生產中分離得到乙烯、丙烯,能夠與目前上市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價格產生一定聯動;作為燃料,LPG與甲醇價格也有一定關聯。”銀河期貨基金經理陳焱認為,LPG期貨、期權上市之後,一方面對自身行業的發展有重大的推動意義,另一方面,對於能夠豐富石化產業鏈上下游品種的期現操作。

對此,天風期貨研究所所長賈瑞斌也認為,LPG上市後,可與現有的原油、燃料油、甲醇、乙二醇等品種形成更為完整的能源化工品品種系列,有利於發揮板塊內的集聚效應。“LPG期貨與期權的同步上市,可以形成更廣泛的合力,立體式、全方位地穩定相關企業生產經營,推動LPG產業結構優化和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已成長為全球進口量第一、消耗量第二的LPG需求大國。在賈瑞斌看來,LPG品種的上市有助於推動企業能源產品銷售模式的多元化發展,有助於提升產業鏈企業的風險管控水平,有助於推動國家能源安全的健康發展。

在全面深入市場調研及廣泛徵求意見、充分論證基礎上,大商所完成了LPG期貨、期權合約規則設計工作。“下一步,大商所將梳理並研究各方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合約和規則,與各方共同做好上市前各項準備工作,確保LPG期貨及期權平穩上市運行。”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